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以“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为主题的“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2025”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幕。本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草原工作的重要论述,展示我国草科学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为世界草业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草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等承办。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400余名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参加。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平致辞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平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经过70多年的开发建设,呼伦贝尔农垦已经发展成为种、养、加、销相互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企业,成功跻身中国农业企业500强。集团拥有600多万亩耕地、近900万亩草场。畜牧业不仅是职工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护垦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产业。2013年起,呼伦贝尔农垦与中国科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大量成果并就地转化,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草原生态恢复方面,通过退化草原快速恢复技术,成功使垦区牧草产量由每亩110公斤增加到260公斤,产量增加1.38倍。人工饲草地建植方面,苜蓿一年三刈技术实现增产240公斤左右,亩成本效益突破500元。草产品加工方面,利用饲草裹包发酵技术降低损失50%,4年累计增加收入约1000万元。牲畜养殖方面,探索出呼伦贝尔羊“两年三产”繁殖技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25%,初步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草原增绿的目标。
郭平提出,呼伦贝尔农垦将持续夯实草原保护和草业发展这个重要基础,推动呼伦贝尔草牧业取得更大成效。抓住关键,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落实责任,不断加强草原保护与综合治理。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综合运用打草场轮刈、放牧场轮牧、退化草场补播改良等多种措施,实现草原生态与草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强化链条,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草牧业产业链条,培育牛奶和牛羊肉深加工、秸秆和牧草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培育品牌,有效提升呼伦贝尔农垦影响力。做强“呼伦贝尔农垦”母品牌,全力打造苍茫谣、北一季、三河牛、冷地、夏日、游牧起源、哈伦哈贝等产品品牌,有效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经理臧著强作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期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经理臧著强作题为《系统解决草原过牧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呼伦贝尔农垦实践》的主题报告。与会领导专家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科院共建的草牧业试验站,以及谢尔塔拉、哈达图、特泥河等农牧场公司现场观摩。与会人员对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聚焦畜牧业主责主业,强化职能定位,发挥种养结合优势,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方面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草牧业理论体系构建、牧草种植加工技术、畜禽高效养殖技术以及成果转化推广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建立了集“天然草地改良一人工饲草种植一草产品加工一畜牧高效养殖一畜牧产品追溯”畜牧业全链条、全过程于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模式。目前,已形成天然草地恢复技术规程、寒旱区苜蓿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草颗粒饲料加工技术规范、呼伦贝尔红头羊品种标准、呼伦贝尔羊羊肉产品追溯操作规程等16项标准化技术标准(规程)以及22项合作技术成果,有力促进了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系统解决和破解草原超载过牧、推动呼伦贝尔市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本地区畜牧业生产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融合”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图片:刘新宇 陈学文)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