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新时代农垦】如何做优做强稻米产业?——安徽农垦集团大圹圩农场开展全产业链经营

时间:2024-11-06 作者:姚媛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11199

东临高邮湖,南北两侧被新、老白塔河环绕,这块“风水宝地”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是安徽省农垦集团下属大圹圩农场有限公司的核心基地。10月,正值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这片广阔的田野,举目皆是金黄色的水稻。生产车间中,烘干机轰鸣阵阵,正卖力地工作着。巨大的仓库源源不断地装入粮食,自动化打包流水线将白花花的大米装入米袋,全自动码垛机器人将米袋整齐地码放起来。走进公司礼堂,“走在前列,闯出新路,打造农垦稻米全产业链经营示范企业”的标语令人备感鼓舞。

大圹圩农场创建于1963年,并开始实行稻麦轮作生产模式,水稻种植和加工是其主要产业。全国农垦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成员单位、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AAA级示范场等一系列荣誉,见证了大圹圩农场辉煌的过往。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细分的专业市场需求,大圹圩农场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2023年9月,原大圹圩农场公司与安徽农服大圹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倮倮米业有限公司、安徽农垦雪里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整合成新的大圹圩农场公司,积极构建集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储备、稻米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水稻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整合后,大圹圩农场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在做实核心基地、做优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强农产品加工以及提升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品牌营销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应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和市场竞争力。”大圹圩农场党委书记陈劲松说。

建设优质粮供应“大基地”

优质水稻是生产高品质大米的第一步。作为“皖垦”牌优质原粮和种子生产基地,大圹圩农场是如何种出优质稻米的?

夯实土地是前提。大圹圩农场本部拥有耕地面积1.89万亩,都是适合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作业的大田。近年来,大圹圩农场持续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争取各类涉农项目,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沟渠、道路、水泥晒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并开展烘干中心及配套附属设施、小农水、泵站改造、排灌站维修等工程项目建设。

技术提升是核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圹圩农场积累了丰富的粮食稳产、高产技术经验。2020年,农场稻麦两季的亩产就突破了2500斤,近几年持续稳定在2400斤以上。在2023年全国农垦单产“大比武”劳动竞赛中,大圹圩农场荣获水稻单产提升农场特等组。

在生产实践中,农场还摸索出一整套绿色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加大推广农家肥、各种生物剂以及秸秆还田力度,同时严把“农时关”,如确保在夏至前完成水稻栽插,在八月下旬至九月初的安全齐穗期,精准把控封闭、除草等措施的时间。此外,选择“武育粳”系列、“皖垦”系列等优质稻品种,以确保产出的稻米达到优质米标准。

农场公司副总经理陶先兵介绍,农场种地的单产要比周边农民高出20%~30%。近年来,大圹圩农场积极联农带农,以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农垦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开展垦地合作,大大拓宽了发展空间。

“大圹圩农服公司通过农资集中采购让利给农户,在生产环节提供农业机械服务、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全面的产后服务;与村集体、种植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农场保证了优质原粮供应,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了,还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陶先兵说,今年,大圹圩农场水稻种植订单面积达8万余亩,社会化服务面积新增10万亩,总面积达15.99万亩,带动面积达35万亩以上。

加工环节做足增值文章

“近三年,我们的大米产品销量每年都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糯米粉的增长幅度更大,从2021年2000吨左右,增长到现在的2万吨。”陈劲松表示,在竞争激烈的稻米行业,大圹圩农场能够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四家企业整合后摒弃了“各自为战”,能根据市场终端需求在全产业链开展水稻品种选择、开展专业化种植、优化米制品加工等工作,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

农场下属企业倮倮米业(雪里香)公司的检验中心是糯稻进入加工环节的第一站。在这里,测量大米黏度、白度、酸度,进行蒸煮实验、油炸实验,微生物培养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农场党委委员、倮倮米业(雪里香)公司总经理吴太兵告诉记者,公司与思念、三全、中饮等大型食品企业及洋河、古井、今世缘等酒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拓展了华南、长三角地区批发市场、商超、团餐等业务,这些客户对品质、安全的要求很高,有时标准能达到几十项之多。

用来制作汤圆的糯米粉要糯、黏、爽口,制作麻球的油炸用糯米粉则要膨胀好,炸出来的制品要立得住,而用来制作麻薯的糯米粉又是另外的要求。吴太兵说,要满足这些条件,不仅要在加工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创新,源头的糯稻品种也很重要。目前,公司正着手采集全国各地的糯米样本,建立不同地域、各个品种相关指标的数据库,为将来生产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奠定基础。

如今,大圹圩农场已拥有“倮倮”“雪里香”“贵员”“今世良圆”等品牌,开发出倮倮有机大米、硒米、鸭稻米、香粳米、香糯米、水磨糯米粉和糙米粉等7大系列20多类产品,畅销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云南等地。

去杂、去石;糯米清洗、浸泡;磨浆、压滤;智能化烘干、分级筛选、自动化包装……近几年,倮倮米业(雪里香)公司新建了2条水磨糯米粉生产线,产能可达到每小时4吨,在国内单线体量数一数二。大多数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只需要工人做一些辅助操作即可。

“以烘干环节为例,从‘湿粉’到‘干粉’仅需要2.5秒,并且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吴太兵介绍,糯米粉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生产厂家的规模普遍不大,生产线也比较简单。然而,农场意识到规模化生产对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生产线。此举不但大大提高了产能,产生规模效益,也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

目前,大圹圩农场日加工稻米达450吨,年加工水磨糯米粉3万吨,拥有批处理600吨的粮食烘干能力和27间高标准粮仓,可储原粮10万吨。今年,扩建周转库项目、烘干仓储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即将新建的4万吨标准化粮库项目已启动项目设计。

做好加工环节的增值文章,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2023年,大圹圩农场净利润达到1110万元,平均每亩的纯利润超过了600元。

迈向数字农业、精准农业

截至目前,大圹圩农场投入研发的经费已达到1000万元,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和5项省级科技成果。

农场与江南大学研究团队、安徽美亚光电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糙米色选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线,能够有效筛选出水稻中的黑粒。过去,糯米粉的供料系统稳定性不够,导致成品中的水分高低不一。对此,农场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实现了连续性供料。前文提到的全自动码垛机器人,都是农场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成果。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大圹圩农场在农业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在农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集成了多个模块。虫情监测模块,可自动识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褐虱尾等害虫,并给出每天的数量统计分析。农机作业模块,平台针对无人机和飞手设计了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每次的作业任务生成项目标准和项目范围,飞手在作业前扫描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就可记录无人机的飞机轨迹、飞行时长、作业面积、平均速度、平均喷幅等信息。此外,每一笔农资的进出,每一类作物的所有农事操作,都一五一十地记录在档。

将农场种植的数据、大圹圩农服公司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数据,以及倮倮米业(雪里香)公司的加工数据汇总,从而实现了大米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北斗自动导航系统等先进农机,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精准度与作业质量,使农场公司由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数字农业转型,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陈劲松表示,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后,水稻的行距一致性大大提高,为下一步无人除草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条件。在农田灌溉上,智能阀门的研发和应用也正在稳步推进。

谈到未来的发展愿景,陈劲松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社会化服务面积,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推进精深加工,立足品牌做出特色,逐步建成全程质量可追溯、全品类覆盖、全产业链发展、全流程智能化的‘四全企业’。”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