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影响,全国农垦系统沉着应对、砥砺奋进,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改善民生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全年农垦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生产总值507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连续十年保持12%以上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2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164.30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0.72亿元,增长18.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农垦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9%、42.7%和26.4%。人均生产总值37811元,同比增长.8%;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1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种植业产值1919.63亿元,林业产值148.92亿元,牧业产值871.83亿元,渔业产值160.04亿元。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510.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5.81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725.86千公顷,增加112.33千公顷,增长2.4%,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2.6%;棉花面积732.49千公顷,增加13.17千公顷,增长1.8%;油料面积379.16千公顷,增加1.69千公顷,增长0.4%;糖料面积112.04千公顷,与上年持平。
粮食产量再攀新高,实现“九连增”,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3371.36万吨,比上年增产172.71万吨,增长5.4%可供商品粮3025.20万吨,比上年增加204.27万吨,增长7.2%,商品率为89.7%。除油料、茶叶外,其他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畜牧业稳步增长,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28.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牲畜年末存栏总数及主要畜产品产量均有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137.77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09.33万吨,增长5.9%;海水产品产量28.44万吨,增长21.4%。对虾产量5.12万吨,增长12.3%。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60.18千公顷,退耕还林0.54千公顷,退耕还草1.96千公顷。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57.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7.42万台,增长7.7%;农用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2.81万台,下降5.4%;联合收获机4.61万台,比上年增长1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7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利润543.95亿元,增长50.5%。实现工业总产值6485.44亿元,增长16.0%。其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86.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2.9%;非国有工业总产值4998.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1%。其中:轻工业产值3932.6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0.6%。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农垦工业主要产业创产值4097.4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3.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439.35亿元,食品制造业548.7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60.53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07.76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6.42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4.72亿元,纺织业259.57亿元,金属制品业234.82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16.92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78.59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年末建筑企业3997个,从业人员30.66万人,全年实现增加值489.88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232.58亿元;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达15060万平方米。
四、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服务业及出口商品
全年共完成货运量33.25亿吨,客运量3.87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7.88亿元。
年末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营业单位总数10.99万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51.91亿元,营业用房总面积2435.9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80.03万人,全年完成商品销售额和营业收入4171.08亿元。
全年出口供货商品总金额756.04亿元(见图4),比上年增加99.13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品出口额684.29亿元,增加91.27亿元,增长15.4%。出口商品供货总额超过10亿元的垦区分别是: 新疆兵团519.74亿元、广东53.43亿元、黑龙江36.90亿元、湖北28.15亿元、江西26.39亿元、辽宁25.67亿元和广西13.11亿元,上述7个垦区出口金额合计达703.40亿元,占全国农垦出口商品总金额的93.0%。
五、科技、教育、卫生
年末全系统拥有科研单位374个,职工1.9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1323人。全年科研经费28.63亿元,增长35.7%;其中:国家拨款7.76亿元,占科研经费27.1%;企业自筹10.46亿元,占科研经费36.5%。
各类学校1357所,教职工10.53万人,在校学生121.55万人,当年毕业生30.18万人。其中:普通中学566所,在校学生42.47万人,当年毕业生13.14万人;小学710所,在校学生51.61万人,当年毕业生9.72万人。
医疗单位5333个,其中:医院1021所,疗养院10所;医务人员6.18万人,其中:医生2.94万人,病床6.26万张。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21.91亿元(见图5),比上年增加880.65亿元,增幅为36.1%;当年新增固定资产2466.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359.4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0.8%;第二产业投资额1633.0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9.2%;第三产业投资额1329.4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0.0%。全年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94.7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6.0%。
新增固定资产主要是:大中型拖拉机11101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6424台,联合收割机3764台,农用运输车1182辆,水库19座,橡胶定植12.55千公顷,输电线路3828公里,学校用房35.72万平方米,住房2821.85万平方米。
七、人口、就业和劳动工资
年末农垦系统总人口1361.21万人,比上年增加8.73万人, 增长0.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7‰,人口死亡率为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
年末社会从业人员659.4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46.03万人,第二产业151.38万人,第三产业162.02万人,分别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52.5%、23.0%和24.5%。
年末职工317.5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87.86万人。全年工资总额717.12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2584元,增长12.9%。
八、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生产总值为2331.62亿元, 占全系统生产总值的45.9%,与上年持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72.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9.81亿元,分别占非国有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7.6%、54.6%和27.8%。年末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56.1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83.85万人,第二产业89.28万人,第三产业83.01万人。从业人员收入总额为579.81亿元,年人均收入22636元。全年共实现利税507.84亿元,其中,利润360.74亿元。
九、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年末全系统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到1049个, 从事种植农户数达到47.33万户。其中:绿色A级农作物种植面积1845.09千公顷,产量1301.82万吨。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叶认证数66个,从事种植农户数达到6.02万户。其中:绿色A级面积4.16千公顷,产量3661吨。绿色、有机、无公害水果认证数达到150个, 从事种植农户数达到6.16万户。其中:绿色A级面积83.34千公顷,产量48.065万吨。
十、资源消费
主要资源消费量中:钢材369.60万吨,比上年增长23.3%;木材377.32万立方米,增长30.5%;水泥1858.28万吨,增长24.5%;煤炭3886.75万吨,增长26.0%;成品油322.14万吨,增长19.0%;电579.56亿度,增长35.9%。万元生产总值消费钢材0.07吨,与上年持平;万元生产总值消费木材0.0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万元生产总值消费水泥0.36吨,比上年增长2.9%;万元生产总值消费煤炭0.76吨,比上年增长4.1%;万元生产总值消费电力1142度,增长12.8%;万元生产总值消费成品油0.06吨,与上年持平。
注:
1、农垦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价值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数据如有出入,以《中国农垦统计年鉴》为准。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