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

时间:2023-09-13作者:张懿笃 来源:《中国农垦》2023年第9期

编者按:8月18日,庆祝甘肃农垦创建70周年大会在兰州召开。大会回顾甘肃农垦70年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用心血和汗水凝结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共同展望甘肃农垦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美好未来,对在推动甘肃农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为甘肃农垦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干部职工予以表彰奖励。甘肃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懿笃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砥砺奋进七十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的讲话,本刊摘要刊发,并对甘肃农垦70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

70年前,甘肃农垦从新中国的晨曦中阔步走来。1941年,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之下,三五九旅高歌猛进南泥湾,自此中国农垦事业正式起步。风雨一纪,春秋12载,1953年,甘肃农垦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中孕育而生,一批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挺进西北、集结甘肃,战天斗地、披荆斩棘、垦荒造田,开启了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甘肃农垦事业发展篇章。


回首过往,我们荣耀自豪、感慨万千!


——70载薪火传承,我们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从1953年开始创建到1978年,我们垦荒造田,兴修水利,近10万支边青年、转业官兵和大中专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投身农垦事业,给垦区带来了科技、知识和文化,兴办了近百所学校、医院,顺利完成国营农场的创建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任务。我们兴办工矿业,多元发展,按照中央关于国营农场“搞好多种经营,建成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要求,大力创办厂矿企业和场办工业,构建了甘肃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创业之初,我们虽历经波折,在关、停、并、转中艰难前行,但农垦人承受住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资源匮乏和体制多变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挫折中沉淀,在泥泞中摸索。云开日出终有期,经过风雨洗礼,黄羊河、八一、条山、建筑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农垦的骨干支撑。

——70载峥嵘岁月,我们锐意改革、积极探索。从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间,在国家改革开放、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我们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型,从承包经营、财务包干,到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两费自理,再到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经营的完美蝶变。特别是在1983年到2010年期间,我们历经多次管理体制调整,政企、事企有效分离,全面实现了企业化转型,甘肃农垦开始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目标迈进,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资本运营成果丰硕。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和多方融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式得到突破性转变,培育了亚盛、莫高两家上市公司,打造了“西部农业第一股”,资本运营走在全省和全国农垦前列;壮大了啤酒原料、酿造葡萄、马铃薯、甜糯玉米、制种、果品蔬菜、草畜、特种药材、节水滴灌、化工建材等十大产业;发展成为拥有土地810万亩、耕地近90万亩、总资产160亿元、10万人安居乐业的全省最大的农业企业集团。

——70载栉风沐雨,我们乘势而为、不断超越。党的十八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甘肃农垦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我们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序幕,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三大一化”“三统一化”为抓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建设加速推进,发展质量和规模效益稳步提升。进入新时代,甘肃农垦更加自信、更加稳健、更加成熟,企业经济结构改善、韧性增强、速效兼取、量质齐升。我们勇挑时代重任、履行奶业振兴使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成功并购庄园牧场,为全省国有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我们抓效能、促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更加优化,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成效更加明显,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健全,集团内部监管机制更加高效,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今天的甘肃农垦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并举,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32亿元、80亿元、22亿元,地理版图纵贯陇原大地,农业科技、大型现代农机、现代节水农业、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忆韶华,我们不忘来路、心怀感恩!


70年沧桑巨变,农垦人初心不改,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积极践行党赋予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崇高使命。从“铸剑为犁、战天斗地、笑傲寒霜”的垦荒岁月,到今天生产机械化、产业多元化、经营规模化、资产证券化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一代又一代农垦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推动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百折不挠的发展壮歌。“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抚今追昔,我们深切感受到,甘肃农垦70年历史取得的成绩,承载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怀,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农垦人的心血和汗水。

——我们要永远铭记从国家到地方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一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垦事业发展,给予了坚强领导和关心指导;省直有关部门和属地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积极协助,共同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正是各方面的倾力支持与帮助,为甘肃农垦事业开创与发展带来了动力、给予了保障。

——我们要永远铭记无数屯垦大军的无私奉献。甘肃农垦事业建设者中,星火集聚。他们当中,有铁骨铮铮的军人,有风华正茂的城市知识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有志存高远的热血男儿,有青春妙龄的花季少女。正是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魄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奠定了拓荒播绿的农垦基业。

——我们要永远铭记无数前辈先驱的艰苦创业。甘肃农垦事业建设者中,群星璀璨。他们当中,有骨灰永远播撒在农场的老红军李文、臧光辉、廖正林,有农垦事业奠基人郝龙、王世杰,有艰辛付出的老领导刘汉鼎、白伟章,等等。正是他们的筚路蓝缕,为甘肃农垦事业开创与发展架起了桥梁、开辟了道路。

——我们要永远铭记众多英雄楷模的奉献牺牲。甘肃农垦事业建设者中,英雄辈出。他们当中,有为抢救落水学生而被洪水冲走牺牲的席宗信,有因公殉职在施工一线的郝永珍,有积劳成疾献出生命的王洪烈,等等。正是他们的汗血浇筑,为甘肃农垦事业开创与发展扬起了旗帜、树立了丰碑。

——我们要永远铭记垦区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辛付出。甘肃农垦建设者中,人才济济。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和全国各地,一代接着一代干,战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为农垦事业挥洒汗水、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正是他们的团结拼搏,为甘肃农垦事业开创与发展增添了砖瓦、赓续了血脉。


立足当前,我们革故鼎新、启示良多!


——7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纵观甘肃农垦70年的发展历程,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农垦人紧紧围绕甘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推动农垦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在新的时代,我们唯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工作才有底气,发展才有希望,事业才能顺利,才能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

——7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责任。作为陇原大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甘肃农垦从手拉肩扛的开荒“第一犁”到全程机械化,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农垦精神从未丢弃,初心使命从未忘记。把甘肃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器”、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排头兵”,是我们农垦人必须始终坚守的崇高使命,必须永远履行的庄严承诺。在新的时代,我们又举起了现代化新农垦的发展大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必须紧跟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精准研判外部环境和内部现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职责、牢记初心梦想,一张蓝图干到底,保证甘肃农垦基业长青!

——7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7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市场脉搏,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引领行业潮流的弄潮儿,只要我们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辉煌走向辉煌。任何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愿进取、小富即安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都是甘肃农垦发展壮大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值得我们时刻警惕。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问题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改革中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中破解多维度经营发展难题,改革不停步、创新不止步,确保集团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7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自强不息。甘肃农垦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全省农业发展的奋斗史。无论是爬冰卧雪在地窝子里编织“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美好梦想,还是着眼未来,抓管理、强基础,健全和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实践探索;无论是经受市场洗礼,在艰难中守望、在困境中拼搏的峥嵘岁月,还是秉持引领陇原大地农业现代化的神圣使命,攻克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瓶颈的辉煌瞬间。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始终是农垦人永葆青春的基因,是农垦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以知行合一的状态和境界,自立自强、守正创新、诚信和合、担当作为,增强集团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开辟甘肃农垦发展新天地!

——7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永远立足于造福人民,永远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永远依靠和团结全体职工。甘肃农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一代又一代农垦人胸怀大业、兢兢业业,不放弃不气馁,不动摇不停步,通过不懈努力推动甘肃农垦不断取得建设、改革、发展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尊重职工主体地位,尊重职工首创精神,集中职工集体智慧,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创全体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的崭新局面。


展望未来,我们坚定执着,胸怀梦想!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回顾历史,不是要从过去的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要遵循历史前进的逻辑,进一步坚定永葆初心本色的政治自觉,在时代更迭的潮流中争先进位,在深化农垦改革的大势中继往开来。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锚定目标、踔厉奋发。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着力落实“四强”行动,锚定“3111”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持续构建以现代种养殖业、现代种业、现代农产品食品加工业、现代特药医药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为基础,主动布局投资三产新业务的“5+X”主营业务体系,以科技强企,用项目带企,抓质量立企,靠人才兴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开创甘肃农垦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赶超进位、追求卓越。甘肃农垦迈过了70年,要想焕发新生、基业长青,我们就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昂扬向上的斗志,迈出自信的步伐,让“赶超进位,追求卓越”成为号角、成为战鼓、成为现实,成为每一个农垦人的庄严承诺。为此,我们要全面与全国农垦优秀兄弟单位对标,全面与行业先进对标,全面寻求新的增长极,拿出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产品,不断加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为甘肃农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聚焦重点、攻坚突破。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增长动能,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紧紧扭住拓存创增牛鼻子,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好产业布局。要聚焦主责主业,调整种养殖结构,稳住一产;聚焦综合收益,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二产;聚焦产业协同,调整经营结构,培育三产。要全面巩固拓展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积极谋划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坚持集团上下“一盘棋”,干部职工“一条心”,把精心谋事、务实干事、勇敢担事、善于成事、精诚共事融入每一个农垦人的基因,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提升。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接续奋斗、成就自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今天我们回首70载风雨历程,内心无比的豪迈,明天我们将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成为更好的自己,把农垦事业的接力棒传下去,完成我们这一代农垦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融入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在努力提升集团整体盈利水平的基础上,让每一名农垦人成长提高、成就自我,不虚度每一份光阴,不辜负每一份韶华,让每一名农垦人在事业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华丽的生命之花。我们将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一名职工共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全力以赴实现职均收入大幅增长,切实增强农垦人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再回首,风华七十载,初心依旧;再聚首,征途漫漫,使命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好“粮食供给保障者、现代农业引领者、乡村振兴践行者”,努力将甘肃农垦打造成为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现代化新农垦的生动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再创新的更大辉煌!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懿笃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