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品牌 > 品牌文化

讲好稻米故事 打造红卫品牌

时间:2020-08-28 作者:陈国岭 来源:黑龙江省建三江红卫农场 点击次数:8852

“本来杯”中国农垦“品牌故事”征文活动由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共同举办。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各垦区、农垦企业及农垦产品消费者积极撰文投稿,用文章展现农垦的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本栏目自6月22日起对有代表性的品牌故事进行推送,以故事充分展示农垦品牌的特色、内涵和价值。


黑龙江垦区红卫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上世纪90年代,红卫农场开始以稻治涝,自2003年以来,水稻产业连续16年保持了稳定增长,农户持续增收的好局面。

2006年是红卫农场承担农业部高产攻关及总局超级稻试验项目的第一年。红卫农场严格按照总局、分局技术要求进行水稻种植管理,采用“三化一管”等科学配套的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并与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相结合,促进了水稻的健康生长。

2006年5月20日,黑龙江垦区水稻专家徐一戎来红卫农场考察,亲笔题写了“寒地超级稻之星”“向寒地超级稻进军”。8月3日,红卫农场被列为建三江分局三个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之一。8月17日,厉以宁教授来红卫农场调研时题词:万顷良田建设者,父辈俱是拓荒人。

2007年9月25日,红卫农场第一管理区科技攻关户崔文臣种植的150亩“空育131”稻种,亩单产996.9公斤,创造我国寒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近年来,农场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把发展绿色高质高效稻米产业作为的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开发,绿色生态技术集成,注重省工节本,加大智能化、机械化、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建设水稻产业示范园、稻米产业文化小镇等途径,发展品牌稻米,实现品牌溢价,促进农户增收。

农场第一管理区科技示范户杨凤成种植鸭稻100亩,第三管理区种植户张翠菊种植蟹稻200亩。他们使用微生物复合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积施用生物杀菌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提升了米的品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

2019年5月8日,由全国“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共同主办的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2019年首轮试验在红卫农场正式启动。黑龙江重兴、泰多、山东华盛、丰疆智能等单位组成的12支无人化的搅浆、整地、插秧、施肥施药工作团队,在红卫农场种植户贾伟刚的水稻地联合完成500亩试验田无人作业任务。9月26日,在同一水稻地块完成了收割、翻地无人作业实验。

去年,红卫农场优特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4%;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达45万亩,稻米产业真正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

今年,红卫农场通过打造智慧农场,发展品牌稻米,开启了“智慧田园”时代。农场水稻全面积实施“三减”措施,倡导“一基免追”施肥模式,其中侧深施肥应用面积达27万亩,占全场水稻种植面积的50%。

红卫农场通过挖掘、总结并呈现“红卫稻米”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北大荒精神为背景,以红卫人精神为底色,以“奉献营养,服务健康”为目标价值,以稻米文化为核心拍专题片,搞游览基地建设,一系列举措开启了品牌铸就的征途。红卫农场深入挖掘稻米文化内涵,以推动稻米产业发展、提升稻米文化品牌价值为目标的系列活动陆续展开。走进农场稻米文化展馆,一幅幅精美的照片、一段段简练的文字记录了农场20多年水稻产业发展的壮美历程和辉煌成就。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去年,在第六届中俄博览会暨第三十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绿色食品博览会、北大荒中国农垦食材交易会暨北大荒文化旅游节、小康龙江公益品牌发布会及展销会、建三江文化旅游商品大集上,全新的“长粒香”红卫大米品牌正式亮相,迅速成为展馆里的“爆款”。随后的几个月,产品的销售额便突破30万元。加工的大米,四种包装,通过“红心一品”网红工作室线上线下销售32吨。

今年,红卫农场全面实施“红卫”品牌培育工程,充分借助“建三江”“乌苏里江”及“小康龙江”扶贫公益品牌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拓宽营销渠道。农场已与大型客户签订加工订单5万吨、贸易订单5万吨。 

“农业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全过程、产业各环节和广大市场主体。”农场场长王凤龙说。今后,红卫农场将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将其贯穿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打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向品牌要市场、要质量、要效益。(陈国岭,黑龙江省建三江红卫农场)


(中国农垦品牌故事征文活动自2020年5月开始启动,目前已收到多方投稿,即日起刊发。活动截至2020年9月15日,欢迎投稿,详见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BjoMaVs7UGUAMFIxBzQHZQRq


责任编辑:经济贸易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