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间:2024-12-31 作者:刘亚亚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点击次数:12174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虽在主要内容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契合贯通、一体相融的,在价值意蕴上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伟大实践。南泥湾精神因其所具有的鲜明特质及其所承载的价值意蕴而又区别于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其他精神,因此需要厘清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关联,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续写新时代辉煌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内在关系;新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均被列入其中。这就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曾以延安精神原生形态之一和最显著特征而为世人所熟知的南泥湾精神被单列出来后,该如何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其与延安精神的关系呢?

厘清二者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关联,不仅有助于深刻把握南泥湾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价值,而且有助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不断传承发扬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续写新时代辉煌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对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及其新时代价值作以粗浅探讨,以期为深化南泥湾精神研究提供思路,助推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宣传、弘扬走深走实。

一、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南泥湾精神与延安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两者在互动交融、传承发展中相映生辉,共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闪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征程上的精神灯塔,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精神丰碑。

(一)一根相连的关系

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熔铸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生动实践。两者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宝贵经验,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群体形象和整体风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历程和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集体智慧和精神结晶。

(二)一脉相承的关系

两者都是标识性概念,延续发展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标识,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脊梁和力量源泉。两者全方位、立体式地践行和发展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促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延安时期的辉煌篇章,也使延安这座坐落在黄土高原上古老而又鲜活的城市成为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家园。

(三)一体相融的关系

两者在精神实质上是契合贯通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和发展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根本宗旨、价值追求、革命风范和优良作风。两者互相滋养、双向互动、互促共进,在价值意蕴上是一以贯之、一体相融的。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由此看出,两者在内容上有一致性和关联性。可以说,南泥湾精神不仅集中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而且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态地践行了延安精神。同样地,延安精神不仅承载了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内容,而且从更宏大的视角、更宽泛的视域、更广博的视野立体全面地诠释和高扬了南泥湾精神。

二、南泥湾精神的鲜明特征

长期以来,南泥湾精神以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世人所熟知。如今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单列出来,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南泥湾精神有着显著的精神内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在于南泥湾精神有着鲜明的精神特质。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主要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以“服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伟大的实践性和深厚的人民性等精神特质。也正是这些鲜明的精神特质及其所承载的价值意蕴,使南泥湾精神有别于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其他精神,进而成为闪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精神标识。

(一)鲜明的时代性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探求救亡图存道路的英勇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西方列强频频入侵和国内政治动荡不安的内外交困局面下,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最强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尤其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和极其严峻的生存困境,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困难、毫不退缩,号召组织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谱写了战天斗地的胜利凯歌。

在一定意义上,延安时期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主题的延续和传承,更是对民族复兴时代任务的生动实践。不难看出,南泥湾精神的培育和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迹,也必将随着实践发展愈加成为时代所需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激发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汲取南泥湾精神的强大力量,在奔腾不息的时代大潮中勇立时代潮头、担当时代重任、引领时代发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伟大的实践性

南泥湾精神源于延安时期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实践,又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惧风雨、劈波斩浪、力挽狂澜的强大精神动力。南泥湾精神之所以历久弥坚,就是因为它经历了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并已为实践和历史所证明。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之所以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解决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其制胜秘诀就在于发挥革命理想高于天、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基本物质条件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我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接连研制出“两弹一星”,有力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各种技术封锁,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党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大地,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挑战多么巨大,只要我们始终用南泥湾精神武装头脑、激励斗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三)深厚的人民性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泥湾精神正是党在领导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

在艰苦卓绝的垦荒岁月里,三五九旅官兵始终坚守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以人民利益为重,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共克时艰,“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创造了千百年来军队不吃皇粮而向政府交公粮的人间奇迹,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极大地改善了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军地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府和人民军队的衷心拥护和爱戴,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和铮铮誓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价值追求。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私无畏、不懈奋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不断推动国家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二字深深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到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从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到胡锦涛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紧紧围绕人民展开的,这也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南泥湾精神“服务人民”价值旨归最好的诠释和最生动的表达。

三、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南泥湾精神永不过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面对复兴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新征程上,我们依然要从南泥湾精神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一以贯之地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始终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政治灵魂。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不惧艰难险阻,不畏风险挑战,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同样,在延安时期,面对复杂残酷的战争环境,面对艰难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最后胜利必属于中国人民”这一必胜信念,毫不退缩,勇毅前行,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非凡业绩,也正是基于对理想信念的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坚守“把一切都献给党”的崇高信仰,牢记初心使命,挺起精神脊梁,强化使命担当,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风险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变得更加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

南泥湾精神诞生于内忧外患之时,发展于磨难挫折之中,传承于攻坚克难之间,是我们党谋生存、敢斗争、求胜利的精神写照。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就要时刻做好斗争准备,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屈服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跨越“雪山”“草地”,勇于征服“娄山关”“腊子口”,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三)恪守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战救国伟大旗帜,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面对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我们党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既充分考虑战时战略需要,又适时兼顾民生需求,为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不懈奋斗。这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

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根本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造福人民的新业绩不负人民新期待。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2]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4]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54.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作者系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