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主动作为 以文化人 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安徽农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时间:2025-02-08 作者:王洪 孙淑兵 来源:2025年第1期《中国农垦》 点击次数:11626

近年来,安徽农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为推动安徽农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坚持内外并重,努力构建大宣传格局

(一)在内宣上注重统一思想,提振精气神

自2024年年初安徽农垦成立党委宣传部以来,宣传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一是紧扣重大节点,做好整体策划。围绕农垦工作会暨职代会做好整体策划,持续推出会前预热、会中升温、会后跟进三个环节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会议情况。会前开设“喜迎职代会 豪迈踏征程”专栏,总结农垦集团2023年发展成绩和工作亮点;会中利用“两网一微”发布视频、图文等系列报道;会后开设“全力拼发展、奋力冲百亿”专栏,先后推出二级企业和集团部室主要负责同志访谈类稿件,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说打算、讲举措、谈落实,后续持续报道垦区各行各业围绕“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推行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营造“冲百亿”的浓厚氛围。

二是紧扣生产节点,唱好“四季歌”。根据农业生产节点,及时报道春耕生产,小麦田管,午收夏种,防汛抗旱,秋粮田管,秋收秋种等重要农事活动,在宣传报道中注重提炼工作亮点、成功经验,供垦区各单位相互借鉴。同时,以系列新闻报道营造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紧扣重点工作,开展深度报道。宣传工作服务于集团“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我们围绕“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主题,专门成立调研采访组赴定远县七里塘乡,对上海光明牧业在当地开展土地流转及全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调研,并形成新闻调查深度报道在内网发布,反响良好。为展现社会化服务一线基层干部风采和亮点工作,采访组先后深入长丰县和桐城市采访农垦在当地的社会化服务团队,及时报道他们在异地他乡二次创业故事,通过典型经验报道和人物通讯,不仅弘扬基层先进典型,同时为垦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功案例,以此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全产业链建设。

(二)在外宣上注重内外兼修,打好主动仗

突出专题策划,办好微信公众号。借势主流媒体,扩大外宣覆盖面。

一是加强公众号专题策划,打出组合拳。在安徽农垦公众号推出系列专题策划,如在春耕生产节点,策划“人勤春早‘垦’定好”栏目,共推出小麦科技田管、农业统一经营、龙头企业加工、茶林果生产等四期系列报道;围绕夏收夏种夏管,策划推出“三夏进行时”系列报道;围绕半年工作会议召开,策划推出“半年成绩单”专题报道;围绕秋粮田管,策划推出“高温下的坚守”系列报道;围绕秋收秋种,策划推送“丰收节里看皖垦”系列报道。此外,围绕“五一”、国庆等节庆及春分、芒种等重要农事节气,推出主题海报和相关专题报道。同时尝试在公众号宣传皖垦母子品牌,推介系列产品。通过安徽农垦公众号,全方位展示皖垦改革发展成就、现代农业亮点、干部职工向上向好的精神风貌。安徽农垦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3月首次进入安徽新媒体集团发布的“安徽省属企业微信影响力排行周榜”,8月以后连续上榜,全年累计23次进入周榜,4次进入月榜。

二是借势主流媒体扩大外宣,打好主动仗。与省级主流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在梨花盛开、春茶开采、午收夏种、禽蛋投产等节点,邀请安徽卫视新闻联播、公共频道、安徽日报等媒体记者进垦区采访,推出《聚焦智慧果园》《皖垦茶业“新闻秀”》《好鸡好蛋自然鲜 长在万亩茶海间》《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等相关报道,多家省内主流媒体聚焦社会化服务“大路模式”,彰显了安徽农垦“联农带农,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的责任担当。邀请农民日报社记者来安徽垦区开展“农业强国看农垦”、“走农场看振兴”专题采访活动。此外,注重在安徽日报客户端、江淮观察、安徽视讯、中国农垦杂志头条号等新媒体开展宣传。2024年10月11日,尝试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举办了江南茶海禽蛋新品发布会,将九九重阳、敬老爱老的主题与新品发布会融合起来,并在发布会上以企业和媒体名义联合发布《给父亲的“蛋糕”》公益主题微电影,树立农垦企业公益形象,彰显社会责任。发布会同时在安徽之声和安徽视讯两个平台直播,全网有51.3万人收看直播。同时借助主办方资源,邀请22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和新媒体集中报道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新闻效应达到最大限度凸显。截至2024年11月底,安徽农垦在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发稿522篇次,其中市级43篇次、省级321篇次、国家级媒体158篇次,在主流媒体较好地树立了农垦形象。

三是注重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业务练兵。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宣传方面的业务培训,两年表彰一次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一次农垦好新闻奖。在宣传干部中不定期开展新闻摄影、短视频比赛、专题采访等宣传业务练兵活动。2024年5月举办“筑梦农业现代化、共绘皖垦新图景”图片及短视频比赛等活动,共收到作品95幅,其中图片类85幅(含组图),视频类10条,经初选,共有24幅单图、7幅组图、7条视频进入终审。

二、坚持理论武装,探索农垦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

近年来,安徽农垦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采取个人自学、集体研学、专题辅导等学习方式,促进理论学习入心入脑,2024年,组织开展了12次中心组学习,结合实际进行研讨10次,19人参加研讨,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皖垦品牌建设开设了两期“农垦大讲堂”。创新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对二级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开展列席旁听。创造性地提出“双随机”学习交流机制,即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会议召开之前发布通知,会前一天随机抽点党员干部列席,会上随机抽点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是持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2023年8月,安徽农垦聚焦“五大”要求、“六破六立”,以“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为主题开展大讨论活动,在系统内掀起讨论热潮,为改革发展注入了动能。2024年10月开始,安徽农垦启动以“对标苏垦促改革,做强皖垦快发展”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全体员工干起来、快起来、跑起来、严起来,实现安徽农垦发展再提速。

三是注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新员工到农垦博物馆接受入职首课教育制度,常态化开展青年员工训练营活动,有针对性开展垦史、垦情教育。多次召开青年员工、社会化服务人员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构建农垦特色的企业文化

近年来,安徽农垦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好“文化强垦”文章。

一是用好农垦博物馆资源。安徽农垦博物馆自2018年开馆以来,受到内外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2024年,安徽农垦投入近8万元,对博物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步制作了最新安徽农垦宣传片,进一步挖掘农垦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注重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并加强培训,持续提升讲解质量,2024年,农垦博物馆接待参观40场次、520人次,进一步讲好农垦故事,弘扬农垦文化。

二是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编撰《安徽农垦先锋谱》,收录安徽农垦建垦以来的劳模、英烈、先进人物、农垦好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感召激励作用。集团工会精心打造农垦“三十佳”劳动竞赛品牌,连续多年开展“十佳种养能手、十佳工匠、十佳营销能手”劳动竞赛。宣传部适时在公众号开展“三十佳”先进事迹展播,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在“五一”、国庆等节点推出垦区职工爱岗敬业精神的系列报道。围绕全民国防教育,开展“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在公众号开设“周末文苑”栏目,刊发垦区文学爱好者创作的表达农垦情怀的文学作品,增强农垦文化的凝聚力。

三是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围绕重大主题,在垦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参加安徽省国资委举办的“同心筑梦庆华诞 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阅读朗诵活动和“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竞赛活动,1人获得三等奖、3人获得优秀奖。在系统内,开展“同心筑梦庆华诞·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阅读朗诵现场比赛,开展“理润江淮”理论微宣讲活动。垦区多家二级单位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知识竞赛等活动。国庆前夕,安徽农垦开展了“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等主题活动,并安排二级企业同步开展系列活动。

四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修订完善了《进一步加强安徽农垦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践行“粮食安全国家队、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外合作排头兵”的职责使命,确定“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传承红色基因、植入绿色“芯片”、打造金色粮仓,树牢“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企业使命,坚持“立即行动、树立榜样、严管干部、善待职工”管理理念。恪守“服务客户、服务大户、服务千村万户”的经营理念,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综合运营服务商”目标,全力推动安徽农垦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王洪,安徽省农垦集团党委宣传部;孙淑兵,安徽省农垦淮南农场公司)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