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推进高质量发展 走好新时代改革路——上海垦区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0-06-15 作者:光明食品(集团)有限 来源:《新中国农垦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次数:14450

光明食品集团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农垦在集团化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内外资源整合重组而打造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以及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从田间到餐桌”完整食品产业链的综合食品产业集团。2018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80亿元,在上海百强企业排名第八位,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成为农垦系统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改革的成功范例之一

一、坚守初心扛重任,谱写围海造田艰苦创业史

上海农垦的创建和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承担了不可或缺的重任,为上海人民的衣食住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有农垦企业,一直被视为上海市最重要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而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承担了农副食品生产供应的“国家队”重任。1950年3月,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亲自参与筹划在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台北县(今江苏省大丰区)建立上海垦区,这里从此成为上海在江苏的“飞地”,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农场,也是上海第一家国有农场。

上海的国营农场大都坐落在上海郊区沿江沿海,总计长100公里的边滩地区,1960年,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解决当时上海市和全国农副食品供应短缺的难题,上海市委决定围垦滩涂,建立城市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经过30年的努力,上海农垦先后在上海市郊、江苏大丰的沿江沿海的滩涂芦苇荡以及皖南的荒山野岭中组织了规模不等的上百次围垦,创造了近百万亩土地资源,先后建立了近20个国营农场,还安置了37万城镇知识青年。第一代农垦人用坚强意志和青春汗水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围垦史,奠定了上海农垦事业发展的深厚根基,同时,也孕育了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给如今的光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世纪90年代,上海农垦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上海市政府要求上海农垦建成稳定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工业扩散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科研中试基地,首先要建成副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奶牛生产,逐步建成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并适当发展猪、禽、蛋、鱼。由此,上海农垦提出了“提高农业、发展副业、主攻工业、开拓第三产业,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坚持参与城市改造,参与浦东开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经营方针以及“立足农场、办好农场、走出农场、面向全国、跨进世界”的发展战略。上海农垦经济迅速发展,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全国最早实现集团化改革的垦区之一。

到20世纪末,上海农垦经济发展陷入低谷,进入了长达5年的艰苦调整期。上海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农垦开展土地资本化的创新实践,突破了农垦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上海农垦也不断探索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政企分开、农场经营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商业模式转型等逐步走出困境,走上了一条涅槃重生的新路。

二、整合资源乘势而上,实现改革创新跨越式发展

2006年,为了做大做强上海食品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民族品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相关食品资源,将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资产组建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对新光明寄予了厚望和信任,做大光明集团、做强光明食品、做响光明品牌成为集团上下广大干部员工勠力同心追逐的新目标和新愿景。

光明食品集团成立13年来,风雨兼程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13年的发展道路上,集团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对党、对事业、对国资、对员工、对社会极其负责的态度、极其担当的气度,引领企业应对复杂局面、战胜艰难险阻、破解历史难题,实现了平衡、健康、开放、持续的发展。集团的年度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400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580亿元。乳制品占上海全年奶市场近90%,常温奶占60%,粮食占到60%,蔬菜批发量占到70%,肉类批发占到60%,果品批发占到50%,食糖销售量占上海70%,远洋捕捞能力全国第二位。集团拥有5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和参股一批海外企业,拥有一批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品牌;拥有域内外农场土地100万亩。集团地产、金融稳健发展,奠定了农业、食品供应、食品商业全产业链的基石。集团先后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回顾光明这13年的发展,主要有四个重要的历史跨越:

(一)经历了政策调整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体制转换的目标。集团积极推动改革管理体制,完成了政府机构设置转型企业集团的阶段性改革任务;落实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意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了市管竞争类企业的功能定位,集团体制架构基本完备。

(二)经历了联合重组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产业集聚的目标。在上海国资国企的布局中,蔬菜集团、良友集团、水产集团、皖南农场等先后进入光明食品集团,集团积极探索食品产业、农场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聚焦供应链、价值链、协同链,承担了上海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担,承担了域外农场建设和管理的重任,食品产业体系基本理顺。

(三)经历了走出国门的历史跨越,实现了海外布局的目标。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集团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市场拓展、资源引入、跨国并购为手段,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探索跨国经营,将海外优质高蛋白产品引入国内市场。同时,做强做实光明国际境外第二总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四)经历了服务社会的历史跨越,实现了担当重任的目标。集团不断夯实主副食品供应底版,确保了上海全市主副食品供应的量足价稳,发挥了城市供应的主力军、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国家重大战略等任务,全力参与首届进博会等国内国际性盛会,展现光明作为、光明精神、光明担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三、坚定目标谋战略,勇当食品行业排头兵和先行者

面对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光明食品集团的“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了“五年再造一个光明,十年构建实力光明”和建设殷实农场的发展目标,集团党委围绕战略,抓好顶层设计,谋划好具体工作。

集团党委认真学习对照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认真领会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和全球卓越城市的宏伟蓝图,将光明的发展大计、战略定位置于城市发展和国家规划的正确轨道上,坚持政治站位、把握宏观格局,坚定“上海特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底版,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标杆,世界有影响力的跨国食品产业集团”的使命愿景。提出了“一定二稳三推进”的工作思路和既定目标;稳增长、稳底版;推进农场建设,推进土地、人才和品牌课题研究,推进信息化和风控管理。确定了“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即以食品产业为主体,地产物流和金融为两翼。践行“六个认清”的发展思路,即认清改革是最大的投资、认清协同是最大优势和空间、认清人才是最好的资源、认清服务是最好的品牌、认清安全是最好的管理、认清农场是最好的根据地。

在具体举措上,坚持“总部强、平台优、专业好、农场实、终端活”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管理、创新经营机制。

(一)全面推进“五个盘”工作。盘土地、盘资产、盘人才、盘资金、盘规则,通过深入盘清家底、理顺关系,优化布局、谋划发展,最大限度释放资源、资金、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为产业协同和商业模式转型提供物质保障、人才支持和制度支撑。

(二)重点突出“六个着力”。着力培育和扶持有品牌、有市场、有技术的中小企业,着力培育企业家队伍,着力培养团结在企业家周围的有理想的专业团队,着力培养终端活的体制机制,着力培育金融能力、管理能力、互联网能力,着力夯实优势特色企业的基础;深化搞活终端,鼓励终端模式机制多样化试点创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入推进产业重组和资产证券化,深化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能。

(三)协同联动“四大平台”。赋能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中心)、光明置地(土地盘活中心)、牛奶集团(资产运营中心)和光明国际(海外第二总部)四大平台,在不断强化实体运营的基础上,为集团盘活资源、提升运作效能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保障。

四、强基础壮主业,打造乡村振兴的“光明模式”

光明的基因源自农垦,光明的根基在农业,光明的基础在农场。光明成立13年来,始终不忘“发展农场”的初心,始终坚定“做强食品主业”的使命,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场转型升级、重构农业管理体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更坚定了集团建设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殷实农场的决心和信心。集团坚持“一场一策”,深化殷实农场战略。

(一)五四农场。定位“湾区农场、全域生态、临港腹地”,主导建立上海最先进的万亩标准智能温室蔬果产业生产基地,打造南上海最大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二)东海农场。发展“繁育推一体化”种源农业和医养结合养老产业,规划建设高标准、智能化花卉及种苗温室生产基地。

(三)上海农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精益农业”建立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农业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

(四)白茅岭农场。结合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养老休闲服务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集团全面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2021年中国花博会”筹办工作,统筹“花博和后花博”开展各项筹备工作;围绕“生态+、食品+、智慧+”,以“崇明特色、光明创新、世界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光明田缘、东平特色小镇和前哨风情农庄等三大项目规划建设,为花博会和生态岛建设提供配套,专注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崇明农场。

在食品全产业链经营方面,光明食品集团在长三角地区自有农场土地农作物播种面积超5万公顷,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布局众多优质农产品资源基地、食品加工基地、流通配送和市场渠道网络,确保食品供应的品种丰富和质量安全,这就夯实了城市供应的“光明底版”。光明的主副食品批发供应占上海市批发总量的40%,农产品交易量达533万吨,维护了上海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价格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光明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信仰、生命和核心竞争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坚持食品全产业链、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构建“光明标准”管理体系,打通食品产业链各个环节,做到全程参与、全程把控、全程标准化管理,着力构建“上控资源、中控平台、下控网络”的管理体系,努力成为保障上海食品安全和城市稳定运营的“压舱石”。

五、高质量发展,擘画光明事业新蓝图

光明食品集团正处在改革发展快车道的进程中。今后5年,光明食品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贯彻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农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构建实力光明的总目标,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中国花博会、中国进博会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彰显光明方案;投身“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国家战略,凸显光明智慧。

(一)做实“四大战略”。在融合与协同战略上,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和使用,推进土地集约开发和运用,推进资源集聚和共享,实施人、财、物的立体化改革。在品牌与渠道战略上,快速提升产品的市场化适销对路能力,推进现有零售品牌的整合,加快集团内渠道通路的有效衔接,建立集团层面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平台与国际化战略上,建成集团投资、资金、土地、资产、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拓展集团对外两个口岸平台的功能和效率。在人才和信息化战略上,持续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与人才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市场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流程系统化、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信息化应用升级转型。

(二)做强主业品牌。制定与发展相对应的品牌提升优化战略方案,明确集团品牌战略的目标、方向和举措。利用国际性商业活动,充分展示光明主业品牌,促进品牌提升主业空间。与时俱进赋予主业品牌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时尚气息,不断擦亮“老字号”品牌。充分利用光明的资源优势,提升高蛋白产品的比重和市场份额。把食品安全作为主业品牌的核心要素,让社会各类消费群体信赖和追逐光明产品。

(三)做优农场产业。农场是光明资源禀赋汇集的宝地和底版,必须依托所在地区政府的建设规划,立足姓“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时间。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土地、林木、河流资源的价值,打造新时代独具光明特色的农场经济。

(四)做活市场终端。坚持勇闯勇试、坚持搞活终端的信心不动摇。支持终端企业无限向市场靠拢,大胆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模式。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厚待和宽容业绩好、创业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鼓励团队和职工多劳多得。优质资源无限向市场化程度高、管理好、发展好的企业注入,打破体制束缚,为终端企业提供拓展空间和成长支撑。

(五)做精金融地产。坚持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导向,做精金融地产,助推产业发展。充实集团金融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挖掘内部潜力,壮大资金池规模。有效发挥融资服务、资金结算、投资服务、金融信息咨询手段,联动实体产业链的一体化进程。推进地产业务的创新升级、内部服务集团的项目建设和外部服务社会的发展态势,向社区居住、商业地产、物业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系统运营商转型,成为城市新生活、新地标的开拓者。

(六)做深重构管理。坚持依法治企,坚持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为重点,提升管控能力,健全程序合规、运行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坚持深化企业投资后评估机制,探索建立专家库,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的方式,探索投资信用评级制度,实施差异化授权和限权,健全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坚持标本兼治,围绕重构管理同步完善投资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代建制”管理等方面的完备制度,健全制度性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