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大力弘扬柴达木农垦精神

时间:2021-09-07 作者:郭启才 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次数:251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面对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柴达木,用青春、心血、智慧,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最早、最大的垦区,他们创业维艰、奋斗有成,生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具有青海鲜明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柴达木农垦精神,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柴达木地区勘察取得可喜成就。那时,国家对石油、矿产资源开发极为关注,党和国家组织成千上万的开发建设者,浩浩荡荡开进柴达木。农垦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严寒、战胜盐碱、战胜戈壁,移民开垦、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兴办农场,建立商品粮基地,创造了许多奇迹,成就了一段传奇与辉煌。

1.坚韧顽强的忠诚担当。1955年,国务院将柴达木列为全国重点勘察开发地区之一,开发、建设大军随之进入盆地,沉睡千万年的柴达木从此沸腾起来。如何解决粮食问题?靠内地支援、长途运输,这不现实。只有立足当地,下大力气发展农业。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工作团进入盆地考察后建议:“普遍造林,改变土壤,开发土地”。为响应党和国家召唤,那年那月,这里,有脱下戎装的军人,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支边干部和青年学生,他们在朴实无华的岁月里,面对高寒、干旱、盐碱、缺氧、狂风,白手起家,靠镢头、铁锨起步,在垦荒造田中“脱掉”了白嫩的面皮,在默默无闻中增长为党为国分忧的本领,在意志磨炼中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赢得了奋斗的风采,提升了忘我的境界,始终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为柴达木绿洲农业的开发和发展奉献了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2.艰苦创业的坚毅品格。艰苦创业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第一批农垦人来到柴达木盆地的时候,面临高寒缺氧、草柳丛生、野兽出没、蚊虫密集、风沙肆虐,身处廖无人烟、“千里荒原万里天”的戈壁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竞朝夕”的瀚海,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中开拓、奋进,以“蚂蚁啃骨头”的坚毅,凭自己的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原始工具,车推、人抬、肩挑、人背,建成了柴达木绿色农业,为青海省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六十年代垦荒种粮,六七十年代办农工商”,良田万顷,工厂林立,经济繁荣是农垦人激情豪迈、吃苦耐劳的结果。

3.勇于开拓的创新理念。勇于开拓是一种创造性实践行为,这种实践的目的是增加利益总量。柴达木农垦事业总是充满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农垦人以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敢于挑战的品质,给农垦工作带来无限活力。把“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农垦工作的出发点,以“以农为主,多种经营”作为农垦工作的方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创新农垦技术,研发高产量品种,打破了盆地只能种青稞的保守思想,积极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实施农林并举,建成了一片片瀚海绿洲,被誉为“戈壁翡翠”“柴达木的奇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筹建副食厂、电厂、被服厂、煤矿、汽车修理厂等企业,激发了农垦人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能动性,为绿洲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智慧,在柴达木开发进程中创造了大量财富。农垦人“一定能成功”的必胜信念,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的意志品质,为柴达木农垦事业注入了实践动力。

4.甘于奉献的执着追求。甘于奉献是农垦人基于对职能使命、自身价值的理性认识,而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是真诚、自愿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主动付出的精神状态。从外在行为的规范性上看,表现为不计得失、淡薄名利、自觉奉献、勇于献身,农垦人以“老黄牛”精神,无不为把自己的青春乃至整个一生,连同儿孙后代毫无保留地献给柴达木农垦事业而感到光荣,无不为亲身投入开发柴达木的神圣事业而感到自豪,以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家国情怀,为柴达木的开发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展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

柴达木农垦人为了屯垦开发柴达木,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在荒山野岭、瀚海戈壁,用自身的意志和作风形成了具有高度政治觉悟、严格组织纪律、崇高奉献精神、坚强意志品格的柴达木农垦红色基因,今天,我们要更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彰显农垦精神的时代价值,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1.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柴达木农垦精神不仅是农垦人的精神旗帜,也是柴达木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精神之源的血脉,其核心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髓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党号召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克服艰难恶劣环境,以宽广的胸怀和坚毅的品格为国兴业,并做出了突出成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颂歌。爱党爱国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我们要以农垦人为榜样,胸怀大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执着的政治追求,把爱党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进之中,在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中勇担使命。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传承和弘扬柴达木农垦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通过对柴达木农垦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让大众牢记农垦精神的价值理念,以伟大奋斗精神创造民族复兴伟业,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党的领导的坚强,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度认同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奋力奔跑、努力追梦中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

3.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要深刻体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柴达木开发和建设实践中,农垦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托起了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同样需要以农垦精神“造血”,在柴达木特定的空间,依托农垦精神,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推进城乡融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高标准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让绿色成为柴达木最动人的色彩,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海西结出更多硕果。现阶段,要着眼于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敢于啃硬骨、敢于涉险滩、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负重越担当。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海西华彩。

(作者单位:中共海西州委党校)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