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结合实际打造奶业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0-10-14 作者: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点击次数:8517


呼伦贝尔农垦那吉屯乳业有限公司5000头全群奶牛示范牧场项目奠基仪式。李光明 摄

谢尔塔拉农牧场第一牧场全景。郑永明 摄

制作鲜奶酪。郑永明 摄

并列式挤奶平台。郑永明 摄

人工草场种植燕麦草收获作业。李正才 摄

拉布大林农牧场饲草储备。乔继科 摄

为实施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着力提高奶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奶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奶业振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和部署,2019年,成立了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的农垦集团推动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两年来在经理常务会、党委会、董事会等会议上研究涉及奶业振兴工作23次,积极推动奶业振兴工作。

提供土地资源

2019年以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领导班子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奶业振兴方面的决策部署,不仅全力推进农垦自身承担的任务,还积极支持其他单位奶业振兴工作。围绕“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等各类项目,分5次累计提供征占土地9271.5335亩。其中为“伊利集团优然牧业”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提供征占土地1905.72亩;为呼伦贝尔绿色生产及人工智能新模式示范应用项目提供征占土地381.238亩;为阿荣旗工业园区暨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园区道路工程提供征占土地566.9655亩;为阿荣旗人民政府新建3个5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区项目提供征占土地2400亩;为阿荣旗人民政府奶牛养殖示范区项目一次性整体置换土地4017.61亩。

释放牧场存量

“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新建续建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达50个左右,其中公管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24个。近几年受乳业市场低迷影响,有一部分养殖场、养殖小区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推动奶业振兴,快速把职工群众散养的奶牛集中起来,恢复牛奶生产能力,农垦集团在提供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重点推行了统分结合园区式半舍饲养殖模式,并通过此方式盘活闲置牧场5个。同时还积极招商引资盘活闲置牧场,2020年对符合盘活条件的10个闲置奶牛养殖场完成了资产租赁评估和公开招租等工作,其中哈达图农牧场二队牛场、上库力农场千头牛生态牧场、牙克石农场三队牛场以及拉布大林农牧场120队牛场4个闲置奶牛场已招租到承租方。

新增基础设施

农垦集团克服资金、时间等困难,加快推进两个5000头奶牛场的建设任务,其中在谢尔塔拉农牧场计划投资1.84亿元用于第一牧场、第二牧场改扩建,计划到2023年末实现饲养奶牛1万头。

由农垦集团内部四家企业合资组建“呼伦贝尔农垦那吉屯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6128万元。目前该公司5000头全群智能化奶牛示范牧场建设项目已经于9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21亿元,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增加奶牛存栏

随着上级奶业振兴政策的出台,农垦集团紧抓有利时机,围绕奶源基地建设、三河牛保种扩群、三河牛后裔测定、性控冻精生产等方面,积极探索了以三河牛优良畜种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奶牛存栏,努力复兴垦区乳业。一是积极宣传落实呼伦贝尔市奶源基地建设政策,将我市三河牛新生母犊牛每头给予2000元的补贴政策落实到户,鼓励职工群众发展三河牛养殖;二是实施三河牛核心群扩繁计划,自2020年起,今后连续3年,集团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扩大三河牛种群规模;三是生产性控冻精,积极向垦区和牧区推广偏乳型三河牛,仅2020年上半年共生产冻精1875支。通过多措并举,农垦集团奶牛存栏有一定提升,2018—2019年牧业年度牛存栏6.98万头,2019—2020年牧业年度牛存栏8.06头,同比增长15.5%。

建设饲草基地

在奶牛养殖集中的农牧场建设饲草基地,人工饲草种植及多年生牧草保有面积规模约1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规模约30万亩,保障饲草常年均衡供应。饲草种类以苜蓿、燕麦和青贮玉米为主,并示范种植少量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近年来,农垦集团依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院校平台,积极推动生态草牧业项目建设,按照“饲草种植、加工—养殖场(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还田”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重点开展了饲草品种选育、绿色高产种植、收获、加工、贮藏等系列技术研究开发,垦区奶牛日粮配比日趋科学,养殖成本进一步降低。2020年,垦区种植人工饲草地面积10.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面积30余万亩。

保障奶源供给

农垦集团全力支持塞尚乳业,保障奶源供应。2019年谢尔塔拉农牧场解除光明乳业订单合同,全力保障塞尚乳业,全年供应鲜奶9900吨。比全部销售蒙牛乳业少收入990万元,比销售光明乳业少收入297万元。2020年1—8月向塞尚乳业供应鲜奶5650吨,比销售给蒙牛乳业少收入565万元。

推出终端产品

为发挥地缘优势,推进农垦奶业振兴,围绕三河牛牛奶乳质特性,积极研发奶制品,建立农垦自主品牌,一方面投资建设了奶酪加工厂,以切达干酪和哈罗米鲜酪为主打产品,同时可加工酸奶、巴氏奶等系列奶制品,目前市场反馈良好,下一步将研发不同品种风味的奶酪进入市场。

农垦食品公司委托塞尚乳业加工三河牛纯牛奶,年加工能力0.3万吨,产品规格包括250mL/盒、250mL*24盒/箱、1L/盒、1L*12盒/箱4种,截至目前实现销售近百吨。

打造本土品牌

制定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品牌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稿)》《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商标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稿)》;在中国农垦、呼伦贝尔区域公共品牌等背书下,建立了以“呼伦贝尔农垦”商号为主品牌的体系;梳理了垦区预包装及非预包装产品目录。合适佳公司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完成“呼伦贝尔农垦”“三河牛”“夏日”等系列品牌申报中国农垦第二批品牌目录、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收集登记工作、具有推广价值内蒙古品牌申报工作;完成呼伦贝尔区域公用品牌申请工作,获得“呼伦贝尔牛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

健全防疫体系

为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垦区逐步形成了健全的“集团、场、队”三级动物防疫科研服务体系,农牧场通常设置科、站、室三层结构。目前农垦拥有兽医站24个,下设兽医室237个,兽医工作人员287名。依托国家动物疫病防疫冷链项目,12个农牧场的疫苗在运输、储存、使用环节全部实现了“冷链”化,保证了疫苗的质量;注重化验室软硬件建设,免疫25种病类,常年开展布病、结核病和免疫抗体监测。近年来均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目前农垦集团所属农场动物防疫工作已移交地方旗市,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垦区提供免疫疫苗和防疫人员补贴。政府补贴防疫员每年约176万元,垦区每年需承担支付畜牧兽医人员工资约2083万元,另需列支100余万元用于购买畜禽计划免疫疫苗和保障驱虫药。

培育优良畜种

自2019年起,农垦集团实施5头三河牛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工作,每年列支150万元资金补贴给成功繁殖的母犊牛畜主,连续补贴3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706头三河牛配种任务。虽然国家种牛冻精良种补贴经费已取消,但是集团每年仍拿出100万元用于生产三河牛冻精。在推广方面,一是生产三河牛冻精为三河牛本品种繁育及牧区蒙古牛改良提供优质父本,今年上半年销售冻精细管3.2万支;二是培育三河牛后备公牛,今年上半年向牧区共推广了83头用于蒙古牛改良;三是经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推荐,首次将100头三河牛引入西藏嘎巴生态牧场进行试验养殖。其中60头已于7月份运抵目的地,剩余40头正在检疫环节,即将运走;四是继续利用蒙古语广播电台宣传推介三河牛;五是加大三河牛品牌塑造、乳肉产品推介工作力度,推动三河牛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