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传来的激动人心的消息,让北安管理局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在农垦改革的关键之年,作为航母舰队编队一员的北安管理局,正以一项项转观念、谋良策、抓落实的具体举措推进改革发展,助力北大荒这艘农业领域航母行稳致远。
思想发动冲破藩篱束缚
“改革要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要敢于自我革命,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锦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传军说,是解放思想这一法宝,让北大荒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改革之初的恐惧和迷茫,主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拥护改革。
面对改革过程中部分干部职工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实际,北安管理局党委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思想不冲破藩篱,改革发展的脚步就会饱受掣肘之苦。为此,管理局党委适时开展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组织了百场专题研讨会,举办了20余期农垦改革理论培训班,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讲解农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不断强化思想发动、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对北大荒集团(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的理解,对改革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汇聚起推进农垦改革的强大合力。管理局还在局场两级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辟了“解放思想促改革”“农垦改革大家谈”等专题专栏,集中宣传北大荒改革动态、举措、成效、经验,集中反映北安管理局干部职工对农垦改革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举措,在全局形成宣传强势,营造有利于改革推进的良好舆论氛围。管理局还开展了“身入察民情、言入释民惑、心入聚民智”专题调研,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专题调研和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共走访基层群众3200多户,为职工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1000多件次,撰写调研报告800多篇,为全力落实北大荒集团(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汇聚了强大力量。
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和调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领导干部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逊克农场确立了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以黑木耳栽培、冷水鱼养殖、白鹅饲养为主的林下产业;锦河农场坚持农业标准化,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特色、绿色农业建设;龙镇农场积极探索“三库一中心”粮食仓储、流通发展模式,在需求端“补短”,逐步实现优农提质,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长水河农场建立数字农业发展中心,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准确、协同、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农业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北安管理局各行业、各农场都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这条主线奋力拼搏,担负起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和稳定器的职责使命。
人才战略积聚改革合力
当下,农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新体制新机制创建之路崎岖坎坷,新动能新模式形成过程充满艰辛,而资本运作、数字产业、生物农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金融保险、品牌运作等面向市场竞争的新业务培育也被提上日程,党员干部的“老经验”“旧知识”已经不能有效应对新的复杂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短时期内快速培养或引进一批有本事、有担当的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改革路上的急先锋、排头兵,是落实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推进农垦改革的务实举措。
“通过岗位培训,不仅补齐了我的知识储备短板,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今年春耕生产期间,锦河农场派出了8名基层农技助理到农业实现全程标准化的兄弟农场驻场学习了近一个月,全过程的跟班学习让魏民感触很深。为了尽快提高本土干部的技能和水平,锦河农场先后组织三批70多人赴先进地区就农业、林下经济、市场营销、党的建设等内容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考察学习,让本土人才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激发参与、支持、拥护改革的热情。红色边疆农场举办了4期重点行业培训班,并在全场开展了“企业化改革后,我该怎么做”大讨论,让本土干部在学习、思考、调研、讨论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学习本领,解决畏难不想干、想干不会干的问题,让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专业人才,成为改革的先行军、主力军。
借船出海,借力扬帆。在做好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北安管理局还以与场外科研院校、企业等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助力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尾山农场金澳牧场在2014年建成之初,因经营管理水平低,每公斤鲜奶饲养成本达3.7元,比售价高0.8元,年亏损近百万元。2017年,这个农场积极促成牧场与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让牧场成为研究所的奶牛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等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实现借智发展。通过技术合作、吸引科技投资入社,补齐了牧场在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缺少专业人才的短板。研究所在牧场进行高产公关、高效管理等课题研究8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14项。2017年牧场泌乳牛年平均单产由7吨提高到10吨以上,个体奶牛突破12吨,交售鲜奶7370吨,比管理局其它现代示范奶牛场平均高出1500吨,每公斤鲜奶成本也由最初的3.7元降到2.85元,全年节本增效100余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当年,金澳牧场被农垦乳业联盟评为首批“标杆牧场”,被农业部授予“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18年这个牧场鲜奶生产量达7560吨,产量和效益在垦区同等规模牧场中名列前茅。
求真务实开启改革征程
校准发展航向,同心、奋力前行。按照年初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的奋斗目标,强管理、增效益、惠民生……北安管理局一项项“实打实”的“硬核”举措相继出台,成为落实北大荒集团(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的强有力注脚。
“我们现在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各项工作都有章有循。”襄河农场厂长焦伟说,今年年初,襄河农场按照管理局要求建立、完善了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今年,这个管理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控制企业债务增长加快债务化解方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实施方案》《清理欠款工作实施方案》《降低融资和财务成本的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还以红色边疆农场为试点,探索定岗、定员、定编工作,完善用人制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逐步构建企业部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职责明晰、衔接有序的岗位关系,实现岗位管理规范化,为全面推进企业化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推进“两化一改革”,企业增效、农场增收是关键。北安管理局将增效、增收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农业逐步由偏增产向重提质转变上。管理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及国家政策影响,引导职工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玉米、压大豆、扩经饲,不断增加绿色、有机、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订单,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从而增加农业收入的必由之路。2019年,北安管理局计划投资8600万元,引进各类农机具528台件。重点围绕秸秆处理,加大秸秆还田、回收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扩大以监控作业速度、整地深度为代表的农机“互联网+”管理手段应用范围,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全程标准化管理,以高质量基础整地为起点,以落实防病促早熟措施为重点,规范农机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惠及民生。2018年北安管理局投入帮扶资金333.58万元,用于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残疾等特殊群众的帮扶和救助,管理局贫困人口脱贫335户707人,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2019年,力争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农场人均纯收入达到垦区平均水平60%以上,贫困农场全部摘帽。2019年,管理局将重点解决格球山等4个农场8562人饮水安全问题,并全面开展“四好公路”建设,有效提升通区组的公路路况。同时,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积极开展扶老、救孤、助残、济困、助学、救灾等社会救助工作,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农垦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