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北大荒集团粮食增产三十亿斤探秘

时间:2021-11-19 作者:张克华 白雪 卢美丽 来源:北大荒集团 点击次数:7405

“总产460亿斤!”

“增产30亿斤!”

“平均亩产比上年增长5.5%!”

……

新冠肺炎疫情、农资价格上涨、局地旱涝等制约因素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北大荒集团第三季度公布的一串串数据,向世界传递出北大荒实现粮食增产的底气和信心。

北大荒集团今年何以增产30亿斤粮食?“北大荒思维”系列讲座专家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对话揭秘了答案:“良种良法配套是关键,科技赋能对粮食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技术应用

推动农业高效运行

“科技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北大荒集团科技信息产业部副总经理张雅南表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就像为农业提供了一个人工智能的高效运行系统:种子是“芯片”,黑土地是“主板”,数字化是“内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是“模块”,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效能。

在农业生产中,北大荒集团瞄准农业“卡脖子”领域,制定实施了《2019—2021年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组织实施了水稻、大豆、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寒地水稻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科研课题16个,有效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黑土有机质含量提升,有效提高了粮食单产,粮食作物综合单产比上年增长5.5%。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围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高质高效,破解了一批关键性技术瓶颈,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创建了一批高产高效攻关典型。

农垦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所副所长李鹏介绍:“我们所收集了30余万份土壤样品,并以每年5万份的数量递增,对33个农(牧)场进行了种植环境中的气象、空气质量、灌溉水、土壤等方面进行了监测和检测,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打造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北大荒模式’,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北大荒集团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6.28%,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7%。

为了推广农业关键技术,把好的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北大荒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了涵盖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在内的农业科技专家库,设立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制度,通过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者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等行动,向种植户传授种植“秘诀”。

据统计,2021年,北大荒集团实施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畜牧养殖及粪污处理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等集成推广、试验示范项目8大类111个,累计培训各类高素质种植户7070人。

良种繁育推广

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支撑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在北大荒集团,粮食持续增产,良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大荒集团以全国2.4%的耕地面积,每年生产了1.6亿人的口粮,这里面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支撑。

事实上,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现代化大农业排头兵的北大荒集团,在打造种业创新高地,破解种子“芯片”难题上,一直在奋勇前进。旗下种子企业——北大荒垦丰种业玉米、常规水稻、大豆种子销售额行业排名第一,国内种业企业综合排名第二;旗下科研机构——农垦科学院在北大荒这片农业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攻关农业“芯片”的能力业内领先。

北大荒集团积极推动垦丰种业研发实验室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新品种示范展示中心,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关键任务的项目上主动“揭榜挂帅”,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科学院作为北大荒集团“一体两翼”科技之翼的作用,大力发展抗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早熟、耐密、高产专用型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以及特色经济作物、有机绿色果蔬品种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为种业核心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果真如此。今年是一个好年头,对于杂交粳稻来讲,也是一个丰收年。”在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实验室内,手中捧着金灿灿的稻穗,正专注调查杂交稻每穗实粒数和空粒数的副所长高扬向记者细数成就,今年示范组合8个,其中强优势杂交组合亩产达到了803公斤。

“种源基地是粮食增产可靠保障。”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段兰昌说,背靠4400多万亩优质良田的北大荒集团,在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优质水稻、大豆、玉米品种扩繁上提供了保障。

“品种更新是粮食增产的不竭动力。”段兰昌说,“龙垦2021”等垦川香系列水稻新品种、“垦沃6339”“科沃931”等玉米新品种,“龙垦310”“龙垦3092”等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均有优异的表现,为品种迭代更新注入了活力。

据统计,近年来,北大荒集团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近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近90个,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

数字赋能农业

为科学种田提供保障

曾经,在田里务农,每天一身汗、两脚泥。如今,手机已成为农户的“新农具”。大量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农业设备投入田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写了春种、夏管、秋收的节奏,让农业生产、农户增收更有保障。

秋收期间,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借助卫星导航定位,在金色的稻浪中“忙碌着”,与无人驾驶接粮机协同配合,收割、脱粒、卸载一气呵成,精准完成粮食收割作业。

“无人化作业亩均动力由0.24千瓦/亩降至0.2千瓦/亩,亩节约作业成本15元以上。”张雅南说,北大荒作物种植面积近4500万亩,如果全部采用数字化技术,那将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除了无人农场外,北大荒集团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手段,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苗情、土壤墒情、作物长势、气候环境、灾情虫情动态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立作为智能化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平台,为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数字化支撑。

据悉,通过5G通讯网络覆盖,物联网感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数字化技术,亩减少氮肥用量约10%,提高氮肥利用率10%~15%以上,产量平均提升3%~5%;亩减农药用量10%~30%;亩节水15%~20%,减少灌溉用水100立方米,综合亩增效80元以上。

北大荒集团围绕“双控一服务”战略,以集成现代农业先进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O2O)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站式”农事服务移动运营平台,依托线下农(牧)场和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托管土地县市的服务网络,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贷款、土地承包租赁、农业保险、农机撮合调度、农资交易、粮食交易、作业长势监测、气象环境监测、农技咨询等农事服务。

“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民更幸福。”9月底,在苹果、华为应用商店正式上架的“北大荒农服”APP,用户数已达12万多人,管理员总数达3079人,日活跃用户9198人,实时在线人数3578人,日点击量达932409次。

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北大荒集团,数字经济已然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路径”。据统计,北大荒集团数字经济增加值达74.44亿元,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13.95%,比国家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的8.2%高出5.75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北大荒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努力打造北大荒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