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西藏察隅农场高质量发展实践创新

时间:2021-01-26 作者:刘刚承等 来源: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点击次数:28613

一、农场基本情况

(一)农场自然地理情况。察隅农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察隅县境内,距林芝地区八一镇600多公里,离察隅县城68公里,离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约18公里,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属亚热带河谷气候。农场所处下察隅地区冬暖夏热,常年湿润多雨,年降雨量达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适合种植各类经济作物。

(二)历史沿革。察隅农场始建于1965年3月,是当时部队官兵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屯垦戍边,由边防部队整体转建制为军垦农场。1965年-1978年属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404部队边防六团,管理体制为部队式管理,设有团长、政委,连长、指导员等。1978年-1983年移交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管辖;1983年-1985年5月移交昌都地区管辖;1985年5月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同年12月划归林芝地区,直属地区行署管辖;2015年归林芝市管辖至今。2019年转制为林芝农垦集团察隅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三)内设机构、人员情况。察隅农场属林芝市国资委管辖,正县级单位。场部内设有党政办公室、纪检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财务科等科室,下属5个连队、1座800kW电站。农场设党委,共有党员46名。农场现有总人口326人,干部职工177人(其中援藏干部3人,当地干部2人,在职职工42人,退休人员130人),临时工15人。

(四)经济结构情况。察隅农场拥有土地面积4253.9亩,其中已办证土地面积3066.2亩,未办证面积1187.7亩(林地1143亩和卫生院44.7亩)。农场主要以生猪养殖、茶叶种植为主,还种植有油桐、柑橘、枇杷和玉米、花生,兼有零星种植辣椒、红薯、油菜等作物,有梅花鹿养殖业等。

(五)职工五险一金缴纳情况。职工五险一金全部缴纳,没有欠缴,上交基数为西藏自治区每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上缴,住房公积金上缴比例为10%。目前,职工工资未超过西藏自治区社会平均工资。

(六)近几年经营情况。2016年,农场经营收入为150万元,干部职工人均年收入44000元。2017年,农场经营收入210万元,干部职工人均年收入52000元,2018年,农场经营收入24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58000元。2019年,农场经营收入600余万元,利润150万元。

2020年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0万元(比2019年增长200万元,增长率33%),净利润150万元(与2019年持平);总产值3230万元(同比减少2019万元,未统计职工自行出售的生猪、蔬菜、水果、花生等)其中:生猪出栏1600头,产值700万元,电站发电量80万度,产值9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32;职工平均工资6457元(比2019年增加1217元),职工人均年收入77484元(比2019年增加14604元)。

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农场在新时期确定了“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相关资源聚焦生猪养殖和茶叶种植两大特色产业,一改过去靠土地出租和物业出租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来源的现状。结合农场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聚拢土地资源,从2018开始陆续建设了2000亩茶叶基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和察隅农场生猪养殖的历史延革,利用小康村建设资金,新建了5000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目前初步形成了良好循环发展。接下来,察隅农场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拓展精深加工,强化龙头带动。

(二)推广使用绿色循环技术。一是在茶叶基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在500亩茶园使用高标准的防草布,杜绝防草膜只能短期使用也不经济节约的弊端,大量推广有机肥使用等措施。二是在茶叶基地已投入8台太阳能风吸式诱虫灯布设基础上,再投资增加10台诱虫灯,物理方式消除虫害。三是养猪场粪污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中,投产后,将使废弃物变废为宝、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内部循环系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农产品质量提升与安全监管。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察隅农场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扩大品牌影响力。现阶段在茶叶基地,通过禁止使用除草剂等举措,确保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坚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筷头”全链条严监管、全过程可追溯。

(四)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完善产业链,是推动察隅农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举措。一是继续加大对养猪场和茶叶基地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前端初级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二是通过引入易贡茶场近2000万元投资建设初制茶叶加工厂,积极争取财政500多万元资金建设精细茶加工厂项目等措施,加大配套加工厂的建设布局。三是依托农场集镇、县城、市区和广东深圳等地的展销门店、消费援藏平台,加大商贸流通环节资源的整合,使察隅农场在一二三产业上得到全面发展。

(五)品牌建设。察隅农场积极依托广东省援藏工作队,打造“林芝源”这一统一品牌。将农场现有的鸡爪谷鹿茸酒、红皮花生等产品,以及接下来的茶叶及猪肉制品,均纳入“林芝源”品牌体系中向市场推广、销售。

(六)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发展,农场一直以来强化人才支撑作用。一是通过即将开展的产学研基地项目建设,引入华南理工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林芝职业技术学校在察隅农场设立名师工作室、教学实践和产学研基地,将技术人才、资源引进来,目前,已经与上述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二是依托中国农科院、西藏农科院和广东省农科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培训资源,将农场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和周边有技术基础的群众,送出去培训、学习。目前,已经完成多批次培训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布局,有针对性地招聘本地毕业的大学生,提高技术人才队伍储备,高薪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到农场工作。

三、问题分析

(一)农场专业技术人才及周边产业工人缺乏。一方面,农场自身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适应自身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另一方面农牧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产业工人与当前农场周边实际能提供的人力资源能力存在差距,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人力资源不太可能由外地提供,由此,对周边农牧民群众的技能培训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传统农牧民向现代产业工人的华丽转变还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二)对产业项目后期经营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对产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缺少办法。国家政策性资金和援藏项目在农场实施以来,农场收入主要靠租赁性收入为主,经营性收入还处于培育期。产业项目建成后,因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缺乏,后续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管理措施等,均存在较大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

(三)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问题较突出。早前已经在农场实施的部分项目,在上级指导性政策文件未及时下达的情况下,普遍要求项目要尽快落地,不少项目仓促申报、仓促开工,对产业项目所必要的科学论证、规模适度、方案可行、后续管理、利益联结无法做到精准谋划。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建设程序不完善、项目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部分项目前瞻性不足,如生猪养殖场,在建成一定规模后,才上马污水处理及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部分项目规划建设过于超前,如农产品包装加工中心建成后,由于前端产品缺乏,导致项目资源闲置。

(四)偏远地区与腹心地区产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突出。偏远地区资源匮乏,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腹心地区则相反。察隅农场地处边境偏远地区,无论是“十三五”规划项目安排,还是一些临时性项目资金安排上,明显偏少、偏小。

四、“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代的治藏方略,确定了“稳定、发展、绿色、强边”四大主题,持续推进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察隅农场紧邻边境地区,兴边固边强边任务特别突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也十分迫切。

察隅农场“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布局和安排,以紧紧围绕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大方略为指导,紧扣生猪养殖和茶叶种植这两大主导产业,从“一、二、三产业链”上不断完善,为察隅农场在新时期的持续发展上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项目。“十四五”期间,察隅农场结合农垦改革的要求,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农场决定以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生猪养殖业为主导产业,茶叶种植为主培产业;促使产业建设与农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协调发展,为实现富民强边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支撑。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十四五”时期,察隅农场申报规划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为22100万元,包括新建项目9个,投资9000万元;扩建项目2个,投资8000万元;维修建设项目2个,投资额5200万元;升级改造项目1个,投资500万元。

1.规划新建项目情况。(1)新建2000亩茶园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茶园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摘设备购置、内部生产道路硬化,项目估算总投资600万元;(2)新建养猪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一座可满足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中型养猪场排污处理的污水处理厂,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3)新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农场一二三连及电站支部分别建立党员活动中心,并购置相应配套设施设备,项目估算总投资400万元;(4)新建察隅茶叶加工包装销售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农场茶叶加工包装营销一体中心,促进农场茶叶销售,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500万元;(5)新建茶叶品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察隅农场茶叶商标注册、品牌建设及营销,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0万元;(6)新建生猪肉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农场生猪加工及肉制品加工厂一座并购置相应加工设备,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7)新建肉类冷藏储存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2000平方米二层框架结构的肉类冷藏储存库;包装设备:冷藏库,冷藏车,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8)新建“智慧农场”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内容:采购一批智能高清、全程监控设备,开发“智慧农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农场信息及数据处理中心,项目估算总投资800万元;(9)新建热带水果作物实验种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种植热带水果作物200亩,项目估算总投资500万元;

2.规划扩建项目情况。(1)扩建养猪场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猪舍12栋,配套建设相应设施设备,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2)扩建林芝市农特产品集散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原投资1300万元的交易集散中心进行扩建,该项目估算总投资6000万元;

3.规划维修建设项目情况。(1)维修改造察隅农场临街商铺改造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农场原有260平方米临街商铺房进行维修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200万元;(2)维修改造察隅农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原农场老场部礼堂办公室、宿舍和仓库等进行维修改造延续红色基因作为农场陈列馆和产学研究基地,该项目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

4.规划升级改造项目情况。升级改造察隅农场生活区域整体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察隅农场一二三连及场部房屋提升改造,生活区美化绿化,管网线路、给排水等全套升级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900万元。

(三)保障措施。强化思想认识,深刻理解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脱贫靠政策,致富靠产业。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关键还是发展。通过政策性项目及资金安排,察隅农场迈出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产业作为农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产业项目布局,增强农场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激发干部职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将收入增长点真正转移到依靠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来,才是长久之策。二是产业有风险,工作需谨慎。产业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种市场行为。当前产业项目实施过程存在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对当前把握投资导向、精准论证项目、科学推进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议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去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用持之以恒的态度来实现产业发展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工作机制。方针政策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对于产业工作这样一项时间周期性长、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坚持党委领导,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产业工作的领导。农场党委应将产业项目的决策、监管、后评价列入“三重一大”范畴。进一步强化对产业工作的专业配备和行业协作,设定科学的项目工作规则和流程,建立产业部门协商推进机制,推行严格的谁安排谁负责的项目决策问责机制,研究制定产业工作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工作需要,围绕产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前置手续办理、项目启动实施、交付使用、后期经营管理、滚动发展、效益分红等系列工作,制定严密的工作流程和确定严格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产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及时归纳总结产业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提升。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一是完善前置手续,做到动态跟踪,随时掌握项目进程,指导规范各建设程序,督导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早建成早发挥效益。二是建立多位一体管理工作机制,就是项目的发起、执行、验收、交付使用,按照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管理工作流程;而项目运营管理、分红受益按照自下而上的管理流程。三是智慧化管理,将管理全流程引入数字化、数据化、规范化,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水平。

强化项目后期经营管理,盘活存量产业项目。围绕产业项目产生效益这个首要任务,狠抓项目后期经营运作。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近年来已实施的产业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效益查找问题,对照问题举一反三,解决并盘活存量。

(课题组成员:刘刚承、黎建荣、李平东)

2020年12月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