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西联百年胶园踏上“重生”路

时间:2022-06-09 作者:邓钰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次数:13208

5月26日,车行儋州市那大镇,直至北部湾大道尽头,路旁静静伫立的西联胶园,在此已有百年时光。走入其中,高大挺拔的橡胶“鼻祖母树”遮天蔽日,自成风景。

威严之余,这片胶园别具“傲气”——1907年,它由马来西亚的归侨潘宝任、曾金城、何庆开等代表投资种植,是中国首批胶园之一,也是新中国首批国有胶园之一。

苍劲古拙、饱经风霜的百年橡胶老树,见证了我国橡胶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一代代海南农垦人的精神象征。

“胶林是生物资产,也是宝贵的人文资源。”“建设百年胶园”于日前被列入海南农垦系统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之一,静待百年的西联胶园将现新景、展新姿。

现状:蕴含多重价值,亟待进一步保护

为什么要打造西联百年胶园?或者说,它的建设意义在哪?答案要穿越历史,从这片胶园诞生之初去寻找。

翻开中国的橡胶事业史,人们很难不被爱国人士排除万难、突破封锁,建设祖国橡胶事业的赤子之心所打动——1907年,爱国华侨潘宝任、曾金城、蔡季刍等从东南亚引进橡胶,在那大镇西联居一带创办西联胶园。经过培育、试种成功后,橡胶种植经验逐步向全岛推广。

1952年,西联农场公司(原西联农场)接管胶园后,一直珍爱、保护着它。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西联百年胶园被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面积约170亩,平均树龄110年,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橡胶树数量最多的胶园。

“可以说,西联百年胶园具有历史、生态、人文等多重价值。”西联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表示,一方面,老胶树历经百年沧桑,作为海南乃至中国橡胶事业的“鼻祖母树”,这批功臣树是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活文物”。另一方面,胶园里承载着华侨先驱和创业前辈崇高的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蕴藏着深厚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是宝贵的红色财富和人文资源。

尽管意义深厚,但由于历史欠账和垦地体制机制改革等多重因素,西联百年胶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纳入有序、高效的统筹规划中,存在管理粗放,破败失修等桎梏。

据统计,西联百年胶园中的老胶树已由1952年时的近4.2万株,减少到1600余株。“开发与保护已刻不容缓。”王波说,自去年开始,西联农场公司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思考如何对西联百年胶园的价值进行再梳理、再开发、再探索。

行动:脉络逐渐清晰,激活胶园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发意识到百年胶园蕴含的独特内涵。”在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海垦设计院)副总经理谢春菊的记忆中,对于百年胶园价值的再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生物价值、人文价值、文旅价值。

2008年,海垦设计院便尝试梳理西联百年胶园,与原西联农场协同,对胶园的开发边界、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摸底。

2012年,双方再次对接,深化讨论开发渠道和产业模式等细节。然而由于产业模式不明晰,资金投入大等困顿,探索再次喊停。

前两次探索的搁置,并没有消减海垦人重拾西联百年胶园价值的决心,反而越发拓展了开发思路。

如今,它似乎迎来东风,只待发力。

一方面,随着海南农垦改革深入,市场主体力量的壮大,企业项目建设、运营能力的提升,让西联百年胶园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垦地融合发展的深入,也为百年胶园的建设带来绝佳助力。

今年,西联农场公司场部被儋州市政府纳入市区建设整体规划范围,西联百年胶园的保护与开发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据了解,儋州市将联动海南农垦企业,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掘百年胶园蕴藏的丰富人文价值和纪念、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意义以及旅游观光的资源独特性与宝贵价值。

如今,百年胶园的开发模式已初步构建——生态为先,探索保护性开发,植入多元业态。

“我们将以生态为主,在保护中开发,激活胶园价值。”王波透露,今年,西联农场公司将与属地政府联动,依法清理保护界线范围内的非法占用林地的构筑物和附作物,还原百年橡胶园的自然风貌,并根据保护性开发思路,完成百年胶园项目的总体规划并制定管理方案。

“从运营环节,倒推规划与设计,让百年胶园汇聚人气,承载多元业态。”谢春菊说。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