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端热作产业发展

时间:2019-08-05作者: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17年第4期

编者按: 6月28日,高端热作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西玉林顺利召开。会上,农业部农垦局胡建锋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热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热作产业的工作重点。现特将胡建锋副局长的讲话刊发,以飨读者。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高端热作产业发展

——胡建锋副局长在高端热作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贯彻中央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交流研究热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刚才,热区、垦区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校、产业联盟、示范园企业的6位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深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热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各级热作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发展热作农业重大决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农业部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热作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产业发展形势稳定

2016年全国热带作物种植面积1.46亿亩,总产量2.02亿吨,总产值3522亿元,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稳中有进的态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1767万亩,干胶产量82万吨。热带水果、木薯、香辛饮料和南药等产业全面发展,其中:荔枝种植面积813万亩、总产量230万吨,龙眼种植面积565万亩、总产量191万吨,均位居世界第一。热带水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示范园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热作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居农产品前列。主导产品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热作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热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0%,2016年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关口。

(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我国热作在资源区划、育种栽培、植物保护、耕作机械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热作科技在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丰产优质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6年遴选发布了“十三五”时期46个新主导品种和24项新主推技术。通过集成技术和集中投入,已建成365个品种优良、技术先进、制度健全和管理规范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热作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已发布34项国家标准、253项行业标准及400项地方标准,基本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热作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国现有国家级热作龙头企业84家,省级龙头企业601家,专业合作社3.12万个。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热作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及社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为培育高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三联”战略起步实施 

2014年组建了中国天然橡胶产业联盟,2015年注册成立了中垦天然橡胶科技有限公司,2016成立了中国辣木产业联盟,2017年组建了农业部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联盟。随着联合联盟联营战略的推进,我们对重点热作产业整合资源、抱团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热作产业地位和竞争力显著提升。辣木作为中古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科研、种植、产品开发取得全面进展。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产业“走出去”卓有成效,全方位开展境外生产、加工、物流及贸易等合作,成为与东盟国家交流协作的桥梁纽带,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作用凸显。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热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热作工作部门与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作办公室,向热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热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明确重点,扎实推进热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热作产业高度市场化、国际化、多样化,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培育高端热作产业就是要从热作供给侧着手,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围绕全产业链经营,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为核心,优化调整结构,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进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热作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当前,我国热作产业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央“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战略热作、绿色热作、产业热作”理念,坚定不移实施高端热作战略,重点抓好以下五项任务。

(一)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近年来,热作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产品结构依然不能有效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培育高端热作产业,需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任务来抓。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去年我们编制印发了17种热带作物的优势区域布局,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地区域布局规划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建成与区域环境特点相适应、科学高效利用热作资源的热带作物产业带和优势区。二是优化生产结构。各地要不断巩固发展和优化提升能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主导热作品种,同时重视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特优新稀高效热带作物。以早中晚熟及鲜食、加工品种相对均衡供应为目标,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加快淘汰落后品种,推广优良新品种。三是调整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改进投入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立体栽培、种养结合等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行
绿色生产,推广应用低毒、低残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要促进协同创新,通过联盟等形式,促进产学研结合,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的企业化、股份化、市场化运行机制。二要加强重大实用技术的攻关,特别是新品种培育、产后处理、保鲜贮运、加工技术及机械化等方面的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着力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三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热带作物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在一些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要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合作开发、窗口展示、产权交易、培训咨询、宣传推介和众创服务等多种方式,把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推进热作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加快经营机制创新

现代热作产业必须突破小而散的生产规模制约,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和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热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热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强化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化热作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形式多样、优质高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通过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引导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小规模生产,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把小规模生产导入现代热作大生产、大市场。

(四)促进热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生产与加工相结合 。着力改善储藏 、保鲜、清选分级及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热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热区、留给农民。推进热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二是生产与经营相结合。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新鲜果品配送,加强热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产后服务,健全热作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发展“互联网+”热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热作名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地品牌,以全产业链营销实现热作产品优质优价、产业提档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生产与拓展产业新功能相结合。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热作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高效集约型、生态复合型、庭院家居型、休闲观光型和农业庄园型等产业模式,大幅提升热作产业综合效益。四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鼓励金融机构与热作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大对热作科技创新、产业延伸、功能拓展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PPP、股权基金、融资租赁等项目运作模式,做大做强热作产业。

(五)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是加强热作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支持热作科教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引进国外新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力度。二是推动完善多双边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对区域和自贸区经贸合作的研究,为多双边热作领域贸易谈判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热作产业发展空间。四是推动热作产品出口,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推进热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高端热作产业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一园二区三联四平台”。

“一园”,就是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这项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引领热作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培育高端热作产业的主要载体。2017年起,我们探索将标准化示范园向高端热作示范体转型升级,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从以品种和技术示范为主,转型为生产、科技、加工、物流和营销等融合发展的高端热作示范体,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富有特色、顺应发展规律的高端热作产业实现路径。今年计划以高端热作为导向,新增认定30个示范园,并总结出几种有代表性的高端热作发展模式。

“二区”,就是重要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产品优势区。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二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有关精神,以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为引领,创建一批特色热作产品优势区,打造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及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热作产业。

“三联”,就是联合、联盟、联营。深入实施“三联”战略是培育高端热作的重要手段,已成立的天然橡胶、辣木、荔枝等联盟要继续做实,积极开展标准制订、成果转化、融资拆借、品牌建设及宣传营销等工作,增强服务会员单位、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累总结联盟运营经验,推广运用于香蕉、木薯等其他重点热作产业。要把联盟打造成开放的平台,吸纳业界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和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加入,逐步升级为全国性产业发展联盟;条件成熟时,推动组建产业或行业协会。

“四平台 ” ,就是科技创新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品牌运营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就是要以大型热作企业为核心,建设科技创新工程中心,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创新科技攻关协同方式,建立产学研紧密衔接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全产业链研发、创新和示范。信息服务平台就是要建立主要热作产品生产、贸易、库存、加工、消费及价格等的监测、预警、发布系统,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为热作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撑。品牌运营平台就是要以产业联盟、集团公司等为载体,建立强有力的母品牌和各具特色的子品牌,塑造安全、优质、绿色的热作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维护品牌声誉,培育品牌文化,共享品牌溢价收益。资本运作平台就是要通过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方式,集聚资源要素,优化资产配置,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提升热作生产经营主体的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打造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高端热作产业。

三、扎实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

(一)稳定天然橡胶供给保障能力

今年天然橡胶产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胶价跌回1.2万元/吨,云南、海南两大主产区橡胶白粉病、炭疽病重发,一些胶园防治措施不到位甚至弃管弃割。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一要启动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国务院文件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其中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本月上旬,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汪洋副总理对此项工作做出专题部署。随后,农业部、国土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将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分解为云南900万亩、海南840万亩、广东60万亩,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措施。

请三省南亚办认真抓好落实,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抓紧开展资源条件摸底调查,制定保护区划实施方案。农业部正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财政、金融、保险、投资等政策措施逐步向“两区”倾斜。二要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政策研究。加快老旧胶园更新、低产胶园升级改造,优化加工布局。推进资源保护立法研究,加强安全评估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落实好林业补贴、标准化抚育技术示范片补助等政策,协调争取关税和贸易政策支持,研究制定特种胶园标准和扶持措施。三要持续推进农垦国际大胶商建设。中国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联盟要促进成员单位间务实合作,实现抱团经营,引进新的合作伙伴,推进横向“三联”,完善大胶商信息平台建设。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预计年内成立,我们将积极争取下设天然橡胶子基金,服务大胶商建设,重点用于企业研发、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建设及境内外胶园和加工厂的兼并收购。

(二)推进示范园转型升级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端热作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开展第七批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组织检查评估,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和质量效益。遴选一批管理先进、综合效益好、建设水平和产业融合度高的示范园,开展高端热作示范体培育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高端热作产业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加快热作产业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热作种质资源保护

一是继续建设种质资源圃。加强34个已认定种质资源圃的建设,组织开展第5批农业部热作种质资源圃创建,持续提升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能力。二是提升资源圃标准化管理水平。认真贯彻《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技术操作规程,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与管理维护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资源圃科学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开展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植物学及重要农艺、品质、抗逆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完善鉴定评价体系。在海南、云南、广西、福建和四川等省(区),建设19个种质创新基地,通过杂交、诱变、生物技术等手段,重点选育香蕉、木薯、芒果等热带作物新品种(系),提高育种创新能力。建立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协作体系,开展荔枝、龙眼资源保护成果展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

一是抓好监测网点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病虫害监测网点,强化灾害预判预警,确保第一时间跟踪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不断提高测报工作效率和水平。二是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信息。建立灾害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针对天然橡胶、香蕉、剑麻、椰子和槟榔等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实时监测、及时汇总、定期发布预警信息。三是组织好重点病虫害防控。推行热作病虫害统防统治,巩固40个绿色防控试点,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防控服务组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科学评估、分类指导灾后恢复措施。

同志们,推进热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高端热作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各地热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科学指导新时期热作产业发展的工作水平,努力开创热作产业发展新局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