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格平的美丽家园梦

时间:2016-01-12作者:万清平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8期

    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东北角,有一座碧水绕村落、鸟语伴花香的怡人村庄,这就是湖北省第二批“宜居示范村”、闻名遐迩的孝感市孝南区“最美乡村”——湖北垦区朱湖农场三合生产队。
    提起队里的变化,94岁高龄的老农工万法利抢先伸出大姆指:“是格平这个好后生呀,帮我们圆了多少年的梦想啊!”
    被老人赞不绝口的这个人名叫万格平,1967年出生在三合生产队,父母都是勤劳淳朴的农垦职工。农垦人战天斗地改造荒湖恶水的创业精神,节衣缩食相互扶危济困的浓厚乡情,咬紧牙关开拓进取的理想信念,如春风化雨从小就浸透在这个农垦孩子的骨髓深处,炼就了他不屈的个性、创业的激情和对乡亲、乡情的深深眷恋。

商海搏击,本色犹存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万格平执着地跋涉在商海之中,不断地累积财富,“树高千丈,根在大地;人走再远,心在农场。”多年来,他总是用实际行动体现着这份情怀。农场兴建学校,他踊跃捐款;家乡抗洪救灾,他出钱出力……正是这分情愫,在他的心中升腾着一个梦想:要让家乡美、乡亲富。
    “心中有梦,头脑里才有目标,脚下也就有了前行的路。”万格平坦诚地说。
    2001年秋,农场决定兴建一座占地面积20亩的集贸市场,但农场不注资,完全面向社会引资兴建。由于朱湖农场邻近武汉、孝感,商贸流通与城市联系紧密,加上集贸市场所在地的四汊集镇当时常住人口只有2000多人,兴建集贸市场的投资,至少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客商们一个个来了又走了,集贸市场却迟迟不能动工。
    格平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动参加没有对手的竞标,承担起集贸市场的建设任务。家里人劝说他不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他固执地说:“集贸市场事关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为农场做点实事、吃点亏、少点利,也值得。”他的想法得到了担任生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吃午饭时,父亲给他夹了一筷子菜,鼓励他说:“看准了就干,留个好名声也是赚了!”格平坚定地点点头。一周后,他停办了自己承包经营2年多的砖瓦厂,将资金全部注入到集贸市场的建设之中。
    2002年夏季,一座面积9900平方米、200多个摊位、涵盖各类农副产品交易的朱湖集贸大市场建成投入经营。市场辐射服务周边20多个生产队、10多家驻军单位和武汉、汉川、云梦等周边区域。一年后,这座年交易额达到2亿多元的市场,成为周边农副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大大增强了全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看着人头攒动的集贸市场,万格平舒心地笑了。为了便于管理,当年底,他主动将经营管理权提前10年移交给了市场管理中心,而自己仅仅收回了投资成本。妻子责怪地说:“你这样劳神费力,不是瞎折腾吗?”他嘿嘿一笑,拉着妻子的手说:“把集贸市场交给农场,既可以解决三四个人长期的就业问题,又便于依法依规管理,我自己还能脱身出去再创业,一举多得!”

梦孕于心,而化于行

    2012年春,已是摩托车销售孝感地区总代理商的万格平回到生、长于斯的三合生产队。看到全队80多户的住房依旧散落在全长1000多米的狭长村湾里,房屋破旧、住户稀疏,几乎没有了往日的生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家一户地走、一家一户地问,才完全弄清楚。这些年来,队里人口大多走出了村庄,许多人在城市里买房安家落户了,在村里居住的多是留守老人、种植户和贫困户。谁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村庄面貌。坐在自家老屋门口,村庄依稀熟悉的模样、童年一幕幕美好的回忆,搅得他有些激动,有些跃跃欲试。
    几经思考,一个大胆的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在这里迁村并点,建设新农村,让乡亲们集中住,恢复村庄的热闹;利用节约下来的土地兴办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招商引进办企业,既美化村庄,又能富裕乡亲,不是更好吗?”
    他的构想得到朱湖农场党委、场委的大力支持。农场将三合生产队作为迁村并点、土地增减挂钩的试点,以及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的样板,鼓励他在全场第一个率先破题。

享受美好家园,不能落下一个人

    初春乍暖还寒。在经历来自家庭、社会、村湾里的重重阻力中,他建设新农村的构想如春天的大地,生机勃勃,开始付诸实施。
    办大事必须集大智、汇大力。他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资金不足,除了将自己的近千万资金、资产全部投入进来以外,还采取各种市场运作手段,保障了建设资金不受影响。为取得全队群众的支持,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他依靠生产队党支部组成了三合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把队里的干部和党员代表、在队群众代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代表、困难户代表一一组织起来,担任“两会”成员。“有问题,找两会”,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他与“两会”成员多次召开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会议,共商村庄规划设计、老屋拆迁、住户出资、住房价格、工程质量监管等等方案,把所有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让大家共同议、共同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初只计划给在队里居住的人家每户兴建1-2间三层楼房,但消息不胫而走,三合的乡亲们沸腾起来了。那些早就举家外出的乡亲们也纷纷找到格平,要求回队居住,重温那久违的乡风乡情。他既高兴又为难——增加住户,就意味着又要增加更多的投资,增添更大的压力。怎么办?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徘徊在村子里。塘前蛙声起伏,屋旁清风轻拂,“好个浪漫的乡村哦!”猛然间,他一跺脚:“圆乡亲们的这个梦!”他决定扛下去。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格平在饱经劳累、无数奔波后,一座共10排18栋110多间楼房的三合新村终告竣工。新村前临省道,后接绿洲,两旁渠道环绕,碧水相依。居民坐在阳台上,就能饱览自然风光,看得到田间渔火、点点繁星,拉得上家长里短、知心家常,记得起悠悠岁月、缕缕乡愁。
    新村占地面积50亩。在农场的大力支持下,新村道路、下水道、路灯等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三合人第一次家家户户用上了放心洁净的自来水,实现了有线电视、互联网户户通。队里还兴建了职工群众文体活动广场、生产队办公室、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多了、路灯亮了,处处欢声笑语。每当黄昏来临,广场舞的旋律就在村庄里萦绕。比起城镇,乡村更多了几分淳朴、几分惬意、几分厚实的田园风情。
    在格平的心目中,每位乡亲都是自己的亲人。为解决队里5户特困家庭居住难的问题,他不怕“惹火烧身”,又专门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一排结构合理、设施完备的平房,免费让困难户居住。当9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刘菊梅住进新居时,老人久久地拉着格平的手,流下了感激的热泪:“做梦都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新房子……”

美了村庄,还要富了乡亲

    看着美丽的村庄,格平似乎满意,又似乎不满意,他在酝酿着新的举措。三合生产队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紧挨省道,毗邻湖北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挥优势办企业得天独厚。他与生产队干部一起四处奔走,找市场、搞招商。2013年夏,成功地引进浙江客商投资8000多万元,创办了湖北远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水上平台、航空塑胶部件、供水设备等主要产品畅销各地。公司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现在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成为朱湖农场的重点企业。
    这几年,三合村庄美了、农工富了,生机勃勃的三合新村成为朱湖乡村建设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学习、取经的客人。2013年以来,新村先后被湖北省住建厅评选为全省第二批“宜居示范村庄”,被孝感市孝南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最美乡村”,被农场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生产队”。
    而创造并成功实现这一梦想的农垦人——万格平,又把眼光聚焦在新的起点。他正在与乡亲们一道,就如何把三合生产队建设成为朱湖国家湿地公园观光旅游带上的风情小镇、现代高新科技农业产业园,编织着更加绚丽的梦想……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朱湖农场)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