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升级“藏粮于技” “智慧”春耕备耕

时间:2020-03-16 作者:光明 勇龙 王敏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8426

 【编者按】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又有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藏粮于技”的升级版。又是一个春耕时节,请跟随笔者走进塞北边陲的呼伦贝尔,看看这里的春耕备耕是怎样一番景象。

农场职工正在检修机械。 李光明 摄


人勤春早。当江南大地已是春暖花开、一派生机盎然时,北国边陲腹地的呼伦贝尔还是一片冰封白雪、乍暖还寒的景象,但春的脚步已经在这里萌动。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更是垦区备战春耕的重要节点。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紧盯农时,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早部署,按时吹响2020年春耕备耕“集结号”,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防控疫情——倡导网络办公

疫情期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改变以往春耕备耕模式,提前制定防控方案,各单位工作场所定期定时通风、消毒,职工工作中要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实行错时、分散的弹性工作日制度,确保职工复工期间健康安全。“在复工之初,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勤消毒,工作期间不得聊天,非特殊情况一律通过网络汇报。”宜里农场粮食仓储分公司副经理逄坤鹏说。

谢尔塔拉农牧场职工装卸肥料,必须得先过四道“关卡”:一是“排查关卡”,肥料运输司机及装卸工人要严格排查并登记在册;二是“体温关卡”,保证每天测2次体温,装卸肥料上岗前第一时间测体温,下班后再测一次体温;三是“口罩关卡”,装卸化肥要全程戴正规口罩;四是“消毒关卡”,肥料库房等工作场地及工作人员要定时、按规范、按要求进行全方位科学消毒。

集团公司各单位农机具检修也第一时间做好个人防护和场地规范管理、消毒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今年垦区备春耕生产计划投入各类机械1.85万台(件),要求重点做好麦场机械、牵引动力车和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的检修工作,3月中旬开始,4月上旬完成检修,保证各类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中。目前,各类农用物资正陆续调运储备当中。继续与农业保险公司深入合作,确保农业保险广覆盖、应保尽保,积极协调主要粮食作物的制种保险,为种子繁育保驾护航。开展老旧灌区改造升级和新建水利设施的竣工使用,为打造高产稳产攻关田奠定基础。

农时不等人。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集团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避免人与人直接接触”等优势,大力倡导“信息备耕”和“网络办公”新模式,减少病毒传播概率,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此外,冬闲时期,集团公司采取视频、微信和QQ等网络通信手段组织开展和参加培训班10期(次),培训技术人员1800人(次),内容涉及栽培植保、农机具操作与维护、安全生产等方面。

通过网络、电话进行沟通联系,了解种子、化肥情况,足不出户就能把市场摸清楚。“队长,麻烦你帮我问一下咱们集中采购的化肥和种子到哪了,还有能发我一份机械检修的学习资料吗?”“可以,一会儿我问一下,下午在群里公布出来。”在甘河农场十九队防疫便民微信群中,队长熊志勇正在网上统计全队备耕情况和职工群众所需物资情况,这也是抗击疫情期间,集团广泛开展线上远程办公,实现安全、高效“备春耕、抢农时”的一个缩影。

保障春播——市场主导是关键

结合今年特点,在种植结构调整上,集团公司遵循市场主导作用,重点围绕做精做强主导产业,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培育和生产优质适销的粮油作物及“高、精、特”经济作物,抓市场竞争力、抓订单农业。岭北稳定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结合市场供求关系和国家政策利好形势,适度增加甜菜、大麦、优质牧草和中草药种植面积,适当调减水飞蓟面积;岭东5场及大兴安岭垦区以双高大豆、专用玉米和杂粮杂豆为主,积极推进旱改水水稻种植和中草药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0年该集团公司计划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0.34万亩,其中小麦131.69万亩、油菜108.1万亩、大豆137.66万亩、玉米67.24万亩、甜菜30.46万亩、大麦24.65万亩、水飞蓟21.7万亩、马铃薯13.53万亩、牧草22.48万亩、中草药5.08万亩,杂粮及其他7.75万亩。

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集团公司领导及相关单位正在积极沟通协调,全力保障春播前各类农用物资及时、足额到位。

据了解,今年集团公司农用生产物资委托自治区产权交易中心招标采购,预计投入资金4.29亿元,其中农药微肥类1.06亿元、化肥2.0亿元、种子0.58亿元、农机0.65亿元。截至2月中旬,陆续挂标采购各类化肥7.1万吨、农作物种子4.24万吨、农机具348台(件),储备春播用油0.95万吨。计划3月上旬开始农药微肥招标采购,预计采购2800吨。

目前物资到位顺利,化肥已到3万吨、柴油0.5万吨、杂交油菜种子80万斤、自留常规和备荒种子8000万斤,其他各类物资也正在有序调运和储备当中。

对抗春旱——智慧农业添助力

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垦区农业生产,根据近年来气候变化特点,垦区抗灾关键是规避旱灾,核心是规避春旱。

2020年,垦区农业生产在全面树立避灾减灾理念基础上,集团公司农机科技部提前制定了抗灾救灾应对措施: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增强抗灾能力,重点做好节水灌溉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证现有7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发挥作用;推进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春季新增2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投入使用,实现有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100万亩;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计划完成免耕播种面积187万亩,切实增强土壤防风保墒能力,有效应对风灾旱灾威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抗旱作物面积,同时加大早熟备荒品种的储备,以便应对因灾晚熟品种的调整和补种,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提倡油菜适时早播,抢墒播种保全苗;计划投入380万元救灾资金,购置抗洪抢险救援交通工具、应急发电车、野外宿营车、无人机等装备及物资,增强抗灾救灾能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从春耕备耕起步。农垦集团结合今年粮食市场特点和需求,在种植结构上坚持调高调优调特的原则,充分结合两区划定成果、龙头企业带动、惠农项目支撑和产业发展特色,以优质绿色高效为引导,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切实发挥地域优势、技术优势、组织化规模化优势。谢尔塔拉农牧场场长刘爱荣说:“要巩固调整成果,就必须加快提升优势区生产能力,稳定主要作物生产,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作物种植调优结构。”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耕”,用AI(人工智能)精细喷灌、测土配方、绿色育种……黑土地上,智慧农业一改老式备耕、播种、管护、收割旧貌,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将走进田间地头,让备耕春耕生产更加科学,为筑牢国家粮仓带来新的希望。

固定在地垄田间的监测设施不断传回最新数据,土壤含水量、机械作业情况、空气湿度等,大数据、信息化、智慧农业的应用使春耕一改长期以来人挑肩扛、马嘶人忙、人工测算的传统景象。信息化、智慧农业将为农垦未来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集团农机科技部部长张更乾说。

备耕要未雨绸缪,春耕才不误农时。垦区各地智慧新农业大展身手,紧盯全程、全面发展目标,瞄准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今年的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