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八十三:民族团结书写光荣与梦想

时间:2023-11-07 作者:谭仕东 来源: 点击次数:10280

在广西农垦九曲湾文化馆里,一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奖牌摆在显眼的位置,这是国务院1988年授予九曲湾农场的荣誉称号。这份国家荣誉,记录了九曲湾人付出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民族团结逐梦前行的成就。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1973年12月,广西国营九曲湾农场成立。1200名农场职工全部来自素有“石山王国”之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吃苦耐劳的都安人,在接收部队“五·七”农场移交的2.3万亩缓坡丘陵后,便开始了垦荒创业的打拼,从此与九曲湾结下不解之缘。

建场时,农场以种植水稻和菠萝为主。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必须把农场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示范农场,也就是“工分制”的新型农场模式。这对刚走出山门从未种过水稻,不知道菠萝是什么样子的热血青年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初生犊牛不畏虎。肩负着兴办示范农场重任的年轻人,决心在九曲湾干出一番事业。他们在满是荆棘的坡岭上垦荒造地,在蚂蟥成群的水田里插秧,在赤日炎炎的大暑天抢收抢种……他们住着茅草屋、土坯房,喝着浑浊的小河水,吃着集体饭堂大锅饭,出勤画“○”记工分……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大家流血流汗,只为初心梦想、使命担当。

然而,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1974年底,一场罕见的霜冻和寒潮使绝大部分菠萝烂心死掉,给了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当头一棒。1974年年终结算时,全场总产值仅32万元,亏损47万元。第一次品味到失望与无奈,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这关系农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197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从都安县调来了时任都安县下坳公社党委书记的黄道业,担任农场党委书记。自治区农垦局局长韩炜亲自挂帅,带领工作组到农场指导工作,与职工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鼓励大家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为了丰衣足食,大家夜以继日地垦荒造田,1975年水田面积增加850多亩,总面积2140亩,总产量659吨,比上年增长70%,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为了使望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田,1975年底,集全场人财物,农场建造了第一座水库——团结水库(后更名为“坛沙水库”),容量为45万立方米;随后,新桥水库、六队水库和三面光渠道相继建成,所有水田实现旱涝保收,产量大幅度提高。1978年总产量达到782吨,比1974年增长1倍多,粮食自给有余。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农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到广东等地购买菠萝苗,1975年菠萝面积恢复到3580多亩,总产量1019吨,比上年增长52%。同时组建菠萝种植示范队,开垦荒坡,进行高产栽培试验;1978年,全场菠萝总产量1270吨,比建场初期增长87.8%。

1977年,农场扭亏为盈。基本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的把农场办成“示范农场”的目标。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农场借力改革开放大潮,作出了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道路的重大决策。团结一心,铆足干劲,农场决心从办罐头厂开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显身手。改革开放前,农场生产的菠萝要按计划交给南宁罐头厂,因为制罐头用的玻璃瓶和马口铁都有国家计划指标。现在农场要办罐头厂,是无法享受国家计划指标的,资金更是大问题,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大力发展工商业,农场领导亲力亲为,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争取到了自行加工自产的农产品的许可,玻璃瓶和马口铁也获得了一些计划外指标。当100多吨菠萝罐头在简陋的加工厂里试产成功后,全场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场领导千方百计跑贷款、找借款,筹措资金。几年间,农场先后筹集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了年产规模1万吨的罐头厂、两座年产2300多万块标准红砖的砖厂、年产纸箱60万个的纸箱厂和年产塑料袋300万个的塑料编织袋厂等。场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85年,场办工业总产值1187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84.8%,成为农场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办起了商店、市场、饭店和旅馆等服务行业,促进了农工商一体化发展。

经过发展,农场罐头厂最高年产量达8600多吨(1991年),产值达2426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65%,成为农场的经济命脉。而罐头食品加工又带动了农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先后种植柑橘、荔枝、龙眼和甘蔗等经济作物,使农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农场还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络。农场罐头厂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设立商业网点,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罐头系列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到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农场罐头厂出品的“春山牌”菠萝罐头曾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罐头厂曾被农业部农垦司评定为全国农垦200强企业。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场成为了广西农垦打破“铁饭碗”、砸破“大锅饭”的一面旗帜。1986年,自治区授予农场“广西企业整顿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1988年,农场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就在人们向更美好的明天全力进发时,受到市场疲软的影响,农场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连年亏损,资不抵债。1998年亏损额高达860万元。

工厂停工、职工失业、工资不能兑现、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农场发展进入最低谷。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九曲湾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农场领导班子决心重振旗鼓,打一场彻底的翻身仗,一定要让这片承载着九曲湾人的期待和梦想的红土地重新绽放光彩。

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农场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创新思路,意识到,要加快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时,党中央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决定,为农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依据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农场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土地开发建设上来,实施城镇化兴场发展战略。

2001年,农场成功打出了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地热泉水,由此拉开了农场城镇化开发建设的序幕,迈出了“二次创业”的铿锵步伐。随之,“九曲湾新城”的概念应运而生,《南宁市九曲湾新城总体规划》获得批准。总体定位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居住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九曲湾新城,打造城市的新品牌。

随着九曲湾新城总体规划的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2002年,嘉和城项目落地九曲湾新城,投资额超过50亿元;之后,温泉度假村、华夏文博园、绿地城、太华药业、商贸城、农垦职工新村、九曲湾大厦、“三月三”文化产业园等大商家、大项目纷纷落地,每个项目投资额均在1亿元以上。

如今,九曲湾已被打造成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和宜居之地,成为了南宁市卫星城样板基地。“国家AAAA级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国家AAAA级嘉和城温泉谷”、“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和“中国十大温泉质量品牌”……一张张闻名遐迩的靓丽名片展现着九曲湾发展的新成就。为此,农场多次荣获上级表彰;二次创业领头人——黄江山,2013年获得了自治区授予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经济的腾飞提升了九曲湾人的福祉。农场把一笔笔开发收益投向民生工程,总额达4.5亿元以上。农场旧貌换新颜,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福利全覆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民生蛋糕”的红利。走在小康大道上的九曲湾人,人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历经风雨的九曲湾人用自己的奋斗书写了不悔的青春故事,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新时代的九曲湾人,沿着党指引的方向,踏着前辈的足迹,迈开新的步伐,朝着更美好的目标砥砺奋进,绘就九曲湾更加灿烂的蓝图!

(作者单位:广西农垦国有九曲湾农场)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