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农场大健康产业发展初探

时间:2020-02-25作者:吴宁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2期

近几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东方红农场坚持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艺农户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以农业标准化提升和农作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两大活动”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创新发展大健康产业中探索出一条较有成效的路子。

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做文章,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近几年,东方红农场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绿色食品牌”战略和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引导种植户向高效高附加值作物上调、向绿色有机食品上调、向市场需求上调,进一步拓宽职工增收新渠道,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把大豆调“专”,放大农场大豆生产优势,以做好大豆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为目标,通过优品系、提品质,建设专用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把杂粮调“大”,通过扩规模、增品种,进一步扩大杂粮生产面积,建设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把特色种植调“特”,通过上特色、求差异,发展中草药、油菜、矮高粱、设施蔬菜、中草药、杂粮杂豆等特色项目,向特色经济精准发力。

二是重点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发挥农场耕地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并通过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措施,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建立高标准有机农田示范基地。将质量追溯融入农业生产的种、管、收全过程,实现生长环境可监测,过程可监控;应用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实现减量提效控害,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农场共种植追溯绿色大豆20000亩。通过与海天、北京二轻、阜丰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以及与兄弟农场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绿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与那吉屯农场合作,通过他们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场绿色杂粮种植,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与海天酱油合作,建设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高蛋白大豆稳定在5万亩左右。

三是大力建设有机种植基地。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转换大豆种植。近几年,农场共种植大豆有机转换作物6868亩,生产技术规范完全按照有机转换种植标准操作,使用有机种衣剂包衣处理,亩施有机肥料170斤。近三年实施轮作换茬项目面积20155亩。种植高强筋硬质麦龙麦36号有机转换面积1622亩;种植药食同源的紫苏1300亩、道地中药材赤芍和白芍面积120亩。

四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推行统一经营示范田、模拟股份制、土地流转、家庭农场承包四种土地经营模式。近几年,农场推进土地“六统一分”升级版和“土地返租倒包”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2.5万亩。主要通过采取员工自愿、管理自发在先、农场全程服务紧随其后的方式经营,加快了农场农业由小机械生产向大机械作业、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经营、粗放生产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进程,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更加协调,达到了节本增效、员工增收的目标。

推广应用新技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东方红农场着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围绕“三减”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做到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深松,以农业标准化提升和农作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载体,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一是强力推进区域化种植,实现定地块、定作物、定品种、定承包人“四定”。以“标准化提升活动”为载体,制定严格的农业生产流程,规范作业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着力抓好农艺措施标准和农机作业标准,落实好农艺轮作方式、耕作方式、栽培方式、种子、施肥、植保“六统一”管理制度。同时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各项农事作业质量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全面提升了农场农业标准化水平。

二是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近几年,在科技园区共开展大豆品种比较试验12份、玉米品比试验品种12份、高蛋白大豆品种展示、拌种剂试验、肥料试验等;开展大田玉米肥料试验10509.3亩、大豆肥料试验5201亩、品种试验1020亩、有机种衣剂拌种试验9000亩、土壤解毒剂试验1000亩、大豆HSO优化组合1000亩。通过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动了职工群众种植结构调整和种地水平提高。

三是严格落实技术措施。将农业生产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指标分解到队,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重点推广播后苗前除草、“两降一加”技术和叶面喷肥技术,积极落实农药“两降一加”技术,改装不标准的药械,换装进口喷头650余套。

2019年,农场落实示范项目5个,示范点50个。形成了“横向到头、纵向到边”的三级示范区网络。为职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典型,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生产整体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四是严格农机管理。加大农机管理力度,全场所有大马力机械全部实行统一停放、统一作业技术标准、统一收费标准,作业车主全部通过“农机360平台”招标作业和技术培训,并签订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协议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全场2019年秋整地8.6万亩,100%黑色越冬,深松整地作业面积30536亩。

五是夯实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实行分层深施肥和深松整地,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使用生物菌剂及叶面喷施水溶性钾肥,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全场化肥使用数量比往年降低20%。

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在专家指导下,农场开展了秸秆有氧发酵还田技术试验,解决了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等难题,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加强气象体系、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种子检验体系建设,形成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系列化的服务格局,努力提高服务功能。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项目,2019年完成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630人次。

东方红农场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企业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产品和创新不足,缺乏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路径等的系统整合等。今后,农场要注重农业标准化提升和农作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努力产生更多安全优质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系大兴安岭农垦东方红农场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