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新洋特色 创新文化品牌

时间:2015-06-12作者:尤建伟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1期

    近年来,江苏省新洋农场通过弘扬农垦文化、铸造特色文化,走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之路。农场被授予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健全管理架构,打造文化兴场强磁场

    新洋农场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农场的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作风、企业精神等理念体系融汇到一起,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牵引力、凝聚力,并形成文化兴场的强磁场。
    ——领导重视,三位一体舞龙头。农场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场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宣传、工会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班子,管理全场文化建设;在社区、企业建立了文化活动工作小组,形成了场、社区、企业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在全场形成了文化建设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局面。
    ——政策引导,构建文化活动网。2012年,新洋农场党委制定了《新洋农场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农场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2014年,新洋农场又出台了《新洋农场推进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农场具体实施了“十二个一”工程:布好一张网(有线电视网)、办好一张报(《新洋人报》)、打开一扇窗(宣传橱窗)、创办一个站(农场网站)、建好一个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一个馆(场史陈列馆)、打造一条路(文化路)、建造一个园(生态文化园)、健全一个体系(爱心积分道德建设体系)、组建一个团(文化宣讲团)、开展一个活动(全民读书活动)、完善一个机制(职工困难互助基金运行机制),力争掀起文化兴场的新热潮。
现在,全场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9%,人们尽情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新洋人报》内容丰富,版面新颖,下发到各单位和居民手中,及时将农场党委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传达到基层;职工文化长廊定期更新,既有政治宣传,也有文化展示,摄影、书法、绘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大型电子显示屏画面清晰,音效动感,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场务公开、先进典型等,吸引员工驻足观看,感受农场发展变化……文化宣传有声有色,滋润人心。
    ——组建协会,全民参与唱大戏。新洋农场组建了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健身、象棋、乒乓球、篮球、文艺演出、读书写作等十多个协会,骨干积极分子达1000人以上,占农场职工总数的20%。协会发动全场职工踊跃参与,形成了“人人能参与,人人可参与”的浓烈的文化氛围。在新洋,只要想活动都会有场所,只要有爱好都会有舞台;不仅自娱自乐,还到分场、社区、企业表演,有时还到场外、县外参加联谊比赛、艺术交流等活动。农场每年还对各协会的优秀骨干积极分子进行评比表彰,有效调动了各协会骨干分子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搭建平台,营造文化繁荣风景线
    新洋农场以“繁荣、展示,参与、共享,创新、特色”为主题,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全场文化资源,扩大活动规模,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影响,提高活动覆盖面,构成了新洋农场五彩缤纷的文化风景线。
    ——评先树优,传递社会正能量。农场党委以评先创优为抓手,树典型、立标兵,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达到提振新洋精气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新洋农场除坚持一年一度的举办评先创优表彰活动外,还分阶段、分界别、分系统组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引导职工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为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2014年“五一”前夕,新洋农场以“赞美劳动者、激励建设者、颂扬奉献者,传递正能量”为主题,开展“最美新洋人”评选活动。历时四个多月,经过层层推荐、组织评审、群众投票、媒体公示、社会监督等环节,产生了栾宗孚等6名“最美新洋人”。农场党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荣誉称号,集中展示新洋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风貌和主力军时代风采,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在组织开展一系列评先创优活动的同时,新洋农场还大力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模范先进人物,使先进走出新洋,辉映农垦,照耀周边。医院医生陆红梅,经推荐当选省农垦第三届劳动模范;道德之星栾宗孚、创业之星杨晓红当选射阳县“最美射阳人”;新洋禽业中心荣获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在先进典型的影响和带动下,新洋农场“树创”活动蓬勃开展,争先创优蔚然成风。全场有180人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无偿温馨服务;2014年募集爱心捐助款12万元,帮助100户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并组织开展文化扶贫活动,使14个贫困户走上了小康之路。
    ——文化活动,唱响和谐主旋律。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垦区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洋农场把打造学习型环境、营造家庭型氛围、建造创意型风格、构造服务型管理作为职工文化的愿景目标。党委成员坚持以文化为媒,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活跃在田间地头,走访在职工庭院,牵手在广场书屋,和职工们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一起规划发展蓝图。在党委的示范下,全场学习蔚成风气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喜人景象:读书学习的多了,迎来送往的少了;文体活动多了,沉湎赌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争做好人好事的多了,败坏社会风气的少了。
农场党委还因势利导,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12年以来,通过开展“全场职工争贡献,经济发展显身手”、“传播正能量,共筑职工梦”等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仅2014年上半年,农场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次,参加人数1500人次;举办10场广场文化活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60多个;广场展示晚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舞狮舞龙、腰鼓、秧歌、大型广场方阵等原汁原味的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展现得多姿多彩,畅酣淋漓。在当年庆祝建场六十周年活动中,农场自已的各路演出队伍纷纷登台,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乡土气息淳厚、地方特色浓郁,成了一次文化大检阅的盛会。
    ——阵地建设,演奏时代交响曲。近年来,新洋农场实施了读书活动工程、通讯报道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文体活动工程、品牌战略工程等“五大文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文化发展。
近年来,新洋农场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对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修缮和建设。2014年,农场又在2009年获得省级职工书屋称号的基础上,以争创国家级职工书屋为目标,投入8万元重点加强“职工书屋”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增添电脑、书架、图书,藏书达到1万册。每天,职工书屋人头攒动,人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沐浴着文化的熏陶。
创新品牌,畅享文化惠民幸福梦
    为培育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新洋农场努力在文化管理上求规范、在文化活动上求创新,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丰富全场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全体职工畅享文化成果,圆起职工幸福梦。
    ——外化于形,提升农场美誉度。农场注重全面塑造视觉形象,以整洁美丽的外貌,彰显新洋农场的文化品位。对城镇环境进行了美化包装,形成碧水绕农场、绿树环河旁、四季树长青、三季花儿香的美丽环境;对街道进行绿化、亮化、香化、文化,街道两侧名贵树木婀娜多姿,花坛、小品整齐有序,霓虹灯统一安装,公益广告琳琅满目;在机关大楼门前花园中建造了大型雕塑——鹰击长空,把新洋人的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
    ——内化于心,增强员工幸福感。新洋农场党委通过各种途径使新洋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等在全体职工中生根发芽、入脑入心。与此同时,还通过制订职工文明公约、职工行为规范,以及见义勇为奖励措施等,在农场形成了团结、和谐、进取的企业精神。通过领导亲自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加强与职工的互动交流,干部职工的距离拉得更近,心贴得更紧,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职工生日及重要节日慰问、对困难职工送温暖等工作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使干部与职工之间多了一层亲情化色彩。干部职工心与心的交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固化于制,主打企业文化牌。新洋农场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坚持做到 “三个常态化”:一是制度建设常态化。将涉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方面工作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定期开展、定期考核、定期验收,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与严肃性。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新洋农场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新洋农场推进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新洋农场文明居民行为准则》、《新洋农场居民爱心积分活动实施意见》、《新洋农场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新洋农场职工劳动管理和保障制度》、《关于鼓励职工在职学习的通知》等文件,通过严格考核,将企业文化建设抓细、抓实、抓紧、抓出成效。二是活动开展常态化。农场坚持做到人员、资金、场地、措施“四个确保”,实现了活动开展的常态化。三是人才培养常态化。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机制,逐步培养树立起适应农场改革发展需要、具有农垦行业特色的人才队伍;不断引进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人才,建设一支文艺人才齐全、兼顾各类层次、社会层面活跃的文化骨干人才队伍,为新洋农场文化品牌的创建、发展和深化提供强大的支撑。

    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树品牌,使新洋农场的经济、社会、文化放射出了璀璨夺目的光彩,成为江苏农垦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作者系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