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创业竞风流

时间:2015-08-28作者:冷永新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3期

    徐文海,江苏农垦弶港农场职工。十多年来,凭借一股创业的激情和胆识,与农田打交道的他,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创造了一向又一项骄人业绩。他多次被农场授予“创业标兵”称号,还被苏垦集团公司工会授予“十佳创业致富能手”称号。     
2015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半小时”节目还以“农垦里的创业明星”为题,播发了他的创业故事。

    创农机合作社
    徐文海今年44岁,一米八的身高,体重却不足65公斤,看上去文静、内向。
1995年,从农场运输公司改制转岗后,徐文海自己买车跑出租闯市场,三年时间里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苦与甜,体会到了把握机遇的重要性。2000年,农场农机站实施改制,徐文海经过反复琢磨,决定一次性投下130万元购买农机资产。从此,他开始田野里耕耘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十多年来,徐文海始终不断投入, 不断更新、扩大农机装备力量。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一个上规模、标准化、有实力的创业团队,农机总资产达1300万元,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9台、拖拉机30台,农机大型作业配套机械6台(套)、一般作业配套机械18台(套),可以承担2万亩以上各项大规模作业。他还成立了东台海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着24名青年职工一起干,一季大忙满负荷作业可创收入300多万元。

    种高效农业田
    创业路径千万条,不能总吊在一棵树上。
    徐文海创业始终不满足于现状,在经营农机资产的同时,还坚持规模种植常规农业。于2103年开始投资110多万元种植大棚西瓜;他还不断谋划创业新思路,将高效农业作为发展重点。
    近年来,西瓜后茬种西兰花已成为弶港农场高效农业的新亮点,被称为“两西”高效农业模式。可早在三年前,徐文海开始了这个尝试。
    2013年,他西瓜后茬种植西兰花3800亩,三个多月时间赚了1000多万元;2014年,他开始探索春、秋两季种植西兰花、夏季种西瓜的新模式,使全年西兰花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此外,他还建了40亩西兰花育苗基地,年育苗3000多万株,主要销往浙江及东台周边乡镇,仅此一项去年就获纯利80万元。

    建农业产业链
    市场如战场,看谁抢得先机。
    2011年4月,徐文海就开始盘算,如何把本地西兰花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他先后6次到浙江温州、台州、临海等地考察西兰花市场,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
    当年,一期固定资产投资600万元,以冷冻保鲜西兰花为主的蔬果食品加工项目正式动工。同年10月,他的“东台海鑫食品公司”正式注册,从图纸设计、选址、备料、开工……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基础性筹建。其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忙里忙外,为的是确保生产线在西兰花收获前正式投入运行。
    经过紧张施工,4000多平米厂房及4100吨保鲜库如期完成,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运行、当年见效,形成了从种植花到粗加工保鲜、销售的产业链条,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纯利润1000多万元。
    产业链初步形成后,徐文海又开始“走出去”,与江苏省泰州市姜埝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租赁土地4000多亩,其中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500亩。
    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徐文海还会创造什么样的惊喜呢?

(作者系江苏农垦弶港农场原场长)
责任编辑:张 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