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大国粮仓——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之际

时间:2024-06-04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点击次数:17431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添重器。这是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管粮、抓粮从此“有法可依”,中国饭碗有了更坚实的法治支撑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解决了14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必要将这些经实践检验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保障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粮食安全保障法的施行,也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法律手段推动解决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加快实现粮食安全依法治理的必然选择。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部粮食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共11章74条,立足我国国情粮情,聚焦粮食生产经营全链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乃至粮食节约和监督管理等涉及粮食安全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权威性强,分量很重,为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了法治根基。

良法已立,重在施行。全面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确保法律落地见效,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要立足国家安全,提升法治思维。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属于国家安全范畴的法律,也是国家安全法的配套法律,我们不仅要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深刻认识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重大意义,更要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积极探索健全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当前,我们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完善法治体系,做好配套衔接。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并与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部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进行了衔接,但在具体实际中,仍需要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清理、修改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细化落实,一些地方性法规也需要根据本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法律贯彻到位。

要尊重种粮农民,加强宣传解读。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亿万农民,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多途径、多形式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宣传解读,提高法律的知晓度、参与度和认知度,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可及性,让更多种粮农民知法懂法,真正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把法律规定的利国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树牢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地方抓粮主动性的法律屏障。

仓廪实,天下安。唯有用法治规范引领粮食安全,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大国粮仓,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牢、更稳、更安心。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