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农场“南果北种”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2-10-09作者:陈信友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4期

  “南果北种”是指将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果树,通过一定的设施在北方进行栽培,使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产量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北京市南口农场果树科研人员依托首都农业科技资源,开创性实践“南果北种”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增添了新内涵。

一、“南果北种”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了农场果业结构调整
  北京市南口农场隶属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创建于1958年。经创业者艰苦创业,昔日砂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滩,已经改造成硕果累累、十里飘香的万亩果园,农场水果栽培获国家及部、市级科技进步奖等三十余项。因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水质优良、有机化栽培等综合原因,形成了南农水果独特的口味,尤其“燕光牌”苹果以汁多、肉脆、酸甜适度、耐贮存的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上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农场起家的果树业因树龄老化、品种落后、市场竞争加 剧、成本急剧上升等诸多因素而面临严峻考验。农场重新审视果树在农场发展中的功能,着手进行果树结构的战略调整,放弃经济效益差的老、杂、劣、散果园,同时加大北方果树反季节栽培的比重,积极探索名特优新品种及树种的引进和试种。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2004年整合果树栽培技术和设施管理经验双重优势,农场开始运作“南果北种”项目,先后引种栽培台湾青枣、杨桃、芭乐、木瓜、柚子、枇杷、莲雾等南方水果。并成功坐果,通过调控成熟时机,使果实在元旦至春节、初春至初夏销售旺季成熟上市。在“南果北种”项目上,已经在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温室环境调控、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期 管理、花果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
  从此,南口农场果树业打破地域、季节、树种、品种、熟期限制,设施与露地同发展,南果与北果共栽培,果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开创了多树种、多品种南北精品鲜果周年供应的果树产业经营新模式。
(二)丰富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内涵
  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北京市场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高等特点。随着北京市民观光休闲需求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京郊农业观光采摘产业发展迅速,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南果北种”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传统的北方果树以及蔬菜等作物的观光采摘相比,南口农场温室种植南方水果具有景观效果好、采摘期限长、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具体表现在:
  1.品质好。由于土壤沙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果实发育的时期长,水质优良,有机化栽培等,果品积累干物质多,再加上成熟度好,上市供应及时,多年的品质比较试验及客户的反馈意见表明:南口农场温室种植的南方水果风味好、口感佳,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显著好于市场销售的同类水果。
  2.观赏价值高。大部分南方果树能够连续开花结果,花期与采收期重合,采果期很长,相对于传统的北方果树,更适宜发展成为观赏、采摘树种,使游人可以同时观花、采果,如番木瓜、番石榴、柠檬、台湾青枣等。比如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植物,具有热带植物的显著特征,植株为藤蔓型,花型大而漂亮,花果期为每年5月到11月,熟果在树上可自然生长30天以上而不会自然脱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3.适合休闲采摘。多种南方水果具有保健功效且在北方温室的采摘期限长,北方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亲眼看、亲手采、亲口尝新鲜美味的南方树熟鲜果,尤其是像番石榴、枇杷等营养价值高但不耐贮运的品种。同时,对中、小学生的学农科普教育也有积极意义。如番石榴的采摘期可达到100天左右,远远大于目前观光采摘的大部分北方果树以及蔬菜的采摘期,这对提高采摘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温室火龙果、枇杷、番石榴、台湾青枣等水果的采摘价格在60 ~ 300元/公斤,采摘率在70%以上,亩纯收入达4万多元。“南果北种”项目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场作为北京市观光采摘果园定点单位的魅力,已经成为南口农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旅游卫视及多家报纸和网络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
  二是符合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主题。北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一城多园五中心”为模式,其中,“多园”是指在科技城内建设若干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南果北种”有利于在京郊建立具有鲜明热带亚热带特色的农业观光采摘园,使得市民不出北京就可以观赏、采摘、品尝新鲜的高品质南方水果,满足人们对中高档果品的需求,同时也突破了农业地域界限,使人们领略到南果风光。

二、加快南口农场“南果北种”发展的建议

  虽然“南果北种”经过几年的引进和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由于这项技术在北方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相关专家和有关文献资料很少,投入不够、技术集成度低、科技意识不强、创意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南果北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种不丰富、株产差异大、品质不稳定、采摘期延长等问题亟待解决。
  1.扩大种植规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都农业集团明确了“立足农业,服务首都”的产业发展目标,南口农场明确了“高效农业集聚中心,产业融合发展基地”的整体功能定位,“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南口农场未来发展的主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南口农场农业园一期已经启动,“南果北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规模将会逐步扩大。
  2.提升科技意识。继承了南口农场50余年果树种植传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果树科技人员,将北方果树的栽培种植技术移植到南果种植上,取得了成功。未来要以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为契机,通过提炼总结,将经验优势转化为成果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南果北种”栽培管理标准化。
  3.引进筛选品种。南方水果种类繁多,新品种不断出现,应建立品种引进筛选机制,不断引进名优新品种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对北方设施、气候、土质适应性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保护地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名特优、新奇的品种 需求。
  4.优质高产栽培。针对大部分“南果”植株高大,生长在较高温度、湿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需要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环境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适应性研究。一是南口农场的土壤和水质呈碱性,而且土壤的各种成分也与南方不同。因此,试验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方式、方法已成为南果北种成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在新建温室设施时要保证南果生长的空间要求,研究植株矮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引进小株型品种、化学手段控制生长、合理整形剪枝等。三是根据北方温室的温、湿度变化规律,研究加温和保温措施,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整枝修剪方法,浇水、施肥和控制温、湿度技术,以及相应的植保技术等,以满足南果的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四是在保护地设施内栽培南果,存在坐果率偏低的现象,影响“南果北种”的产量和效益。因此,亟需试验研究水肥和温光调控、合理的剪枝、适宜的化学处理、放蜂授粉等单项技术的组合应用,提高设施内南果的坐果率。五是对于南果北种后的采果期调节,成花生理,芽体、枝梢特性和光合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把它们的生理指标研究清楚,才能通过品种选择、温湿度和光照控制、水肥管理等方法,合理控制其开花、结果和采收时期,以延长市场供应期,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
  5.提高空间效益。针对许多南果定植后两三年内植株较小、生长较慢而影响保护地空间利用效率的具体问题,南口农场尝试种植了蔬菜,假植南果苗木用于盆栽,与高校合作进行玉米育种试验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要继续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株间空地和设施内适宜的温光条件,进行合理利用土地、立体高效栽培的试验,研究出合理的套种配套技术。
  6.拓展发展领域。从“南果北种”实践来看,南果的独特观赏性和较强适应性特征,为南口农场发展创意果业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如限根盆栽南方果树和创意果品定制等市场的开拓,将为“南果北种”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市南口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