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时间:2014-07-31作者:钟恳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11期

    我国冲破传统植胶理论,创造了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成功植胶的奇迹,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艰辛历程?
    杨绍品: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解放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天然橡胶等战略物资的封锁禁运,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同年11月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1952年3月,抽调2万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先后到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组建一批国营农场,开荒种植橡胶树,发展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过三代植胶人60年的艰苦奋斗和艰难攻关,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历了艰苦创业、调整巩固、填平补齐、整顿提高等发展阶段,克服了我国植胶区台风、低温、干旱等制约橡胶树生长的种种困难,推翻了世界上关于北纬15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树的传统论断,在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树,建立起了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跻身世界产胶大国行列。
    记者: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杨绍品: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橡胶产业体系。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区域环境、具有自己特色的橡胶栽培技术体系,在高抗高产品种选育、割制改革、胶园更新、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加工、质量监控、木材利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天然橡胶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然橡胶规模化种植面积从无到有,并由1978年的451.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1695.88万亩,增长2.7倍,干胶产量由9.5万吨增长到80.22万吨,增长7.4倍,植胶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六位。1955-2012年,累计为国家提供天然橡胶1420.14万吨,替代进口节约外汇数百亿美元,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热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记者: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哪些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措施?
    杨绍品:国家对橡胶产业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国务院还专门发出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发挥各自职能,切实加大了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力度,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规划引导。2007年,农业部编制出台了《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全盘统筹规划,明确海南、云南、广东三大种植优势区域及主要目标、主攻方向、建设重点,科学指导天然橡胶生产。二是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十一五”以来,国家扶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07年天然橡胶产业体系项目的实施,为科技研发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培育了云研77-2、云研77-4等一批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割胶、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还加大了种质资源保护、苗木繁育基地、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割胶工也纳入阳光工程培训目录,良种补贴、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基本覆盖优势植胶区。今年,在大量研究反复论证基础上,开展了天然橡胶非生产期标准化抚育技术补助试点。目前,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基本涵盖生产各关键环节。三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国家明确在批准的储备规模内,通过调整收储和放储节奏,调节市场供需矛盾,稳定天然橡胶市场。海南、云南和广东农垦深入推进天然橡胶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广大胶工积极性,加快现代天然橡胶基地建设。
    记者: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杨绍品: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一是自然环境制约更加突出。我国热区面积仅48万平方公里,适合橡胶树生长的区域更加有限,据农业部上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适宜植胶的土地面积约1500万亩,而到2012年,全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1695.88万亩,国内新植橡胶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此外,我国是在非传统植胶区种植橡胶,冬春常有低温干旱危害,夏秋又常遇台风破坏,自然灾害较多。白粉病、炭疽病、介壳虫等病虫害较为严重,给植胶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科研育种工作进展缓慢。橡胶树是多年生作物,常规育种周期长,使选育种效率受到很大限制,选育一个良种要耗费几代人的心血,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大大影响了胶园更新换代速度和良种覆盖率的提升,制约了生产潜力的发挥。三是劳动力资源紧缺。由于天然橡胶生产尤其是割胶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天然橡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割胶工作耗工量大、劳动强度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而随着植胶区劳动力的减少和成本的上升,劳动力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市场风险加大。受全球金融动荡、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振荡幅度加大、频率加快,这种暴涨暴跌严重影响了胶农持续增收,造成了橡胶种植业的无序发展,价格暴涨时,部分产区砍掉其他经济作物大量改种橡胶树,然而天然橡胶非生产期长,加上割胶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当价格暴跌时,出现疏于抚管,粗放经营,使胶树的割胶年限缩短。
    记者:我国天然橡胶需求量逐年上升,目前国产天然橡胶的自给率如何?
    杨绍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世界著名轮胎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工业加快发展。同时,国内基本消费需求也在增加,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迅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2012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达410多万吨,比1990年增长5.8倍,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6.8%。我国国内总产量仅有80多万吨,要通过各种方式进口天然橡胶约330多万吨来弥补不足,其中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的约占85%,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约占15%。但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只要我们巩固现有种植面积,加强建设和管理,随着前几年几百万亩新植胶园逐渐开割,国内天然橡胶产量还将出现较大增长,预计2020年天然橡胶产量有望超过100万吨,加上“走出去”发展的天然橡胶产品返销国内,我国国产天然橡胶基本能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需求。
    记者:面对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低迷的形势,如何应对?
    杨绍品:目前较低的市场价格,已经给我国三大植胶区橡胶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例如很多民营胶暂时停割,农垦出现了割胶工荒,海胶集团就缺几千名合格的割胶工人。进入四季度后,国内橡胶主产区将陆续进入停割期,资源供应量有所减少,而汽车轮胎又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天然橡胶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将有所缓解,加上欧美经济逐步复苏及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出台,天然橡胶价格有望走出低谷,缓慢回升。天然橡胶作为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在其市场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情况下,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提高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胶园管理,挖掘内部生产潜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二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通过适时实施国家收储、企业商业收储等措施,缓解市场供求矛盾,促进市场价格稳定,减少胶农和企业损失,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为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协会有何作为和政策建议?
    杨绍品: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作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自成立以来,为维护整个产业的利益,多次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投资经营企业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建议。积极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行业内企业自律,引导会员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协调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加强与天然橡胶产业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和沟通,努力创造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抓紧出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进行总体部署、宏观指导。二是建设稳定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鉴于目前国内老旧低产胶园较多、良种覆盖率不高、胶园抚管不到位的现状,建议中央财政提高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标准,加快天然橡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天然橡胶新垦种植、胶园更新、防护林、胶园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财政经费投入和银行贷款贴息,运用先进的育种、种植、割胶、管理技术改造中低产胶园,建成一批稳产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橡胶园。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良种选育和割胶技术研发两个关键环节的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尽快选育高抗高产主栽品种,提高机械化生产和割胶技术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产、降低劳动强度。四是建立储备调节机制。建议国家完善收储机制,除每年国家进行正常数量的战略储备外,建立保护收储机制,当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启动临时收储。同时给予天然橡胶生产企业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支持其商业储备。稳定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减缓天然橡胶大量积压、胶贱伤农带来的社会问题。希望国家在上述方面予以重视和支持。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