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屯垦思想。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践行毛泽东屯垦思想,组建了新疆兵团。新疆兵团在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指导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创造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辉煌。从毛泽东屯垦思想在新疆兵团的成功实践中总结经验,有利于新时代兵团更好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团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毛泽东屯垦思想;兵团实践;当代价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推动毛泽东屯垦思想在新疆落地生根,决策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兵团严格遵循毛泽东屯垦思想,坚持农业为主综合经营、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等重要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系统回顾毛泽东屯垦思想在兵团的成功实践和全面总结毛泽东屯垦思想兵团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兵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忠诚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
一、兵团是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实践产物
在中国革命建设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历代屯垦经验,形成了毛泽东屯垦思想。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疆现实情况,践行毛泽东屯垦思想,组建了兵团。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要求红军一面打仗,一面做群众工作,农忙时帮助群众生产。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坚持长期抗战,毛泽东要求部队“实行屯田政策”,参加大生产运动,以保障边区军民的供给。1943年毛泽东指出:“除三五九旅已经全部从事屯田及骑兵部队因特殊条件难以立即实行屯田外,其余各部,除负担守备任务外,均应以一个至几个相当数目的部队实行屯田政策,以期增加农业生产。”[1]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毛泽东强调“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注重军队参加生产,1949年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在和平时期,在不妨碍军事任务的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参加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帮助国家的建设工作。”[3]为提高军队生产效率,毛泽东决定创建屯垦戍边组织,1951年,他要求各军区重视试办国营农场,“均望将这看作一件大事,用力经营”[4]。1952年1月,毛泽东认为:“以四十万军队转为工程军和屯垦军是完全可能的。”同年2月,毛泽东签署《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鼓励转业部队建功立业,“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5]在上述探索基础上,毛泽东逐渐明确了屯垦的目标、宗旨、任务、发展战略、组织形式、实践主体、实现途径、精神特征等内容,形成了毛泽东屯垦思想。
在毛泽东屯垦思想指导下,1949年底,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拉开了生产建设的帷幕。1950年,新疆军区发布命令,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6]掀起了大规模生产建设的高潮。1953年,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划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成立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为进一步提高军垦效率,1954年,毛泽东借鉴历代屯垦戍边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亲自批示成立兵团。诚如农垦部原副部长、兵团原第二政委张仲瀚所说:“生产建设兵团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生产建设兵团。”199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兵团时也指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最后是毛主席亲自作的决定。”[7]
二、毛泽东屯垦思想是兵团发展的理论基础
兵团成立后,坚持以屯垦组织生产建设要以农业为主、屯垦组织要为周边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好事、边疆屯垦组织要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巩固国家边防等毛泽东屯垦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一)实行“农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军队生产“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8]。”1949年,毛泽东要求军队“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事业、手工业、各项建筑工程,各项可能从事的工业和运输业为范围[9]。”兵团成立后,严格践行毛泽东上述思想,不仅大力开荒造田发展农业,在戈壁荒滩开辟100多个国营农场,还兴办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推动了新疆的交通运输、建筑和商业的发展。1958年朱德在视察兵团时指出:“我已经参观了由你们筹办起来的钢铁厂、农具机械厂、水泥厂等。你们还建立了大批国营农场,……还建立了一支像样的建筑工程部队和交通运输队……建立了供销合作网。”[10]
(二)“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增进民族团结。1949年部队进疆时,毛泽东就指示:“你们到新疆去的任务,是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11]1950年他告诫军垦部队:“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注意不要因为开荒引起水患,不要因为争地而引起人民不满。”[12]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特别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13]兵团成立后,利用独特布局和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从人力、技术、资金、教育、文化等方面,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帮助。1959年,兵团专门制定《关于拥政爱民、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草案)》,明确要求各单位帮助邻近社队搞好农田水利规划,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1964年至1966年,兵团每年又从自有资金中抽取800万元,按照兵团“好条田、好林带、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点”的成果模式,帮助新疆地方政府建设“五好”新农村。
(三)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巩固国家边防。1952年,毛泽东明确指示转业部队:“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4]1958年,毛泽东提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形式实现全民皆兵”[15]。1962年,毛泽东对兵团武装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农业师每年要有三个月时间的训练,边防要做些工事。”[16]按照上述指示,1960年,兵团在政治部成立民兵工作办公室;1961年1月,在司令部设立武装处,并下发《关于组建基干民兵工作的指示》,次月召开首次武装工作会议,专门讨论武装部门组织建设及业务范围;1962年,兵团民兵在参与处置“伊塔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1965年,兵团共组建民兵值班连466个、基干民兵连189个,另有1个独立炮团和1个坦克团。
三、毛泽东屯垦思想在兵团结出硕果
在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兵团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创造了兵团首次辉煌。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1966年底,兵团总人口达148.5万人,职工78.8万人。团场158个,工业企业297个,高等院校3所,卫生医疗机构527所。耕地面积808.6千公顷,播种面积556.75千公顷,生产粮食72.03万吨、皮棉2.49万吨、油料1.45万吨、甜菜24.11万吨,牲畜年终保留208万头。拥有拖拉机6775标准台,联合收割机1010台,载重汽车3628辆。[17]国内生产总值6.29亿元,综合经营利润1.129亿元,其中,农业亏损2786万元,工业盈利8358万元,运输业盈利2972万元,商业盈利887万元,建筑安装业盈利779万元。[18]人口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6.39%,工农业生产总值占24.38%。兵团成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民族团结成效明显。1954年,兵团抽调410名排以上干部参加新疆地方建设工作,帮助组织了105个互助组、8个合作社,抽调110名农业技术干部到地方指导农业生产。1963年底,自治区主要领导认为地方要学习兵团“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经验,建设“五好”新农村。1964年至1966年,为帮助地方开展“五好”新农村建设,兵团从自有资金中拨款2393万余元,帮助新疆58个县市的87个人民公社进行规划建设,完成99个项目,并派出驻社干部752人,为公社培训技术人员2097人。这些措施增强了兵团和地方的团结,增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情感。
巩固边防贡献突出。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遵照党中央指示要求,抽调1.7万余名干部职工执行设卡布防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同年8月,又以“三代”工作队为基础,抽调大批人力、物力,沿边境线组建边境团场,至1966年底,兵团共建成边境团场38个。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兵团民兵承担大量支前运输工作,将6309吨军用物资运到边防前线防区、哨卡,有力支援了作战部队。同年10月至11月,兵团汽车一团和独立汽车三营直接配合作战,其中独立汽车三营四连因出色完成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为此,毛泽东主席称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了情况能打仗,我看有希望。”
四、毛泽东屯垦思想兵团实践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屯垦思想在兵团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兵团发展壮大、切实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兵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戍边力量迅速壮大的辉煌成就。新时代,兵团要充分借鉴这一宝贵经验,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必须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兵团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立足兵团特殊使命,推动兵团建立了以民兵队伍为代表的强大武装力量,确保了兵团能够在参与处置“伊塔事件”和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兵团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新疆和兵团发展新形势,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持续深化“去极端化”工作。深入推进一流民兵队伍建设,巩固完善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全面加强基干民兵正规化建设。落实新时代守边固防新机制,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确保边境安全、边防稳固。深入推进平安兵团建设,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必须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兵团成立后,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必须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持续从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各族群众办好事,为增进新疆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兵团要以史为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五共同一促进”,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在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全面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进步共创、生态环境共护,充分发挥好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的功能和作用。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经营方针。兵团成立后,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实施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不仅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推动了工业、交通、建筑业和商业的大繁荣。新时代,兵团要继续坚持这一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大提质提升发展效益,工业大突破夯实产业基础,服务业大发展创建特色品牌,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好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
注: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农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实践与历史经验研究》(批准号:23BDJ09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农垦部政策研究室.《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1949-1982)》[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8.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
[7]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1137.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1.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6.
[11]编委会.《人民军队在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295.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
[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5.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68.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4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9.
[17]编委会.《新中国五十年·兵团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321-386.
[18]编委会.《兵团·财务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156-332.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