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江苏省黄海农场:秸秆“变废为宝” 田间“长”出增收路

时间:2025-06-23 作者: 来源:江苏农垦 点击次数:5197

风吹麦浪,麦穗金黄。眼下正值夏收时节,江苏省黄海农场秸秆打捆离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成堆的秸秆在一系列高效作业流程下,正经历着从“废弃物”到“增收法宝”的神奇转变

放眼田间,只见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穿梭,而紧跟其后的秸秆搂草机和打捆机则默契配合。搂草机将散落的秸秆聚拢成整齐的条状,随后打捆机精准作业,把秸秆压缩、捆绑成紧实的草捆。短短几分钟,原本杂乱的金黄色秸秆被打捆成块,宛如散落田间的一块块“黄金砖”,等待后续利用。“现在,有了新型秸秆打包机这个秸秆离田的‘利器’,不仅避免了秸秆焚烧对大气质量的影响,还提升了河道的水质,解决水稻的草害,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有利于提升水稻亩产量。”黄海农场第九生产区主任宋光华兴高采烈地说。

这些秸秆包有着多样的“归宿”。一部分被运往生物质发电厂,成为绿色发电的重要原料。在发电厂内,秸秆经过燃烧转化为电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既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又降低碳排放,有效助力能源结构优化。

还有一部分秸秆踏上了“饲料化”的旅程。它们被送往养殖场,经过专业处理后,成为牛羊等家畜喜爱的优质饲料。秸秆富含纤维等营养成分,经过合理加工,能满足家畜的日常营养需求,降低饲料成本,同时提高养殖效益。“使用秸秆加工的饲料,不仅成本降低了,牛羊吃了消化吸收也很好,肉质品质也有所提升。”一位养殖场负责人表示。

为了实现秸秆变废为宝,黄海农场积极建立并完善“组织服务、打包离田、综合利用”体系,在组织服务方面,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协调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的各项事宜;在打包离田环节,投入大量先进农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在综合利用上,与多家生物质发电企业、养殖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秸秆有稳定的销路和多元化的利用途径。

通过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黄海农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道水质得到提升,还为田间增收开辟新路径。“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将秸秆打包出售,让环境‘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每年可增收90余万元,有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黄海农场财务部门负责人说道。

(韩先春)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