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既“抱西瓜”也“捡芝麻”

时间:2020-09-03 作者:乔文汇 韩世猛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次数:7361

“这19米,能增收1000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四十四团去年实现贫困团场摘帽以来,继续强化责任意识,脱贫攻坚不断迈向精细化。记者在该团十八连看到,每家院落后门院墙前都搭起了葡萄架。“平均每户19米长,栽种葡萄,还可套种板栗。”该团十八连党支部第一书记蒋红说,“这1000元是从‘犄角旮旯’硬抠出来的效益。”

深挖潜力,细抠效益。脱贫摘帽后,四十四团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下大力气补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脱贫攻坚工作每天都在向群众‘现场直播’,不仅要干起来,而且必须实起来、细起来。”团党委书记、政委姜松表示,“我们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既‘抱西瓜’,也‘捡芝麻’。”

“抱西瓜”就是从大的方面着眼,坚决落实各项脱贫举措。四十四团因地制宜,实施了产业扶持、住房保障、教育脱贫、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扶贫、扶志扶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等八大工程,并在摘帽后继续予以巩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捡芝麻”则是重点聚焦脱贫后的发展,仔细梳理每一个可能的增收环节,深入挖掘增收潜力。“比如,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就是要将每一块巴掌大点的地方利用好,不漏掉每一粒‘芝麻’。”姜松介绍。

进入夏季,四十四团家家户户的小庭院,变身为“小果园”“小菜园”,满眼绿色、充满生机。着眼于充分利用每家每户的院落,各连队党支部带领大家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棚圈、小禽舍、小藤架等,让庭院方寸地结出“致富果”。

在十八连,连队党支部还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在自家小院开办小吃店等店铺,拓展增收渠道。今年4月份,团场职工阿里木·克里木和妻子开了一间“美食小伙饭馆”,供应抓饭、拉面、馄饨等,6月份收入达到8000元。“算起来,院子里的收入比地里还高呢。”阿里木·克里木边忙碌边对记者说。

发展高效农业,是利用好每一分土地,确保高收益的重要途径。对此,四十四团利用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所派驻连工作队的优势,推广种植新技术、新品种。五连种棉大户艾尼·艾依提通过土地流转,种植500多亩棉地。在新疆农垦科学院驻连工作队协调下,棉花、水肥等领域专家来此“把脉会诊”,去年亩产从300多公斤增加到约450公斤。

此外,黄沙基质水肥一体化大棚番茄种植技术,也在四十四团示范推广。石河子大学王登伟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使每亩番茄春秋两茬总产量达到14吨,比普通温室大棚产量高近1倍,投入当年即可收回成本并略有盈利;第二年便可实现较高收益,按每个农户管理2个大棚计算,每年每户可获得5万元至6万元的收入。

为将林果经济效益放大,将更多流通、生产环节利润留在本地,四十四团大力发展电商、加工经济。在新疆戈壁美农电商有限公司,一箱箱灰枣、巴旦木、葡萄干等打包待运。“实在忙不过来,前几天开展了直播带货,现在不得不暂停。”企业负责人朱家财说,发展好本土电商,可拉动种植端,共同做大效益蛋糕,提升种植户增收空间。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