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转型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

时间:2015-01-26作者:胡兆辉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9期

    今年上半年,江苏农垦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改革创新,突出提质增效,注重民生改善,持续改进作风,集团经济运行好于历史同期,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为集团经营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紧扣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双过半

    今年江苏农垦提出集团经营规模全面超“2”的目标,即: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实现利润超20亿元,粮食总产超20亿斤,资产总额超200亿元。
    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80亿元,同比增长18.35%,完成年度目标的50.64%;实现利润总额12.11亿元,同比增长35.04%,完成年度目标的51.53%;归属集团母公司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32.32%,完成年度目标的53.37%;三项指标在上年同期较高基础上又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集团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夏粮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小麦总产9.52亿斤,平均单产999.1斤,其中小麦突破1000斤。小大麦保种量4.3亿斤,比上年增加1.5亿斤,增长34.8%。商品小麦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其中3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二是企业经营态势总体向好。列入集团财务合并报表的35个企业中,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的企业14个、总额超亿元的企业11个,实现利润增长率超过30%的企业19个、总额超千万元的企业5个;列入集团监控的13个三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7.95%和21.74%。   
    三是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利润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实现经济增加值完成目标进度比上年同期高出6.4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完成目标进度64.85%,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分别同比提高0.67、1.87、1.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71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完成股权投资1.65亿元,列入集团投资重点的30个项目已有22个进入实施阶段。

二、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发展的核心要求

    上半年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增强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去冬今春,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68亿元,改善灌溉面积12.37万亩、除涝面积23.9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2.53万亩、高标准农田2.75万亩、节水灌溉田5.21万亩,新增仓储2万平方米、晒场3.5万平方米。
    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7个省部级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均突破1200斤,高出创建目标9.09%以上。农发公司新洋分公司高产创建攻关田经实产验收达到1391.6斤/亩,创全省小麦单产新记录。提高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完成农机装备投入9217万元,购置了大型联合收割机67台、大中型拖拉机331台、高速插秧机114台。水稻机插秧面积72.5万亩,机插率85.6%,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拓展种植业基地。农发公司新增承租农村流转土地战略协议面积60多万亩,累计达到97.5万亩。夏收3.96万亩外拓基地实现小麦总产超3600万斤,平均亩产超过900斤。创新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机制。集体经营与联合承包耕地面积74万亩,占麦稻生产面积的83%,其中集体权益面积55.7万亩,比上年增加3.1万亩。农发公司强化一体化经营管理,“三夏”整体进度比上年提前了5—7天。
    (二)培育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水产业层次。东辛、滨淮两个农场合资设立的苏垦金鲤渔业公司完成投资3300万元,建成标准化池塘7100亩,累计放养鱼种186万斤、虾苗2.1亿尾。东辛农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扩大集体养殖规模到5060亩,经营饲料、渔用物资创利1000余万元。岗埠农场建成泥鳅育苗大棚3600平方米,年可繁育鳅苗5亿尾以上。发展畜禽养殖。上半年垦区奶牛存栏4297头、产鲜奶5781.2吨,分别同比增长16.01%和9.58%。肉羊存栏1.24万只,出栏1.24万只,分别同比增长6.90%和21.57%。生猪存栏7.44万头、出栏11.46万头,家禽存栏294.13万羽、出栏748.22万羽、产蛋4782.80吨。大力拓展林木业。垦区林木总面积20.67万亩,同比增长2.6%,其中苗木面积突破1万亩,同比增长1.31倍;7个农场苗圃规模超千亩。打造园区经济。云台农场花果山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成为国家“一路一带”连云港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百果园项目定位为国家沿海地区湿地公园。提高存量资产运营质量。3个农场与国信合作建设风电项目,一期共安装风机49台。新洋农场启动建设射阳县血液透析中心。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突出主营业务拓展。农发公司发挥一体化经营优势,销售种子6.75万吨、大米15.51万吨,分别增长11.15%和9%;新增中储粮代储业务3万吨,累计各级代储业务规模首超10万吨。正大天晴通过了欧盟GMP认证和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通宇公司签约销售额同比增加5.28亿元。麦芽公司发货量增长38.24%。苏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9%。苏垦银河连杆销量增加108.79万件。组织开展降本增效、对标管理活动。农发公司统一采购秧盘,节约成本约400万元。麦芽公司吨加工成本下降64元,资金回笼同比增加90.7%。推进品牌建设。突出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新增“正大天晴”、“金象传动”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建单位2家。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创新拓展能力。夏粮大小麦保种品种达86个,比上年增加23个,参加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品种12个。与南京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建设江苏农垦农科院、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等展开全面合作。投资6000万元,与陕西农垦合资成立了陕垦大华种业公司,夏收期间收贮当地新品种1.1万吨。提高制造业研发能力和先进产能。正大天晴在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强中列第7位。苏垦银河技改投入1200万元,裂解连杆产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推进三产重大项目建设。通宇公司4个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封顶或通过主体验收。苏舜公司成功收购东风本田汽车4S店,获得东风悦达起亚和扬州克莱斯勒经销权。推动资本运作取得进展。农发公司进入第四期辅导。金象传动在“新三板”成功挂牌。苏垦投资公司获得深交所网下申购资格。
    (五)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建设
    实施公司化改造。南通公司积极构建公司化管理体制机制,中山大厦公司化改造有序推进。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完善集团公司“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于4月1日正式施行。完善财务管理。增加反映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报表15张,报表体系更加完备。统筹资金安排,压缩负债规模4.5亿元,资金中心实现毛利4603万元,同比节省资金成本848万元。完善资产管理。3个“四类控股、三类参股”企业完成清理整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配企业领导人员25人次,公开招聘集团机关工作人员3名,选派垦区15名中青年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开展审计监督。完成或参与完成企业相关审计36项。积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上半年集团公司共争取到位财政资金2.5亿元。推进管理信息化。确定垦区信息化战略合作单位,启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列为全省试点。
    (六)统筹场域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制定并上报实施方案,争取到2013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经费5632万元。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垦区农场纳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范围, 4个农场列为首批试点单位;“一事一议”、农村公路桥梁和农桥三类项目争取财政资金补助3236万元。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多个农场完成规划修编,加快场地小城镇一体化发展。做好党建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垦区3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省属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增强工会服务垦区改革发展能力。评选了第三届“江苏省农垦系统劳动模范”。农发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首批256对师徒结对活动。维护垦区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活动开展和工作落实。支持场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垦区生产总值48.18亿元,增长10.64%;缴纳税金8.91亿元,增长22.53%。开展垦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形成了2013年度监测分析报告。

三、围绕五大目标,确保集团经营迈上新台阶

    下半年,集团将继续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坚持年度工作任务导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围绕确保实现年度目标,继续抓好生产经营
    抓好秋熟作物生产,坚持亩增100斤的目标不动摇,把关键技术措施细化到品种、落实到田头、考核到作业区;对已夏插的7万亩地方流转土地,推广好高产创建活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科学制定秋播布局,加强秋播作物田间管理,为明年夏粮丰产打好基础。聚焦企业主业经营,积极主动适应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做大做强主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落实降本增效、对标管理方案,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主推手,努力增加营业收入,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和非刚性支出;合理控制两项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二)围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认真配合做好全国农垦重大问题调研工作,推动农垦成为国家掌控农业产业资源的国家队和战略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大华种业,积极整合社会优质种业资源,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不断提升自主育种水平和分子育种能力。全面落实与南京农业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做好苏垦农科院等建设项目的衔接和实施。抓好外拓基地生产管理,研究制定垦区外种植基地拓展管理办法,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争今年秋播面积达到20万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苏垦金鲤渔业公司经营管理,抓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建设。提高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实施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并实施垦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创建“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不断扩大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品牌优势。
    (三)围绕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加快实施重大项目运作
    支持工业项目建设,南京正大天晴新厂区一期项目生产区建成。正大天晴江宁产业园项目争取年底开工。正大丰海老厂区实施整体搬迁。抓紧商贸项目运作,抓好南京雨花和六合两个汽车产业园建设。认真做好储运公司金桥市场项目的前期调研和政府政策支持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集团总部大楼主体工程。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发,通宇公司已售项目抓紧验收,交付使用;在建项目抓紧施工,达到销售要求,快速回笼资金。推进资本运作项目实施,完成农发公司上市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择机报会。认真把握金象传动“新三板”挂牌机遇,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机会。积极筹划和制定苏垦银河上市方案。积极推进组建财务公司的前期工作。抓好创投基金项目的投资与跟踪工作。积极运筹储备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抓住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优选储备项目,促进集团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围绕提升集团治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根据省国资委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办法,制定深化垦区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规范企业法人治理,推动二级企业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对三级企业实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突出全面风险管控,继续抓好二级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到年底基本形成“上下衔接”的集团内控制度体系。加强财务、投资和资产管理,研究制定农场应付款项处理方案,落实农场对投资企业收益分红制度,建立投资进展通报制度,抓好“四类控股、三类参股”企业清理整合工作。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 出台二三产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修订农场、企业领导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农场、企业财务总监配备。全面完成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分步、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年度工作任务。
    (五)围绕打造和谐宜居环境,有序实施民生改善工程
有序推进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给予社区管委会充分的授权或委托,争取将农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属地医疗卫生发展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改革补助经费,完善使用管理办法。有力推进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今年试点的4个农场确保完成省级验收,为垦区积累经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适应办社会职能改革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农场办社会职能与生产经营职能的分离,健全社区管理体系。抓紧实施年度民生项目,保证质量、保证进度。确保垦区社会稳定,特别是做好南京青奥会期间的信访事项化解和安全生产工作。

(作者系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