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安徽农垦与安徽农大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校企共育“皖垦创新人才”

时间:2024-05-21 作者: 来源:安徽国资 安徽农垦 点击次数:5920

5月13日,安徽农垦集团与安徽农业大学在农大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校企联合培养班开班仪式。在此之前,首期联合培养班43名同学或许没想到,距离毕业还有1年多时间,现在就已经将实习和就业单位落定。正如安农大党委书记张庆亮在开班式致辞中所说,这是安徽农垦和安农大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岗位预定、课程定制、基地实践、经费支持、定向就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这是一场人才强垦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农业生产的第一资源。安徽农垦近年以实施“人才强垦”战略为抓手,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共建,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2023年10月,安徽农垦与安徽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助力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建设,为深层次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另辟蹊径,这一次联合培养班开班无疑为乡村人才振兴打响了发令枪。

近年来,安徽农垦坚持严管干部、善待职工的管理理念,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优良环境。5月7日,安徽农垦集团专门召开了青年干部人才座谈会,再次强调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据了解,这次联合培养班设本科“皖垦创新班”,有26名学生;研究生“皖垦创新人才”班,有17名学生,均实行“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安徽农垦集团还安排了实践指导老师。在校学习期间,安徽农垦集团为学生提供专项助学金;岗位实践期间,学生每个月还可享受实习补助。

“高质量的就业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二次重要选择,看到学校与安徽农垦集团联合举办皖垦创新班的宣传册,我毫不犹豫递交了报名申请表。”本科班学生丁玎表示,“对于广大同学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机遇。”

这是一场产学融合的双向奔赴

以育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安徽农垦集团专家授课,针对性订单式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融合的新路子。安徽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其广表示,“安徽农垦将把与安农大的战略合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培养班定期研究、加强调度,全面做好班级建设和人才引进使用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要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推动高校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更是实际要求。据集团党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培养班通过特定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实习,不仅使学生快速了解农垦,也使得所学知识更贴近我们企业的工作实际,更能帮助毕业生无缝对接上岗。”

这是一场全产业链建设的双向奔赴

作为省内最高水平的农业院校,安农大高度重视与农垦的紧密合作,双方不断探索完善合作机制。如今,安徽农垦多产业格局为联合培养班提供了更坚实依托,有利于形成全方位、深层次人才共育格局。农垦优秀专家走进教室,介绍农垦历史文化、发展现状,讲解产业、农业技术,将产业链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更早接触产业前沿知识。张庆亮表示,“这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据悉,这次联合培养班43名学生毕业后将奔赴安徽农垦所属种业、农场,林、茶、果场和养殖企业,将为农垦打造全产业链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研究生代表冯宣杰说:“安徽农垦集团秉承‘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这与我的专业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相信自己所学专业可以为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农产品的市场化提供支持。”

在深入实施“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安徽农垦集团聚焦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互融共进,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广大年轻干部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在种子研发、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及预制菜、畜牧养殖等产业一线建功立业。联合培养班学子大多来自农学院、工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将进一步为农垦科技创新及产业全链发展引入“源头活水”。虽然大家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奔赴的岗位也各有所别,但相同的是,安徽农垦对他们毕业后的发展都注入了信心。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