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做现代农业产业振兴的领跑者——安徽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0-03-09 作者:詹先豪 来源:《中国农垦》2020年第1期 点击次数:13536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安徽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省属唯一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安徽农垦理应勇挑重担,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做强皖垦,带动乡村。这既是推动农垦自身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作为“农业国家队”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安徽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振兴。安徽农垦应充分发挥农业国家队的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敢于领先,争当现代农业产业振兴的领跑者。

一、安徽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

安徽农垦集团总部坐落在合肥,下属20个农(茶、果)场公司分布在淮河两岸、沿江、江南地区,与地方乡镇或交叉或相邻,地域上唇齿相依,发展上休戚与共。农垦在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日趋凸显,主要源于资源和产业上的优势。

(一)存在的优势

1.土地资源禀赋厚实。安徽农垦下辖20个农(茶、果)场,拥有土地面积96.64万亩,其中耕地52.32万亩、林地11.8万亩、茶果园7万亩、养殖水面1.5万亩;通过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在津巴布韦开垦8个农场计10.8万亩土地。

2.集约要素活跃。2018年底,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资产总额340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2.44%,为集团评级增信打下坚实基础,为拓展融资提供了重要保障。

3.现代农业产业多元化格局初现。多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已建有小麦、水稻、茶叶、水果等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22个,组建了皖垦种业等专业化公司,通过良种推广带动200多万农户增产增收,农服公司首创的“331”服务模式辐射省内200万亩以上农田。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跻身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培育了“皖垦”“雁湖”“倮倮”“敬亭绿雪”等一系列知名品牌,37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相关认证,17个品牌获评名牌农产品和著名商标。

4.“一体两翼”产业布局初步形成。通过转变垦区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质量效益,强化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做大投资金融业与房地产业,为农垦集团的整体发展提供坚强的经济支撑。

5.创新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在管理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走出去”、垦地合作、土地作价出资、产业基金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系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农业农村部及兄弟垦区的高度关注和肯定,被中央有关文件所吸纳,开始形成“安徽农垦经验”。

6.开放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围绕“一体两翼”和新业态新产业广泛寻求合作,通过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垦地合作,与央企、省企、民企的产业项目合作,与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合作以及“走出去”的国际合作等形式,积极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开辟新市场,为集团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

(二)面临的政策机遇

安徽农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抢抓机遇,把握政策,既要做强皖垦,加快实现农垦自身发展;又要带动乡村,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1.中央重农强农信号鲜明。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大政策,为安徽农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核心主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新动力、指明了方向。

2.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垦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农垦的改革发展,2015年中央出台33号文件,强调要“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2016年省委出台32号文件,强调安徽农垦要围绕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航母。2018年的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上政策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农垦改革发展的特别关心和特别支持。

3.新政策新举措前所未有。中央和省委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安徽农垦作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的全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航母,各种政策利好前所未有。安徽省政府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为安徽农垦带来了新的黄金机遇。安徽农垦作为省属企业中唯一农业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瞄准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加入长三角联动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势互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参与苏浙沪皖经济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搭上安徽乃至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三)出现的短板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安徽农垦既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1.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够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机农资生产企业乃至一些非涉农企业纷纷看好、瞄准、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市场营销是弱项。下属公司产品品牌杂而分散,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尚未形成消费者心目中需求旺盛的优势品牌。营销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有待加强。

3.核心人才较缺乏。领军型、经营型、专业型人才比较短缺。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设计有待优化,亟待建立起以经营绩效、工作效能为导向的全员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分配制度,吸引或留住高水平营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4.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与上海、江苏等兄弟垦区相比,安徽农垦在科技创新和研发的组织安排、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农业科技含量不高,重要农产品有而不优,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安徽农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安徽农垦应不负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航母”的重托,切实担负起“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的发展使命,努力实现“成为国内一流、走向世界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愿景。

总体发展目标:到2022年,集团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农垦行业前列,成为长三角区域领先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到2028年,集团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农垦行业前列,成为国内一流、走向世界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在安徽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安徽农垦将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致力于成为科技农业引领者、农业双创示范者、现代农业主力军、农业发展赋能者,奋力推动安徽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1.做科技农业引领者。安徽农垦始终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方向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以前沿科技成果武装农业、改造农业,成为发展科技农业的引领者。

2.做农业双创示范者。安徽农垦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全链条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共享内部设施和能力,汇聚产业资源,着力建设农业双创生态体系,建成标准高、成绩优、示范带动强的农业双创典范。

3.做现代农业主力军。安徽农垦突出农业核心主业,创新整合各方资源,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姿态巩固发展现代农业,快速壮大企业规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安徽省国有经济的重要力量。

4.做农业发展赋能者。安徽农垦为农业发展提供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全程全要素的资源和服务,为农业从业者搭建产业品质化、规模化发展的平台,为乡村绿色生态发展提供农垦经验,推动农垦和整个乡村实现高效生产、绿色生产、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三、安徽农垦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的路径

安徽农垦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进一步释放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的新动能,要敢于做现代农业的产业振兴的领跑者。

(一)在体制机制改革上释放活力

按照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发展新要求,对集团总部机构和职能重新优化调整,着力强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农业旅游等部门职能。进一步厘清同类企业业务边界关系,优化农业产业资源和要素配置。认真探索农场公司化架构下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健全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农垦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在扩大营销上持续发力

不断聚焦“产业、产品、品牌”三个要素的精准发力点,把品牌策划推广和产品市场营销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在对农垦农产品进行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与专业策划公司合作开展农垦品牌营销策划推广,着力构建农垦母子品牌体系。设立市场营销专项资金,持续加强员工营销培训班,将“十佳营销能手”评选纳入农垦“三十佳”劳动竞赛评选活动范畴。与餐饮连锁企业合作推进皖垦农产品进食堂行动,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与大型商超、新闻媒介等各类宣传、营销平台进行对接,积极探索、拓展皖垦品牌宣传推广、电商代理、渠道直供等营销路径,全力提升皖垦农产品市场营销水平。

(三)在发展重点产业上调整焦距

一是打造种植养殖业的“升级版”,在绿色兴农上下功夫。强化化肥减量深施、农药减量增效、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的到位率,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鼓励支持农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高效农业,提高亩均收益;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为抓手,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支持主要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等课题立项;在粮食重点产区建设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加快林养产业发展,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进茶果园更新改造、提质增效、绿色防控和标准化生产。二是提高皖垦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能力,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适时适用改进大米、面粉、面条等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加工线,稳定发挥普通大米和麦面产品产能,稳步扩大高端营养大米、面粉面条产品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完善“331”农服模式,在辐射乡村上下功夫。大力支持和鼓励农场公司和农服公司走进周边农村,通过垦地合作、股权合作、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四是探索农垦特色农旅产业新路径,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实施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共生共存的农旅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文化体验等多种活动于一体,体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农垦特色。根据农垦地域特色,发展“宣城文房四宝+敬亭山+皖垦敬亭绿雪+南京都市圈”相结合的茶香小镇项目,发展“白米山天域田园综合体+皖垦原始林区+军旅产业园+南京都市圈”相结合的农旅项目等。体现皖垦和乡村特点。开发农家大院风格的民宿、度假酒店,居住环境宽敞、亲近自然,餐饮绿色、生态。开发乡村比邻而居的康养住宅等,配套保健、运动、度假等基础设施。

(四)在打造种业“芯片”上精心谋划

加强皖垦种业研发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实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按照育繁推一体化要求,规划科研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院所站”科研实体建设。整合垦区科研人财物资源,壮大科技研发队伍,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分享力度,探索技术入股途径。充分用好现有国家级育种联合体等平台,发挥好外部科研专家作用,加大科研投入。争取3-5年内皖垦种业上市。

(五)在创建智慧农业上示范引领

面向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大客户专属种植基地等农田,分级分阶段推进智慧设施建设,包括开展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基础网络建设,对土壤温湿度、PH值、空气温湿度等环境指标进行采集检测和视频监控,实行作物生长全流程的追溯,对设施农业的室内气象进行记录。借助物联网设施建设水稻、茶叶和种子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种、产、销全过程质量追踪,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六)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上率先作为

支持农场公司大力发展有机、绿色产业,在种养殖方面,围绕粮稻、瓜果、生猪、蛋鸡、鱼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开发以“皖垦”为主品牌的高端绿色有机生态产品;在旅游、休闲农业方面,完善游园道路、观景亭台、休闲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展示皖垦农耕文化,通过宣传推介,让“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成为皖垦的金字招牌。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探索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协同所在地政府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加快对生态脆弱农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垦区动植物种质资源、原生物种保护利用。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生态环境执法。

(作者系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