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德保:百香果产业“甜”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5-04-15 作者: 来源:德保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次数:2532

近日,在德保县燕峒乡巴龙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栽种果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带领下,巴龙村以“塑品牌、强帮扶、拓电商”为引擎,推动百香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巴龙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刘新荣 摄)

产业振兴“加速度”:扩规模、提品质

葱葱郁郁的百香果苗。(黄丽电 摄)

2025年,巴龙村百香果种植迎来新突破。基地计划种植1.8万株果苗,其中新增6000株高品质黄金百香果,预计一周内可完成全部栽种工作。据巴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何烨介绍,黄金百香果凭借果香浓郁、甜度高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今年基地通过科学管护,预计总产量将达25万斤,产值有望再创新高。

村民们有的刨坑、有的放苗、有的掩土、有的浇水,现在一派繁忙景象。(黄丽电 摄)

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基地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全年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人次,支付劳务报酬约27万元,既解决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三轮驱动”拓销路:品牌化、帮扶力、电商潮

务工村民搬运百香果苗进场。(黄丽电 摄)

近年来,巴龙村驻村工作队聚力打造“巴龙百香果”特色品牌,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销售网络:线下积极对接客商订单,线上依托微信“快团团”、抖音等平台开拓全国市场。2024年,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百香果通过机关工会采购、干部职工认购和“广西人大”官方账号宣传推荐,成功“出村进城”,从田间地头走进区直机关,全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

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正在给放好的苗种掩土。(黄丽电 摄)

“我们通过‘塑品牌、强帮扶、拓电商’三轮驱动,让优质农产品既卖得出,更卖得好。”自治区人大办公厅派驻巴龙村工作队员刘畅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将借势黄金百香果扩种契机,进一步优化品控、扩大宣传,推动产业向标准化、精品化迈进。

小果子撬动大民生:生态富民路越走越宽

驻村工作队员正在给果苗插桩。(黄丽电 摄)

一颗颗金黄饱满的百香果,已成为巴龙村振兴路上的“致富金果”。它不仅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成功案例,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通过创新模式、借助帮扶力量,巴龙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百香果香飘四海,巴龙振兴向未来!”村民们望着新栽下的果苗,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这片曾经的贫瘠土地,如今正以“一颗果”的力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来源:德保县委宣传部、德保县燕峒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