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品牌 > 品牌文化

莫河驼场——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驼场

时间:2020-11-18 作者:张存虎 来源:青海垦区莫河骆驼场 点击次数:11375

红旗扛进拉萨

1951年8月,西藏刚刚和平解放不久,一支神秘的部队沿着黄河源方向蹒跚前行,队员和马匹不时陷进沼泽,在队员们悲痛的注视下,挣扎着,淤泥吞没了腰际、接着吞没了脖子、直到彻底沉入沼泽……

这支部队就是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委的青海进藏解放军——独立支队。独立支队进藏,当时组织了强大的后勤保障队伍,两万多牲畜、三四千名战士和驼工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历经千辛万苦,12月中旬到达拉萨。这次进藏行程近2000公里,用了近四个月时间,总共运粮400万斤,数百名队员牺牲在进藏途中,每前行500米就有一头牲畜倒下。随独立支队进藏的西北西藏工委,迅速完善了西藏工委党组织,巩固了党对西藏的领导地位。同时,独立支队也顺利完成了中央委托的探路任务,为后期修建青藏公路和护送十世班禅返藏提供了珍贵一手资料。

这是莫河驼场的老驼工们拉着骆驼第一次随军进藏运输粮秣军需物资。

护送班禅返藏

1949年10月1日,十世班禅在香日德向党中央致电:“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1951年4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十世班禅,希望他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贡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明确提出:“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应予维持。”西藏噶夏政府也表示欢迎十世班禅返回西藏,因此,中央决定护送十世班禅返藏。

1951年1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专程到西宁为十世班禅送行。12月19日,十世班禅及随行人员由西宁启程前往香日德。经请示中共中央、中央西北局、西藏工委同意,于1952年1月中旬在西藏工委驼运总队的护送下启程。历时4个多月,行程1502公里,于4月28日抵达拉萨。

十世班禅返回西藏后,担任当地政教领袖之职,主持后藏地方行政事务,其固有地位和职权问题得以解决,是中央政府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一页。

这是历史上以莫河驼场的老驼工们及其骆驼为主要力量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紧急运粮援藏

1953年3月,刚刚完成护送十世班禅返藏任务的驼队,接受西北军政委员会命令,正式在香日德组建西藏运输总队,又从甘肃、宁夏等地紧急收购骆驼28000余峰,招募驼工千余人,负责向西藏运送粮食物资。1953年11月13日,运输队陆续向西藏进发,用牺牲数十名驼工、26000余峰骆驼的惨烈代价,仅用54天就将第一批近100万斤粮食突击运抵西藏。随后1954年初,再次组织7000余峰骆驼二度进藏运粮。

据史料记载,西藏运输总队运粮援藏期间,平均每运进西藏5袋面粉就有1峰骆驼死亡;驼工每向前走500米,身后就要躺下七八峰骆驼。紧急运粮援藏,缓解了驻藏部队粮食紧缺的局面,稳定了西藏局势。

这是历史上以莫河驼场的老驼工们及其骆驼为主要力量完成的第二项重大政治任务。

贯通青藏公路

莫河驼场老驼工们三次进藏,全中国仅有的七万峰壮驼几乎都倒在了进藏途中,驼骨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由于运粮进藏路途艰辛、驼队运力有限,修建一条公路,已经刻不容缓。1954年2月,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向周恩来总理提交了修建青藏公路的报告。

1953年11月中旬,西藏运输总队从兰州运来两辆胶轮大车,由副政委任启明带队,从香日德出发,历时70天,于1954年1月23日抵达藏北重镇——黑河(今那曲),完成修筑青藏公路前期线路勘查任务。1954年5月11日,在慕生忠政委的动员下,刚刚完成运粮援藏任务的西藏运输总队1200余名驼工,又开始了在世界屋脊修筑公路的工程,经过7个月零4天的艰苦努力,于1954年12月15日胜利贯通了1200余公里的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12月25日,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

青藏公路的修通,架起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桥梁”,为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及边防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历史上以莫河驼场的老驼工们为主要力量完成的第三项重大政治任务。

保障盆地开发

1955年初,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将柴达木盆地确定为勘探重点。1955年2月24日,中央批示撤销西藏运输总队,转制为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场部设在大柴旦,后迁至莫河,职能从向西藏运输物资转变成为向柴达木盆地100多个勘探队、上万名勘探人员提供保障设备及物资。

勘探工作从1955年一直持续到1959年结束,大量驼工和勘探人员一道,北上祁连山,南抵昆仑,西至阿尔金山,走戈壁,闯碱滩,跨深沟,翻沙丘,跃冰河,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柴达木盆地这块神秘之地,锻造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无私奉献,昼夜奋战”的驼工精神。在驼工强有力支援下,勘探人员顺利完成了地质勘探评价,向共和国交出了矿产资源报告,为柴达木盆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1958-1960年,驼场又积极贯彻青海省委“以开荒为纲”方针,大量招工增人,职工人数达到3405人,开荒91824亩,耕地达到10.48万亩。

小  结

莫河驼场第一代驼工运粮援藏,护送班禅,天当被地当床,谱写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悲壮与震撼;修筑进藏的第一条公路,被喻为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不屈不挠,成就了世界屋脊上的传奇与辉煌;地质勘探,拓荒种地,不畏艰辛,改变了柴达木盆地大自然的激情和无私......

莫河驼场作为共和国第一个大型国营骆驼场,已然成为全省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驼工精神”成为建设新青海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新时代,莫河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弘扬“驼工精神”,共同打造“莫河驼场”金字招牌,坚守农牧业产品有机、原味、纯净、天然品质,体现国企担当。(张存虎,青海垦区莫河骆驼场历史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经济贸易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