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家园”五:家园

时间:2024-02-27 作者:杨洋 来源: 点击次数:8727

1958年1月24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

一列列军用火车在佳木斯站停靠,一队队年轻的军人从闷罐车厢里跳下,告别战场、挺进荒原,开始了把北大荒建成北大仓的战斗!

我的姥爷就是其中的一员,从此,广袤的三江平原就成为了我们的家园。

按照当时的说法,姥爷在师部工作,妈妈中学毕业赶上了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听从号召去连队锻炼。妈妈16岁下乡到连队,从学做农活开始,后来到食堂做炊事员,再到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吃过不少苦,也偷偷流过不少眼泪,但骨子里好强的她,从来没有和姥爷、姥姥提起过半个苦字。

知女莫如父,姥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秋英在连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是你们兄妹的好榜样,值得你们好好学习……”姥爷总是这样对阿姨和舅舅们讲。

我出生在妈妈下乡所在的连队,第三师十九团三营十七连。记忆中的连队很小,大人们仅靠步行就可以走去其它连队,低矮稀疏的房屋,把天空映衬得出奇辽阔。

连队真是小,几十户人家,谁家晚饭吃了红烧肉,不用等到天亮大家就都知道了。冬天也着实冷,这寒冷使天地间的许多事物呈现出与本质相反的特性,原本柔软的坚硬无比,原本刚硬的脆弱易折。为抵御严冷,妈妈总是把屋子烧得暖暖的,让我待在家里,爸爸准时为我们做饭。

我的故乡是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三十几年前的物流不能与现在相比,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我们食用的都是易于储藏的白菜、土豆、萝卜,还有一些在夏天时晒制的干菜。这当中食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土豆和白菜,所以,在许多故乡孩子的记忆里,冬天的菜品就是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白菜炒土豆,土豆炒白菜……

食材虽单调,但在善庖厨的爸爸手里,每一顿都有惊喜、都是美味,蒸、炒、煮、熘、腌、拌、烩……拔丝土豆、醋溜白菜、酸辣土豆丝、木耳炒白菜、凉拌土豆丝、炝拌白菜、红烧土豆块、糖醋土豆块……那时没有网络,也少见烹饪的书籍,相较现在的餐馆遍地,那时“下馆子”是一件奢侈且不常有的事情。怎么吃、怎么做,都要靠自己用心琢磨,但在用简单的食材充分调动起家人吃饭的兴趣上,爸爸从来不偷懒,永远有创意。

所以,即便在北方连队里的家很小,生活也很清简,但记忆中的时光总是溢满温暖、美味。

爸爸妈妈把家安在连队里,三十多年前,连队的学习、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所以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跟着姥姥姥爷在一起。姥爷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后的爱好除了和老伙伴们打门球,就是种地开荒。

姥爷家有前后两个花园,此外,他还另找了两块三角形的荒地开辟成了菜地。春天一到,最先种上菠菜、生菜,之后种水萝卜、黄瓜、辣椒、豆角、柿子、茄子。当然,种的最多的永远是辣椒。辣椒是姥爷的心头好,是他念念不忘的南方,是他的乡愁。

地里种的不只有菜,也有果树和花。樱桃树和李子树种在北院里,花种在边边角角和人行砖道的两边,有串红、格桑花、地瓜花。到了花开的时候,蜜蜂和蝴蝶就热闹了起来,院子里便充满了红绿黄粉各种色彩。直到现在,即便看过许多高楼别墅,我依然觉得那才是最美的家园。

小时候总觉得姥爷实在不用辛苦耕种,因为等到夏天我们的菜园丰收了,时蔬菜瓜的价格就非常便宜了,而到了秋天,人们储备白菜土豆的季节,白菜土豆也非常廉价。可姥爷姥姥是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更见不得土地荒置,所以,他哪怕是病重去世的那年,也没有让菜地荒废。后来,妈妈接管了这片菜地,春种秋收,辛勤耕耘。

前年九月,我回去看望他们,恰好碰上收获黑豆。妈妈把成熟的豆杆连根从地里拔起,我负责把每株上的豆荚摘下,并剥出豆子。虽然只是几平方的面积,我们仅收获就用了两天时间。那年因为气候原因,耽误了豆子的生长,收成只有大概五斤左右,从春天播种、施肥、除草、浇水到秋天的收割,价值25元。我总是劝她,年纪大了,就别执着于这个院子了。可她依旧固执重复着姥爷的春种秋收。

这个菜园所承载的珍惜土地,勤俭持家的教育意义是远远超越其经济价值的。姥爷的开辟,妈妈的继承,两代人几十年言传身教,是家族传承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在昆明安家,后又入职云南农垦集团,虽然各垦区精神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呈现不同的特点,但是有高度的共同性,“艰苦”、“开拓”、“奋斗”是农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底色,在云南农垦大家庭中,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天下农垦是一家”的深厚感情。

出于对“家园”的执念,我也刻意购置了一处有院子的房子,土地有限,精耕细作,栽了几棵果树和喜爱的花朵,还种了一小片东北特有的菇娘果。每每结束一天、一周的繁忙工作,我都会在小院里待上一会儿,腾出一些时间洒水、修枝、除草。小院里总有花开,也有“姜”来。虽然与姥爷和妈妈经营的菜园样式、规模以及栽种的作物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我总是能在与土地交往中、在照料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园的温暖、舒适,会想起姥爷晚饭后背起手绕菜地散步的情景,神清气爽、心满意足。

春天在清风的牵引中翩跹而至,小院的植物也在我们一家三口的精心照料下日渐葱茏。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我时刻提醒自己,回归本源,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带着姥爷的传承,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珍惜土地,勤俭持家,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云南农垦集团现代农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卫晋瑶/吴文磊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