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海南农垦积极改善民生 快马加鞭未下鞍

时间:2018-05-07 作者:刘棠琳 来源:海南农垦网 点击次数:30100

“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这是曾经的海南农垦。

“全面还清历史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社保缴费和个人医药费,社保移交市县管理,医保待遇大幅度提高;共享农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开出棚户区改造清单,率先打造一批棚改示范区。”这是今天的海南农垦。

民生是大事,民生无小事。连接过往与现实的,是30年不断砥砺奋斗、开拓进取的岁月。回首来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海南农垦改革发展中坚持的首要原则。

海南农垦改善民生,翻过一山又一山,始终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快马加鞭未下鞍。

还清民生欠账 摘掉拖欠旧账的帽子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7月30日,海南省农垦总局(总公司)正式成立;12月3日,海南省农垦下放给海南省领导的交接仪式在海口举行,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和省双重领导、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农业部管资产,海南省委管人事任命。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的体制,导致海南农垦在经济与民生的建设上逐渐被甩在了后面。特别是2000年之后,中央陆续出台大量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这些政策,农垦未能充分享受,一度被形容为“是一个爹妈都管不到位的孩子”。

作为一个政企不分的“独立王国”,海南农垦拥有医院、学校乃至公安、民政等几乎所有地方政府均有的职能。2007年,垦区有105万居民,其中退休干部职工就有19万:退休职工与教师工资较之地方相差近乎一半,一些农场经营已是入不敷出,退休职工看病只能报销3000元。

以垦区社保为例,海南农垦自1990年7月起开展职工养老保险系统统筹工作,但农垦作为农业企业,产业结构单一,既担负经济任务,又承担社会责任,加上原来一些农场劳动力管理混乱,造成挂岗、混岗和富余人员较多。至2008年底,垦区各企业拖欠社保费以及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3亿多元。

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海南农垦坚持用好民生这个“指南针”,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全力还清民生欠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07年夏,海南农垦启动饮水工程、电网改造。至2008年基本完成时,电价降至每度0.6元,25万人饮水问题解决。同时,在国家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水泥路1900公里,直通生产队。参与建设者感慨:“这一年修的路,比省农垦总局成立19年修的路还多。”

2009年,全垦区5.2万套危房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开工数量之多,资金投入之大,已超过过去10年职工住房建设的总量。同年12月底,又将历史拖欠的职工工资、养老金3964万元发放到被拖欠的职工和退休人员手中,把农垦单位历史上欠缴的社会保险费2.6亿元划入海南18个市县的社保帐户。

2010年1月,又拿出6181万元资金,兑现各农场及直属工商企业历年所欠职工的医药费。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至2013年,海南农垦近5年来共筹措166亿元,解决民生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农场电网改造,共建设职工住房14.83万套,解决了4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建和硬化道路4150公里,补缴19万退休人员医疗补偿费,还清了历年拖欠的职工工资、养老金、社保费、医药费;投入5.6亿元开展并场队和退场队的住房、饮水、道路建设……

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来之不易,让人倍感温暖,更镌刻了海南农垦人的实干足迹:浓浓的民生情怀,使一项项民生规划变为幸福果实,让一个个民生期望照进生活现实。

补齐民生短板 提升垦区职工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要补齐民生短板,就要多下“绣花”功夫。海南农垦坚持“群众视角”,找准群众“痛点”,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切实缓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年轻人就业有机会,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按照 “脱贫有清单、产业有支撑、致富有技能、措施有保障”的工作思路,海南农垦不断推动民生改善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补短板要补到群众心坎上,既补“有没有”,也补“好不好”。海垦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充救助!海南农垦出台的此项政策,为身患重病的职工筑起了生命的第二道防线,让许多身患重病的职工终于生病不再硬扛,看病不再担忧。

曾经,“哪有钱嘛”4个字,是无数身患重病的职工无奈之下道出的苦。2010年开始,农垦职工及退休人员不需要缴纳一分钱,都享受此政策。患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重要器官移植、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职工,每人每年最高可领20万元救助金。作为海南农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此举较好地减轻了职工因重大疾病导致的家庭困难和经济负担。

作为海南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海南农垦一直都积极担当,用产业扶贫的方式为群众脱贫精准发力,扶贫成果初显。

“一场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为进一步压实垦区党员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海垦集团专门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及高管包点帮扶贫困户的方案。同时,要求下属企业领导、企业领导要挂点帮扶、包户到人“结亲戚”,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就“怎么帮、靠什么脱贫、何时能脱贫”,列出明细表去落实,摁下了精准扶贫“快进键”。

海南农垦还着力破解 “因病返贫”难题,力争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一份份满载牵挂的援助,穿山越岭,风雨兼程:自2005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海垦已累计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帮助2.72万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

一幢幢新建的楼房,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故事,标志着一场民生改善战役早已在海南农垦打响:“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海南农垦改善民生的宣言掷地有声。

房产变资产 笑脸是最好的发展注脚

5月的南田,碧绿的芒果园连绵一片,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小楼掩映其中。眼下正是芒果丰收的季节,许多职工农户正卖着果子、数着票子,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神泉集团(南田农场)、红明农场公司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了垦区前列,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比较高。

“为打造全国农垦‘两个率先’样板而奋斗。”因此,海垦集团党委要求,神泉集团、红明农场公司要紧盯“两个率先”目标,继续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扬团结、创新和拼搏精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农垦打造成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家热带特色农业王牌示范区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 海南农垦还正利用国家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利好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棚改政策,积极争取市县政府支持,在全垦区进行棚改,力争早日解决一些职工住房无房产证问题,以实现旧房变新房、小房变大房、房产变资产、居住环境更生态宜居。

放眼未来,幸福生活新坐标已绘就,美好前景催人奋进:

——今年将启动南岛、南田、南平、南海、金鸡岭、东红、乐光、乐中、红明、红光、八一、保亭所等具备条件的农场棚改项目。

——力争用三年时间,因地制宜将有条件的场部和区域,打造成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保障中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娱乐中心、农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中心、全域旅游发展的游客集散中心。

——通过加快棚户区改造、共享农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逐步改善农场公司落后的环境面貌,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垦区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0年岁月如歌,30年接续奋斗。如今的海垦人正秉持着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以对垦区职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政策机遇,紧抓不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把“新蓝图”变成“路线图”“施工图”,把垦区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责任编辑:于鹏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