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经营服务闯新路 稻渔工程谱新篇

时间:2020-09-16 作者:曹平贵 来源: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 点击次数:14728

近年来,在省渔业局大力支持下,江西农垦系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迅速。恒湖、康山、乐丰、恒丰、云山等垦殖场先后推广稻虾(鳖、鳅)共作项目,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万亩,并向周边农村迅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51万亩,成为江西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高位推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农资价格连年增长,虽然稻谷产量连年丰收,但农民种粮收益增长缓慢。由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亩产效益高、发展方式绿色、增收效应明显等诸多特点,为千方百计促进农工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自2014年以来,江西农垦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项目来抓,省农垦办先后多次组织滨湖垦殖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湖北省潜江市考察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精心选择恒湖、康山等场开展稻虾共作项目试点。通过试点,逐渐掌握了小龙虾养殖技术以及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省农垦办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提炼总结经验,制定技术规范,为顺利实施稻虾综合种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场职工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引导,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已然成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明星模式。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由于小龙虾、中华鳖以及泥鳅等水产品养殖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对水质有较高要求,江西农垦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选择鄱阳湖地区的农场开展试点。恒湖、康山、乐丰、恒丰等垦殖场地势平坦、水量充足,充分利用江西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基础设施建设。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江西农垦始终突出绿色生态发展底色,打造“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品牌特色,充分利用稻渔生物特性互补,不施化肥,用足有机肥,不打农药,利用生物食物链规律消灭害虫,从而确保稻米和水产品优良品质。

(三)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国家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江西农垦启动稻渔综合种养试点以来,高度关注试点进展情况,在职工种养出现严重亏损时及时介入,通过机制创新,改进种养技术服务与指导,进一步坚定了农垦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恒湖垦殖场稻虾共作项目遭遇严重亏损,省农垦办果断牵头,探索形成“省农垦办+农垦场+稻虾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小龙虾养殖技术专业服务公司”的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省农垦办、农垦场、种养大户分别按照5:3:2的比例付给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每亩100元/年的技术服务费用,由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全程负责稻虾种养大户的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指导,稻虾种养大户按照专业服务公司技术指导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省农垦办和农垦场负责专业服务技术落地的监督与协调,较好解决了技术服务方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防止出现利益单向流动情况。实践证明,这种购买技术服务模式,不仅有效地破解了稻虾种养户的技术难题,也通过利益联结形成了紧密互惠的合作机制。2018年,恒湖场稻虾种养大户大获丰收,由2017年80%的亏损面扭转为94%的盈利面,稻田养虾面积也由8000亩发展到18000亩。

(四)总结模式、全力推广。

恒湖垦殖场地处鄱阳湖区域腹地,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方面具有优越条件。省农垦办以恒湖垦殖场稻虾共作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规律和生产技术,深入研究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聘请专业技术队伍加强指导,目的就是通过精心培育,在滨湖地区走出一条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实践证明,稻虾综合种养项目比单纯种植稻田增收明显,亩产效益是单纯种植水稻的4倍,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赢、稳粮增收”。在恒湖垦殖场稻虾综合种养丰收的带动下,康山、乐丰、饶丰、共青等环鄱阳湖国有农垦场迅速跟进,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万亩,并迅速向农垦场周边辐射,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51万亩。

二、经验启示

(一)积极引导是关键之举

农业产业模式的培育和孵化,离不开有效引导和正确指导。近年来,江西农垦把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项促进垦区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项目政策引导,积极鼓励农垦场和职工群众开展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稻田综合种养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地区农垦场纷纷在稻田四周开挖小龙虾、甲鱼、泥鳅等水产品养殖沟渠,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畅通生产、销售和物流渠道,为职工群众售卖优质稻米和水产品提供有效服务。

(二)绿色发展是鲜明底色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之所以风靡江西农垦滨湖地区,除了能够促进增产增效外,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绿色化、有机化。稻渔综合种养遵循水稻与水产的和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把稻田害虫变为优质饲料,转化为高质量水产品,最终实现稳粮增收的美好愿景。在实施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江西农垦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做到“四确保一提高”,即确保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提高稻田综合生产效益。据测算,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0%以上,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三)强化服务是重要保障

江西农垦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迅速推广,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省农垦办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多次邀请省外技术专家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和有关企业授课,充分讲解种养技术以及注意事项。同时经常性组织省里水产体系专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发放有关技术资料,有力地提高了农工综合种养技术水平。在农工生产遭遇严重亏损时,迅速组织有关专家会诊,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致损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精心服务和耐心引导,坚定了职工群众种养的信心和勇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在恒湖、康山、乐丰等环鄱阳湖垦殖场,虾苗、饲料、水草、肥料等社会化服务一应俱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2020年第9期)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