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重庆农投:坚持对外合作 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5-03-04 作者:许嗣星 来源: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639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重庆农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主业培育塑造核心竞争力,将对外合作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发展战略,加强内外联动,积极引进资源、技术、人才,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突出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勇当主力军、争当排头兵。

敢为人先 成立合资企业

重庆农投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重庆市农垦局。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重庆农垦率先在全国探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成立了重庆市农垦联合企业公司,与重庆市农垦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成为全国农垦农工商联合发展的标杆。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长江农工商联合总公司。重庆农垦探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成为全国农垦农工商联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中外合作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开放后,重庆农垦不断探索和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与正大集团合作,成功解决了城郊农场发展的困难,奠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坐落在嘉陵江畔的重庆市江北农场借助农工商联合发展的春风,迅速发展了畜牧分场、园艺分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场属企业。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重庆市江北农场遇到了全国农垦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商品短缺时代已成过去,小规模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农场处境急转直下。摆脱困境成为重庆农垦面临的首要任务,在采取关、停、并、转,甩掉债务、止住亏损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盘活农场资源成为发展中的新问题。

1991年,泰国正大集团进入重庆投资。正大集团是由泰籍华人创建的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自改革开放后率先进入中国投资开发饲料市场,推动饲料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当时国内最缺少的三样资源:技术、资金、市场。为此,重庆农垦紧紧抓住发展契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正大集团合资,以江北农场土地和资产入股,充分利用正大集团国际领先的饲料配方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991年8月,双方成立了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饲料工业企业——重庆正大有限公司(简称“重庆正大”),开启了双方长达30多年的友好合作。

(二)引进技术,扩展规模

重庆正大成立时,仅有江北农场入股的传统饲料厂,有1条生产线,年产3万吨配合饲料。合资后,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饲料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双方股东追加投资扩建原有饲料厂,引进美国颗粒饲料生产线,年产能扩大为14万吨,成为重庆首家全价颗粒饲料厂。1995年,重庆正大在江北农场新建重庆首家生产膨化饲料厂,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膨化料生产线,占地面积扩大到100亩,拥有4条生产线,年产能达到26万吨,成为重庆及川东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规格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现代化饲料企业。公司生产的猪料、禽料、浓缩饲料等产品迅速成为拳头产品,多次获评“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年产销量由合资前的9000吨提升到5万吨,年利税100万元,位居重庆市同行业榜首。

随着正大集团饲料产业经营范围和销售区域不断扩大,重庆农垦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坚定对外合作发展,先后与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重庆双桥正大公司、广安正大公司,共同推动饲料产业布局,成为重庆农垦产业发展的基础。

勇立潮头 构建产业体系

2000年,重庆农垦率先在全国实施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将行政架构改为企业建制,成立重庆市长江农工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集团。2010年更名为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通过整合、并购、调优等方式不断壮大自身产业规模,乳业、肉业、渔业、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初具雏形。

(一)乳业

集团乳业的前身是1930年创建的重庆奶牛场。2000年改制为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天友乳业引入四川新希望集团,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国有独资企业重组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新建加工基地,引进瑞典利乐、法国百利包、丹麦APV等先进生产设备、技术,推出多款新产品,销量和利润显著增长,“天友”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自2010年起,天友乳业通过新建大巴山等标准化牧场,收购控股合川天合牧业、宁夏黄河乳制品公司,成立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以重庆为中心的营销网络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之一,初步形成集奶源、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乳业全产业链。

(二)肉业

集团肉业的前身为重庆啤酒集团所属大正畜牧公司。自2007年起,重庆啤酒集团、重庆市农委、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所属的生猪养殖屠宰等相关企业先后划入农投集团,包括重庆大正畜牧公司、重庆泰通动物药业公司、重庆华牧实业集团等。2010年,重庆农投集团与正大集团以饲料产业为基础,合资成立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简称“重庆正大农牧”),共同发展含生猪在内的养殖事业。2012年重庆农投集团收购控股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公司,补齐了猪肉深加工环节,初步形成集“种、养、加、销”的生猪全产业链。

(三)渔业

集团渔业的前身为重庆水产集团,系1993年成立的全市第一家国有水产企业集团。2003年,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水产集团,同年改制为重庆市东江水产发展公司,后更名为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梁平、万州、长寿湖水产科研基地,开展水产科研、亲鱼培育、苗种繁殖、成鱼养殖、产品推广等业务,实现了水产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2010年带头响应重庆市政府“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类江、河、库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号召,选择忠县、万州、涪陵、合川等地,先行先试开展生态型水域牧场,开展江河生态渔业探索,初步实现水产全产业链的整合发展。

(四)冷链物流

集团冷链物流以重庆大正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基础,其前身是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2007年,由重庆啤酒集团划入农投集团,成为重庆农投商贸流通和冷链物流的专业公司。2011年更名为重庆农投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合资成立恒天冷链物流公司,按照“仓配一体、供应链一体、陆铁水航一体化、第四方物流”的模式搭建冷链物流网络,自营冷链运输车辆超100台,成为全国冷链物流企业100强。坚持做大宗农产品国内贸易和进出口贸易,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放心原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进口的农产品,初步形成大宗农产品供应、仓配物流的冷链产业链。

开拓进取 拓展产业发展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重庆农投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此进入了资本布局、产业布局提升的新阶段。在不断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基础上,不断探索拓展相关产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一)聚焦主业发展,产业链不断壮大

2015年,联合陕西、宁夏农垦集团组建中垦乳业公司,以乳业产业全国化营销带动生产及全产业链的全国化布局。建成3个万头牧场,3个现代化液态奶和1个奶粉加工基地。旗下天友乳业、华山牧乳业先后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验收,年产优质生鲜乳15万吨,构建起集种牛繁育、饲草种植、奶牛养殖、鲜奶加工、奶粉配方、乳品营销、冷链配送的乳业全产业链,成为中国奶业D20企业联盟成员。

2016年,集团整合所属生猪养殖相关企业,组建重庆农投肉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智能化种猪场,开展生态生猪产业合作,屠宰基地提档升级,打造“大厨良选”生鲜猪肉品牌,推动正大集团环保搬迁,建成拥有“数字化车间”的现代化新型饲料厂,实现100万头的生猪养殖规模,年产55万吨饲料,年屠宰加工生猪150余万头,年产2.7万吨猪肉,形成集饲料兽药、育种研发、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的生猪全产业链。

2016年,三峡渔业公司在国内率先创立江河型“三不投”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不投饲料、不投鱼药、不投肥料。主产区甘井河建成“国家三峡生态鱼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国家大水面生态渔业“五大”经典模式之一。“三峡鱼”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同年建成重庆生态淡水鱼交易量最大的乐邦市场,形成集苗种繁育、示范养殖、捕捞运输、销售交易的渔业全产业链格局。

2017年,重庆农投设立农投良品公司,集成内部及兄弟垦区的知名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供应链,建成食材与团餐智能化全流程管理数据平台。通过吸收合并农投物流公司,组建重庆农投良食品集团公司,建成以重庆主城为核心,沿重庆“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冷链物流网络,覆盖半径1000多公里,干线运输辐射至宁夏、陕西、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N个冷链基地项目,服务配送网点超2000个,年物流配送能力60万吨,形成集优质食材供应、冷链加工、仓储配送、冷链物流、进出口商贸为一体的冷链全产业链。

(二)创新商业模式,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饲料产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重庆农投集团和正大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双方创新商业模式共同发展蛋鸡养殖。重庆农投集团在其所属的重庆市北碚区西山坪园艺场投资建设西山坪蛋鸡养殖基地,建成后交由双方合资的重庆正大农牧运营。正大农牧提供蛋鸡苗种、饲料、药品、疫苗、包装等生物性资产和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并向西山坪园艺场支付代养费用,从而实现了农场资产的有效利用和蛋鸡规模化养殖的重大突破,也成为集团蛋鸡产业发展的基础。

西山坪养殖基地是重庆农投集团和正大集团合作的第一个蛋鸡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占地100亩,包括5栋产蛋鸡舍,2栋青年蛋鸡舍,配套叠加式全自动化蛋鸡饲养设备、鸡粪处理成套设备及附属设施,年存栏蛋鸡15万羽,年产鸡蛋2500吨,年产值3700万元。至今已正常生产运营19年,项目累计收益达3200万元。基地既是重庆市的养殖示范基地,也是重庆鸡蛋市场主要保供平台,并先后成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及西南大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15年起,在重庆大足区、璧山区、梁平区等地发展多个青年蛋鸡、产蛋鸡养殖基地,年存栏规模从最初的16万羽提升至100万羽,为重庆市养殖现代化和蛋鸡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整合内外资源,拓展新产业发展

2016年,重庆农投联合安徽、广西、成都等8个农垦企业和2个非农垦企业牵头发起设立中垦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联盟开展金融服务。业务对象聚焦全国农垦系统,通过模式、融资、业务、产品创新,提供“金融资本+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发现解决方案,破解农垦深化改革发展的资金难题。

2017年,重庆农垦与中垦融资租赁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农投基金管理公司,以“资本赋能产业”为使命,围绕泛农业产业链和乡村振兴领域,采用联合设立子基金或直接股权投资的方式,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由重庆市财政以“拨改投”方式出资4亿元、重庆农投匹配6亿元的股权基金,孵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重庆农投产业发展,构建起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砥砺奋进 推进开放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农投已成为重庆市唯一从事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国有企业集团、重庆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农业企业集团,市属37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在聚焦乳业、肉业、渔业、冷链物流的基础上,通过与正大集团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蛋鸡产业的智能化和规模化发展,升级打造蛋鸡养殖全产业链,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组建合资公司加强蛋鸡全产业链建设

2018年3月,重庆农投集团紧紧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做深做精蛋业产业,升级打造蛋鸡养殖的产销全产业链。经与正大集团协商,将已有蛋鸡业务资源从重庆正大农牧公司剥离,双方共同出资1750万元成立重庆正大蛋业有限公司,专业化经营包括青年鸡培育、蛋鸡养殖、品牌鸡蛋销售及加工的蛋鸡全产链。公司实现当年注册、当年运营、当年盈利,各项经营指标逐年上升,年存栏青年鸡、蛋鸡规模最高提升至130万羽,年鸡蛋产销规模达22000吨,年销售收入3.2亿元,品牌鸡蛋市场占有率40%,位居重庆市场首位。公司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和重庆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市级重点企业,“正大富硒”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信赖,荣获“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2019年重庆名牌农产品”等多项荣誉。

(二)建设智能化养殖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019年5月,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并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决定重点推进300万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作为正大集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2021年,重庆农投集团与正大集团再次深化合作,共同建设运营蛋鸡项目,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双方多次调研论证,项目最终选址潼南区古溪镇,建设运营60万羽全产业链智能化蛋鸡项目,该项目作为重庆农投“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8300万元,采用国际领先的养殖工艺和智能化养殖设备,建设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蛋鸡养殖示范基地。目前,项目已完工准备验收,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年存栏蛋鸡60万羽、年鸡蛋产能1万吨、年产值1.5亿元,大力提升重庆区域的鸡蛋供给能力,带动重庆蛋鸡产业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满足重庆市民对优质蛋白和品牌鸡蛋的需求。

(三)完成战略投资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

2024年6月,在重庆市国资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国资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上,重庆农投集团和正大集团再次携手合作。重庆农投旗下的基金公司在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的领投下,与重庆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的正大方股东——正大蛋鸡养殖(北京)有限公司达成股权合作,完成其A轮融资,投资金额达1亿元,用于正大蛋业在全国的品牌建设及营销、研发投入、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体系。此次合作不仅在地域上从地方拓展到全国,更在合作领域上从传统的蛋鸡养殖,延伸至鸡蛋品牌建设、特色产品研发及技术迭代升级等多个方面,标志着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重庆农投集团自成立以来,不断深化农垦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新征程上,重庆农投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2025年第2期)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