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 绿色朱湖

时间:2015-05-06作者:万清平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湖北省朱湖农场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了富民强场步伐。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湖糯米”生产基地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之后,去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命名为“国家糯米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被表彰为“全国十佳苗圃种植基地”;2家水产企业被命名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湖北金卉、湖北飨畇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香”牌朱湖糯米荣获“湖北名牌”。

因势而为,找准发展路径

   朱湖农场长期以来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场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效益化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
抓规模与抓板块并举。采取农场引导、市场进入、社会培育、开发建设的办法,形成了“四大”现代农业板块。即5万亩(含周边区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湖糯米”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板块;2万亩高新精品花卉苗木生产基地;1.2万亩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7.7万亩(含府河、沦河流域及孝南区毛陈镇部分区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湿地经济开发区。
   抓投入与争取项目支持并举。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建立了以社会资本注入为主的多途径投入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先后实施了“朱湖糯米”生产基地、国家造林绿化、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江汉平原中低产田改造等8个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有力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科研水平,促进了农业发展。

壮大基地,彰显示范效应

   突出效益优先、特色当先、科技领先和管理创新,以基地联动、模式推动、产业引动、服务驱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朱湖糯米”是朱湖特定气候、水土环境下生产的国家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朱湖为中心辐射发展5万多亩,带动孝南区形成了10万亩糯米种植产业。农场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省质监局颁布的《朱湖糯米生产标准》,加工的“朱湖糯米”成为“孝感麻糖”“孝感米酒”的首选原料。2014年,“朱湖糯米”产销量达到了2750万公斤,平均销售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同类产品每公斤1.2元以上,仅价格因素就增收3300多万元,成为强场富民的优质产品。
   采取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成立专业协会抱团经营,鼓励职工投资兴业等多种方式,使朱湖区域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扩大到2万多亩,种植12个大类、30多个品种。今年上半年完成花卉苗木投入2500多万元,实现销售额13800万元,同比增长27%,实现利润2760万元,同比增长30%。
   在全场大力实施“好水养好鱼工程”,利用国家湿地公园优质水源,采取生态养殖、生态管理的办法,建成5000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目前已经创建2000亩纯天然生态养殖基地,开辟1000亩湿地经济创新园,种植高新精湿地花卉、湿地果蔬和湿地珍稀植物,探索湿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畅通渠道,推行企业化管理

   引办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金卉花木有限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到1.2万亩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孝昌、安陆、应城等地2000多户、种植花卉苗木3万多亩,年产业化收入达到3亿多元,使金卉集团“雪球”越滚越大,同时也增强了农场现代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为确保“朱湖糯米”产业实现高标准化种植,高附加值受益,农场先后引进兴办了总投资7800多万元的湖北飨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承担“朱湖糯米”的原粮收贮和精加工,形成了日产500吨精制大米的生产能力,除满足“朱湖糯米”的收贮、加工外,还成为周边40万亩水稻生产基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朱湖立足场情,研究并实施优良的现代农业实践模式。积极引进湖北五丰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0多万元,实施了3000亩“林、虾综合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湿地、半湿地状态下,采取沟渠养虾、路埂植树、水面养鱼的模式,形成立体种养结构,获得林、虾、鱼和改善生态环境四大丰收,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领域。引进来场的湖北天佳怡盛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建成了2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亲本小龙虾培育基地,已实现年繁育小龙虾良种1亿尾,年产亲本小龙虾600吨,拉动周边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成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特种水产、促进职工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朱湖农场坚持以质量拓宽产品市场畅销空间,助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立健全了“朱湖糯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聘请省市区质监、农业、林业、水产等方面专家为监督员,建立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机制,为现代农业建设加了一道“双保险”。

形成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朱湖坚持设施先行。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场采取项目投资,农场注资,群众筹资,名流捐资,社会垫资的办法,近两年,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2500亩,清淤渠道36千米,新建维修机耕路30.8千米,更新泵站6座,为推进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先后组建了糯米协会、花卉苗木协会、水产协会、粮食运销协会,以及金茂花卉苗木、兴泰水产、民悦农机等1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会员1830人,成为全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者、主力军。
   为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农场按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实行统一农技指导、统一防虫治病、统一科技服务、统一联产联销的“四统一”服务。现在全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260多台套,其中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0多台套,农业机械普及率100%。成立了农技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机动喷雾器600多台,群防群治率也达100%。
   为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矛盾,农场采取自然流转,协调流转、入股流转、征用流转、买断流转等多方式,支持农业项目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全场共流转土地6600多亩,流转土地所创产值增收率达36.8%,离土农工通过经营和从事其他行业,平均增收超出原经营农田收入的3-5倍,实现了互利双赢。

(作者单位:湖北省朱湖农场党政办公室)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