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结合广东农垦实际,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中,我们要以“五集中一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垦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保障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构建绿色、幸福、美丽垦区。
集中上下认识,统一思想,建设美丽垦区
垦区上下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主题,突出重点,领会实质,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把垦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全垦区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党组既定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战略目标努力工作,尽快把广东农垦集团打造成为全国500强企业,构建生态文明、幸福美丽农垦。
集中有限资金、资源做实有限产业,充分提高效益
近10年来,垦区一直坚持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包括橡胶、糖蔗两大支柱产业,剑麻、水果、畜牧、水产、乳业等优势产业,使垦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以来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职工的收入倍增。今后垦区将继续加大资金、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特别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橡胶、糖蔗、畜牧、乳业等产业。橡胶产业要在现有加工厂达产达效的基础上,积极兼并或新建橡胶加工厂,加快在东盟国家橡胶种植基地建设,使橡胶产业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糖蔗产业要在进一步整合垦区内部资源的同时,尽快向省外、海外兼并扩张,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食品基地。做大生猪商品基地,使之成为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肉猪供应生产基地。做大乳业规模,使之成为华南乃至南方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集中垦区力量,发展现代农业
广东垦区的现代农业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主导产业都建立了龙头企业,建立了良种基地,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技,部分糖蔗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下一步着重建设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先行区,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猪、奶牛基地粪便转化为沼气,经发酵处理后的肥水回田灌溉,粪渣运进有机生物肥厂生产有机肥的循环产业链条建设。加快推进以甘蔗渣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建设,扩大酒精厂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农垦。
集中全体智慧,深化改革,搞活机制
农业方面,重点推进模拟股份制,进一步扩大集约化、规模化覆盖范围;推进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行橡胶“五天一刀”割制改革。二、三产业企业方面,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兼并扩张,实行股份制改革和经营者持股。要进一步做实产业集团,尤其要加快做实糖业集团、畜牧集团等。抓住机遇,全面统筹谋划垦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融入我省东、西、北部地区城市的扩容提质。新组建食用油集团、种业集团,推进食用油、种子等新兴产业发展。
集中精力搞好农场小城镇建设
广东垦区目前已全面完成6.08万户职工、1386户归难侨的危房改造,新建500多万平方米新房,惠及38万农垦人。今后要按照把农场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的定位,继续搞好小城镇规划工作;继续完善道路、卫生、供排水、文化设施等配套建设;继续搞好农场场部居民区环境,努力达到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要求;积极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生活,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建设一支素质高、执行力强的骨干队伍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垦区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其次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选拔后备干部,并通过压担子、挂职锻炼、定期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使农垦事业后继有人。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浓厚氛围,使垦区急需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为垦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