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知青精神 建设美好垦区

时间:2014-05-30作者:张玉枢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9期

    8月8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首届知青文化艺术节在大兴安岭垦区隆重举办。216位曾经参加过海拉尔、大兴安岭两个垦区开发建设的老知青受邀重返垦区。故地重游,知青们对垦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交口称赞。

难忘的知青岁月

    上午9点,知青精神报告会在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宾馆举行。70名身着彩妆的少先队员向知青献词并献花,表达了垦区人民对知青真诚的敬意。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黄元勋做了题为“难忘知青岁月,发扬知青精神,共谋发展大计,打造农垦航母”的报告。他深情地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垦区接收了几万名来自祖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你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告别了城市,离开了亲人,来到遥远的北国边疆,来到了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开始了长达几年、十几年垦荒戍边的艰苦生活,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你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茫茫原野、巍巍兴安;你们把青春、汗水和智慧都无私奉献给了为之奋斗的这块黑土地,为垦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们经过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会了生产、生活技能,品尝到了播种收获的喜悦,炼就了顽强不屈的意志,养成了关心国家、勤奋学习、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你们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你们身上所形成和体现的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垦区留下了宝贵 的精神财富。你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音符!
    黄元勋向全体知青通报了海拉尔、大兴安岭两个垦区组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来的亮点和成就。呼伦贝尔是一片黄金区域,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称。国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版图的1/40,境内大兴安岭森林面积12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面积8万平方公里,有3000条河流、500个湖泊,有1600种植物、500种动物,有3000余万亩耕地、1800多万头(只)牲畜。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是一块金字招牌,具有集团化、组织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特征,靠诚信立企,是“农业国家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已实现“自种、自养、自加、自销”全产业链管理模式,依靠“全原生态资源环境、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全过程重品质保障、全农垦人诚信支撑”,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培育出芥花油、大豆、面粉、淀粉制品、奶制品、羊肉、牛肉七大系列全产业链产品,产品具有安全、绿色、有机等特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依托以上优势,将通过培育“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彰显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影响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化航母,在呼伦贝尔这片古老神奇的大地上奏响腾飞的新乐章!
    大兴安岭垦区党委书记邸发在主持报告会时说,垦区的知青史,是一部内涵丰厚的文化史,令我们回味绵长,垦区长达20年的知青岁月,是一段不朽的精神诗篇。今天,我们满怀深情,邀请到216位参加垦区开发建设的老知青故地重游,向知青朋友汇报垦区今天的发展建设,并借此机会表达农垦人对知青朋友真诚的想念之情。今天的聚会,也是我们加强沟通交流、传递发展信息、共创美好明天的一场盛会,诚望知青朋友们积极献计献策,与我们共同携手,开创呼伦贝尔农垦美好的明天。
    六位知青代表在报告会上发言,畅谈自己农垦生活经历和参加本次艺术节的感受。知青代表大兴安岭农管局原党委书记李宗峨在 发言中说,特殊的历史年代造就了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的群体,知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从大中城市来到农场,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在垦区这个广阔天地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艰苦磨练,闯过了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使广大知青在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更加了解了中国国情和农垦创业的艰辛,更加体会到生活和劳动的不易。正是经历了这些艰苦的磨练,铸就了知青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奉献精神,成为知青人生道路上克服苦难、不断前进、勇于进取的动力和源泉。
    年过半百的郎丽娟女士在发言中声泪俱下,她动情地说,45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知青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我们没有忘记过去的峥嵘岁月,更没有忘记我们垦区的父老乡亲!今天,我们纪念知青精神,我认为知青精神具有“紧跟时代、听党召唤、顾全大局、吃苦耐劳、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内涵。对开发边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锻炼了一代人,成长了一代人。

铸造新的辉煌

    当天下午,回访垦区知青分组前往“呼伦贝尔美”图片展览馆、知青纪念馆、知青文化节书法展、廉政文化长廊及甘河农场、巴彦农场进行参观。为了营造喜庆气氛,垦区各农场在仁和广场分别陈列展台,展销各式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吸引了参加艺术节的各级领导与老知青们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在知青文化艺术馆,大家纷纷签字留念。老知青们看着一幅幅历史画面,回忆起几十多年前在垦区生活工作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大家相互交流,回想当年,仿佛又回到当初开发建设垦区的那段峥嵘岁月,同时表达了回到垦区的激动心情以及对垦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副总经理、大兴安岭垦区总经理李洪斌向知青们介绍了自2003年改革以来十年发展成果和垦区调整产业结构确立的六大主导产业模式。他说,大兴安岭垦区2003年转制至今十年来,在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地方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农作物良种引进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听了介绍,知青们对垦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和畜牧业、扩大垦区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打造高端工业产品、实施九项民生工程惠及民生、推进自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六大产业助腾飞”展示版块中,知青们看到大兴安岭垦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做出了 “迅速改变旧有生产模式、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肉、豆、粮、薯、特、贸六大主导产业”的决定,新兴的六大产业成为助力农垦腾飞的强劲动力。
    大兴安岭垦区加快肉牛肉羊发展,今年春季一次性发放牧业贷款3000万元,垦区新购入牲畜43000余只。很多农场纷纷建起牛羊生态养殖小区,与天津中荣集团合作屠宰加工企业落地垦区;加大大豆深加工,启动兴安绿源公司,日加工大豆达到400吨,年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加大粮食产业生产,加快调整种植业调整,今年垦区播种玉米面积达到40万亩,创历史新高;加快薯业发展,与北大荒薯业合作,重点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小紫薯繁育,实现了作物调优、调高、调特;发展特色生产,主抓蓝莓、蔬菜、白瓜、中草药、糯玉米、卜留克和狐貉、野猪、梅花鹿等高效特色种养业及家庭手工小作坊、餐饮商服等个体经济,重点发展蓝莓与大棚经济,与大兴安岭卉友公司合作培育蓝莓种苗200万株。垦区今年新建温室及冷棚200余栋,主要种植瓜果及反季节蔬菜,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贸易流通,与中储粮公司、中石油公司、约翰迪尔公司、长城皮卡汽车、雷沃农机、云天化国际公司等央企和大型国际公司建立沟通合作关系,加快了垦区自产农畜产品的市场流通,满足了先进生产装备、生资在本地市场的供应。
    天津知青肖慧燕激动地说,大兴安岭垦区改制十年,一路辉煌,在探索与奋进中实现了农垦人的富强梦;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成功组建,新兴六大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垦区踏上崭新的发展征程;实行集团化改革,打造产业化航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大兴安岭农垦将在新的发展征途中,为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小康垦区做出新的成绩。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