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深化农场改革做大做强国有经济

时间:2023-01-11 作者: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点击次数:160870

后湖农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地总面积10.8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6.97万亩,总人口31148人,总户数9198户。近年来,农场坚持改革兴场、产业强场,铆足干劲,奋勇争先,精心打造国家级虾谷特色小镇,着力建设具有荆楚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场。

一、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一)开展改革试点,破解土地固化难题。“两田制”推行初期,农场土地相对固化,集并难度大,商品田租金低。2016年,农场经反复酝酿并多方征求意见,经职代会通过,在前湖分场开展改革试点,实施身份田、商品田分离,清理身份田分配乱象,引入市场竞价机制提高商品田租金,一举扭转了租金难收的局面,农场每年增收1600万元,试点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完善经营制度,破解土地流转难题。2020年,农场因势利导出台身份田流转办法,化“两田”为“一田”,由分场、生产队按每亩700元承揽职工群众身份田,既保障了职工群众利益,也打破了身份田、商品田分界。分场、生产队再以每亩750元最低价竞价发包土地,加速土地流转和整合,吸引招商项目整体落地。目前全场土地集并面积达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

(三)强化制度保障,破解土地规模化经营难题。2020年农场调整土地管理办法,将商品田经营权由分场收至总场,统一出租用于农业项目建设,严格界定土地租赁期限,并实行合同化管理。招商引资项目按照其对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分别签订10年、5年承包期的土地经营合同,承包租赁土地的全部签订1年期承包合同。对不按协议种植粮食、私自流转土地的承包租赁户,取消下一年租赁权;对欠款大户和私自流转国有土地且拒不还款、拒不退田的,农场依法依规起诉,已累计收回欠款近600万元、私自流转土地800余亩。2022年,农场增加水稻种植面积4197亩、粮食产量2728.05吨;组织120多名种田能手赴仙桃、天门、沙洋等周边县市集中租赁土地、从事虾稻产业近3万亩,相当于再造半个后湖农场。

二、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激发国有经济发展活力

(一)清产核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农场将土地、房屋、道路、林木、基础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全部入账管理。完成10.8万亩土地确权发证,清理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共办理56宗存量土地不动产权证和13宗国有农用地使用权证。依法收回被个人长期侵占的鱼池、路边夹角地、林地等362亩。

(二)整合资源,做实国有资产运管公司。农场领导班子赴兄弟垦区考察取经,寻找企业化改革“金钥匙”。成立了湖北潜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盘活农场改制企业闲置资产,将商品田租赁收入纳入国资管理,打造投融资平台。建立土地经营效益与农场干部薪酬挂钩机制,鼓励上项目、引资金、争政策,改善农场生产条件、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三)补齐短板,做强国有企业经济实力。农场相继成立鑫城城市环境服务、林丰林业、露淼建设工程等专业子公司,承接场区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技、招商服务等经营业务,逐步建立起“农场公司+子公司”企业组织架构,农场农业统一经营功能和资产运营、资本运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三、聚焦优势产业,“虾谷小镇”释放聚集效应

(一)做优特色养殖业。农场定位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坚持农业特色化、绿色化、景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着力在“优、好、强、高”上再提升、再聚集,先后建成天新精品桃园、张家窑特种水产养殖等特色基地,拥有4万亩虾稻共作基地、1万亩绿色果蔬种植基地和5千亩鳜鱼黄颡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强化“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订单农业20560亩,虾稻亩平收入超8000元,实现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农场增效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打造湖北“虾谷”。农场依托潜江小龙虾金字招牌,深入谋划虾稻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小龙虾特色产业,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壮大市场主体。农场建设了中国最大小龙虾交易中心,引进正大集团、北京信良记等18家农业产业企业和5家规模以上商贸企业,打造虾稻产业集群,实现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屡破单日交易纪录,1-6月小龙虾交易中心日交易量最高峰达2500吨,累计交易13.61万吨,交易额66.33亿元,带动2万人在农场就业。农场成功获批省级第三批特色小镇、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农产品专业大市场,“湖北虾谷”成为农场一张靓丽名片。

(三)发展数字经济。21022年,农场成功招引湖北千兆万维数字产业园项目,打造中国小龙虾“数智中心”,健全小龙虾全产业链数据收集体系,开展直播带货,培育、孵化“网红”经济,拓展新销售模式,实现常态化交易。目前电商培训孵化、直播带货基地已搭建14个直播平台,有7家直播团队入驻运营,销售小龙虾等农产品上亿元。

本文节选自《农垦情况》2022年第26期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