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品牌 > 品牌文化

小酱菜 大品牌
——品味六必居的品牌价值

时间:2020-09-02 作者:吴骏泽 来源: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点击次数:9209

“本来杯”中国农垦“品牌故事”征文活动由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共同举办。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各垦区、农垦企业及农垦产品消费者积极撰文投稿,用文章展现农垦的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本栏目自6月22日起对有代表性的品牌故事进行推送,以故事充分展示农垦品牌的特色、内涵和价值。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打小就对老北京的特色美食情有独钟。北京人有喝粥就酱菜的饮食习惯,特别是爱就着六必居的酱菜。作为首农食品集团旗下的行业知名品牌、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拥有近五百年经营历史的六必居始终坚守“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的“六必”准则,始终延续传统酱菜技艺中的文化传承,始终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农垦众多品牌中的佼佼者。

老字号的创建彰显“六必居”超现代的品牌底蕴

六必居酱园创建于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字号的创立者,是来自山西的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三人。创业初期,赵存仁就意识到要想让酱园持续经营下去,首先要创出品牌来,就如同世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一样,牌子要有意义、要让人记得住。“六必”字号的由来与六必居早年的酿酒营生相关。酿酒古法提出:“黍稻必齐,曲种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故称之“六必居”。

相比字号的由来,在老百姓流传更广的故事莫过于六必居的匾额。

赵存仁很懂得经营管理,店面开张后生意很兴隆,门面逐步扩大到四间,就想弄块好匾壮壮门面。后世相传是明朝内阁大学士严嵩给六必居题写的匾名。这块牌匾从流传至今,早已印刻在广大群众的脑海中,成为六必居品牌记忆的缩影。一块牌匾变成了海内外闻名的金字招牌,也让小酱菜变成了大产业,早在明朝时的品牌意识升华了百年老店的硬实力,成就了今日的世界级的酱菜。

六必居前门店牌匾

技艺传承体现“六必居”持之以恒的品牌气质

六必居历经几百年而不衰,创造了企业的品牌奇迹,这与历代传承人有着必然的关系。

六必居从开业至今有着“师徒相授”的传统,讲究的是“导师严选、学徒优选、口传心授、心手相印”。师傅择徒授业有着严格的要求:至少要两年以上学徒,每名学徒平均半年要接受一次阶段性考核,徒弟要跟师傅学习手工古法制作酱菜的每一个步骤,力求精益求精。正是这种一代代接续的技艺传承,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味道与质量。手工古法是六必居历代制酱师傅的智慧结晶和传承,“古法不能丢,祖宗的智慧不能丢!”这也成了六必居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也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六必居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加大产品更新的技术开发,始终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老字号中实力较为雄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现代化企业。正是对历史技艺传承中坚守和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不懈创新,成就了百年老店品牌的独特气质。

六必居酱菜产品

工匠精神诠释“六必居”初心不变的品牌内涵

了解六必居的京城百姓可能都知道,北京城南的一处院子里,放着几百口大缸,这里就是六必居酱菜生产的加工基地。在这里,经常会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站在缸边沿打耙,一上一下间,缸中的酱菜翻了个底朝天,娴熟的技艺让观摩的年轻人不住地称赞。这位打耙人,就是“六必居”非遗传承人杨银喜。现已退休的杨银喜,是六必居传统酱菜车间原主任,车间至今保留着纯手工制酱菜工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酱菜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逐渐变成一道调味菜,新时代的少盐低糖的健康饮食方式也倒逼酱菜行业推陈出新。在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的号召下,杨银喜和同事们走上了产品创新的探索新路。依靠着丰富的经验和匠人的勤奋坚持,杨银喜尝试着将酱腌菜从以前的色黑、盐度高向色浅、低盐的方向发展,累计开发了麻仁金丝、香辣黄瓜等多个新产品。杨银喜带着徒弟们一起研发低盐酱菜,看颜色、闻味道、尝咸度,他周而复始、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一工作,时刻关注酱菜的变化。

让杨银喜欣慰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酱菜盐度由原来的10度降到了8度,这是酱菜行业内的一大突破。此外,在节约生产、减少浪费上,杨银喜也在不断突破。原来,生产甜酱八宝菜需要每百斤原料用甜面酱100斤,经他建议,甜酱八宝菜的配方改用甜面酱80斤,酱汁50斤,这样一来,产品的口味、颜色没有任何变化,还缩短了生产周期。如今每天都有大约2000公斤的酱菜从北京南城打包运送到前门老店,满足百姓需求。

近40年来,杨银喜一门心思把腌制酱菜作为毕生的事业,从未懈怠,常年的体力活和职业特点让他染上了高血压等职业病。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休息过一天,哪怕是家里有再大的事,他也是先到单位把一天工作安排好,才放心回家办事。正是许许多多像杨银喜一样的六必居人,秉承匠人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铸就了六必居初心不变的品牌内涵。

六必居的品牌故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北京农垦乃至中国农垦的奋斗之路。农垦大品牌的建设离不开一个一个产品品牌的发光添彩。面向未来,农垦品牌的塑造应继续在文化传承、农垦精神的指引下,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和群众信任度,朝着百年品牌的目标砥砺前行。(吴骏泽,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垦品牌故事征文活动自2020年5月开始启动,目前已收到多方投稿,即日起刊发。活动截至2020年9月15日,欢迎投稿,详见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BjoMaVs7UGUAMFIxBzQHZQRq

责任编辑:经济贸易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