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之志”:《海南东昌农场志》

时间:2021-12-2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3231


海南省国营东昌农场是海南农垦建场最早的农场之一。

东昌农场地处琼东北,这里最早点燃琼崖革命火种,为海南的革命斗争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这里的地平坡缓溪流多,为海南农垦在初创时橡胶育种和栽培数据的收集与实践的探索,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这里的干部职工敢闯敢干勇于接受新事物,为历次海南农垦的改 革承担试点“阵痛”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自1952年初建场至2020年末共68年,几代东昌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也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纵观海南农垦农场的概况,东昌农场的土地面积、企业规模、生产总值等指标都排不上第一梯队,特别是橡胶生产,因近海没有天然屏障防护,风灾频繁;地处琼北气温偏低,产胶期相对较短;红土壤透水性较差,橡胶单产较低;与垦区中部、西部、南部最宜植胶的地区相比,东昌农场在橡胶生产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唯胶独尊”“一胶独大”的计划经济时期,东昌农场的干胶总产排队常常是矮人一截,沦为海南垦区特困农场之一。

如何走出困境,省农垦总局对东昌的困境进行“综合会诊”,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减少橡胶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改种其他热带经济作物的决策,并在体制和机制上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此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好发挥东昌的优势,胡椒、荔枝、地菠萝等热带经济作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东昌从此逐步摆脱困境,走向振兴。

东昌农场几十年一路走来,有过遭受挫折的困惑,而更多的是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有几条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东昌农场是国有企业,党在企业中的政治引领的地位是绝对的。几十年来,虽然体制几经变化,但党的领导始终没有削弱,党委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化,始终能扛起责任的担当。特别是在改革遇到风浪的时期,更有上级党委把舵和护航,航向精准,目标明确,每次都能顺利到达彼岸。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东昌之所以能摆脱困境走向振兴,首先是改革带来的“红利”。现在东昌农场建立起来的体制机制,都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群众的增收,这无一不体现改革的成果。

三是必须坚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支撑,这是东昌人经过不断的实践形成的共识。胡椒、荔枝、菠萝等之所以能较早在东昌实现高产、高质、高收,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胡椒产业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龙头,从种植丰果到加工提质创造的“昌农”品牌等,科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尊重科学,崇尚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昌人喜欢赶这个“潮头”。

四是必须坚持共同富裕。东昌农场是实行“均田制”较早的农场之一,把部分橡胶更新地按劳动力的标准分配给职工种胡椒等作物,分配公开透明,公平合理;此期间农场又进行了几次清理土地的活动,把超标的、多占的土地收归农场进行第二次分配,使职工人人都有一份产业,只要勤劳,都能致富。

创业艰辛,守业不易,高起点发展更难。新一代东昌人要肩负起继往开来的责任,弘扬老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传接好东昌发展的新的一程接力棒!


摘编: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