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2年4月,中宣部将北大荒精神基本内涵重新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是北大荒人要实现“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必须发扬的精神,其当代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新时代北大荒人弘扬北大荒精神,要把勇于开拓精神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精神光芒。
北大荒精神是三代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过程中,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在建党百年之际,北大荒精神又成为首批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精神光芒。
北大荒精神从孕育萌芽到初步形成,从锤炼定型到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党的光荣传统。1986年2月,在北大荒开发建设近40年之际,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人王震将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初步确定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1994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具体内涵确定。此后,江泽民、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北大荒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2年4月,中宣部将北大荒精神基本内涵重新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是对过往的浓缩提炼,也是北大荒人要实现“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必须发扬的精神,其当代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发奋图强,勇毅前行的自力更生精神
自力更生彰显了困难时期自己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决不受制于人的宝贵品格。北大荒精神新内涵的自力更生就是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好。
自力更生意味着不等不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一些复转军人进驻北大荒时即使白雪皑皑,天寒地冻,但为了实现当年开荒、当年产粮的目标,他们想尽办法,甚至舍生忘死。有的农场领导带领队员爬冰卧雪徒手挖出日伪时期留下的几台火犁,创建起我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有的建场时没有配套农机具,场领导冒着生命危险,将日本人留下的炮弹起出来,拆去弹药用炮壳打造成第一批农机具。他们以这种精神在千里荒原上“杀出一条血路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任何地方的独特发展模式。最终将亘古荒原北大荒建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当前,世界局势复杂难料,局部战争频繁爆发,“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弘扬北大荒精神,坚持自力更生,牢牢守住“独立自主”这个“魂”,推动北大荒在“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中继续闯关夺隘,交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满意答卷。
二、不畏苦寒、顽强拼搏的艰苦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生动写照,也是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想有一番作为,必须踏实苦干、勤俭创业,这是兴业之本。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是一首艰苦创业的壮丽史诗,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华章,更是一曲向地球宣战的英雄赞歌。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就不可能书写出中国拓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新中国尚未诞生,一批军人就来到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情况下,地窨子、马架子,四面透风的帐篷就是第一代开垦者的住宿环境。面对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这批转业军人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以军人特有的敢闯敢拼敢试的豪迈气概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展现出就地露营、地当床天当被、以日月星辰为伴战天斗地的乐观主义精神。北大荒人短时间内开出了大面积的荒原,书写下了世界垦殖史的辉煌。
艰苦创业的背后体现出的是责任和担当。北大荒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这一使命而来。深知这一点的北大荒人直面困难,以苦为乐,他们战酷暑、斗严寒,啃窝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最终让山川地貌改变了模样。
新时代,北大荒同样需要继续艰苦创业的精神,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将国家、集体的荣誉放在最高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要以北大荒拓荒前辈为榜样,不仅要当一个优秀农人,更要当个卓越商人,不辜负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北大荒的期望。
三、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的勇于开拓精神
勇于开拓的灵魂是积极进取探索创新,它也体现了北大荒人的英雄本色。
最早开发北大荒的是一批批军人,是军人就要站排头,是军人就要打胜仗,这种思想是刻在第一批北大荒人血脉中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后来的开发者。当第一批开拓者进驻荒原之际,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战场环境。但他们并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而是积极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第一个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第一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全国最大的机械化农场应运而生。可以说,一部北大荒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这背后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毅果敢和豪迈气概。
要知道,作为汇聚五湖四海的优秀群体,北大荒人在勇于开拓的过程中不是蛮干、不是硬干。他们有着较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敢闯新路。逐渐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让经济社会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正是因为对气候及所掌握的新技术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北大荒人才敢于摒弃传统种植模式,大胆采用新的种植模式,走上“以稻治涝”的新路。用占全国仅2.5%的耕地,养活了占全国10%以上的人口。
当前,中国智造正在给中国、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北大荒人弘扬北大荒精神,更要把勇于开拓精神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继续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四、顾全大局、为民解忧的甘于奉献精神
甘于奉献反映了北大荒人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忠诚使命的思想境界。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北大荒人的甘于奉献就是多算大账、少算小账,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牺牲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品格。1958年春,复转官兵尚未踏上这片黑土地就听说国家资金紧缺,购买机械设备有困难,不少拓荒者便给铁道部农垦局党委写信,表示大家可以解囊相助,每人捐出五十元至千元不等,支援国家建设;这是第一代拓荒者甘于奉献的完美诠释。破解垦区粮食高产密码的主要功臣徐一戎,为北大荒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同时,还将100万元存款捐给了北大荒,用于水稻的创新研究。
没有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就没有北大荒的诞生;北大荒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北大荒人深知,作为共和国农业的“长子”,自己的使命不仅是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更需要顾全大局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担当。
无论是非典时期还是汶川地震,无论是武汉疫情还是定日地震,北大荒在这些危难关头始终冲在最前列,源源不断地将大米运往灾区,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国家队。
新时代,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排头兵,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北大荒人正在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农业强省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