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春风十里看“丰”景

时间:2020-04-17 作者:陆书鑫 来源:北大荒农垦集团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 点击次数:22706

又是一度春归来,大地回暖北风清。

3月5日上午,二九一农场种粮大户李红军线上学习了水稻“插前寄秧”技术。他高兴地说:“水稻插秧前4-5天就可以把秧苗寄养到本田中,这个技术好,能防止出现超龄秧、徒长秧,插秧后缓苗快,减少本田补苗用工量,还能减少人工集中作业,解决疫情造成雇工难、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坚持防疫和备耕两手抓,以改革为动力、以粮食安全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力建设优质农产品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经济增长点,全面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进程。

护卫农业航母马力足

3月6日,江川农场有限公司水稻种植户李宝田收到农场下摆的优质稻种,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与农场有限公司签订450亩富硒稻种植合同,每斤回收价1.65元,估计1亩地效益最少能保证500元。

江川农场继与深彤鑫粮油集团签订8万吨优质大米销售合同,直接“消化”60%的原粮后,又与北京二商集团蒙硒园有限公司签订了9000亩优质稻种植合同,让70%以上的水稻户实现了订单种植。

今年是垦区改革决战决胜年。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围绕北大荒集团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积极实施“护卫舰”战略,全力建设优质农产品大基地,为北大荒大产业、大项目建设筑牢基础。

红兴隆确立粮食总产80亿斤以上目标,实施优质稻、优质大豆的双优工程,将质量追溯体系覆盖面积增加到350万亩,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八五三农场农业发展部人员每天忙着查看种子和化肥下摆进度,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研讨优质大豆高产计划。今年,八五三农场播种面积102万亩,种植水稻75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12万亩、经济作物及杂粮杂豆面积3万亩。为保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80%以上的种子和化肥采用统一标准直供的方式。

农场党委副书记任世军轻松地说:“种子化肥统一标准直供年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农场不再为筹备生产物资操心。现在主要精力就是一边抓新冠疫情防控,一边研究如何使大豆蛋白质含量达到42%以上,亩产达到500到600斤。”

红兴隆用科技提升大基地建设水平,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三减”示范、水稻秸秆还田与整地技术、智能喷雾控制系统、玉米残肥再利用种大豆技术、玉米大豆早中耕技术、深松作业监控系统、水稻旱整平免搅浆技术、水稻割晒拾禾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实际,红兴隆积极开展线上科技备耕工作。八五二农场在快手直播平台上开办了《科技助农在线帮》、《科技在线一帮一》栏目。线上培训技术人员和种植户5800人,线上转发技术指导手册10000余份。通过培训,第二管理区将插秧机100%配备上了侧深施肥装置。管理区主任宋北光说:“有了侧深施肥装置,水稻施肥就不用‘大把扬’了,省工省时还高产。”

在统一推广集成技术的同时,各农场有限公司(农场)也在积极探索优质高产稳产技术。北兴农场有限公司开展液体施肥、钼酸氨拌种等技术试验,努力打造单产600斤以上大豆示范点。二九一农场探索玉米密植、大豆垄上三行种植技术,面积达3万亩。双鸭山农场有限公司探索土改乐生物有机肥、玉黄金矮壮素、肽滋奶叶面肥、种子超声波处理技术、智能捕捉器、小型气象站的集成技术应用。友谊农场积极开展大豆免施基肥技术试验,探索节肥和节本的双节生产模式。

打造新型粮商锐气足

宝山农场有限公司1998栋水稻育秧大棚刚扣上,便开始引进种植合作社,签订大棚二次利用合同,现已签订1100栋油豆角、40栋牛角椒、40栋食用南瓜、20栋西瓜、700栋红小豆等豆类的种植合同。

“农场公司化改革关键就是要树立经营理念,做种植户的职业经理人,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有效地推进市场流通。”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厚说。

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组建运营后,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结合北大荒集团提出打造新型粮商具体部署,提出大基地建设要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优质规模化商品粮供应,充分释放辖区内地域特点、产业特色等优势,鼓励各农场有限公司(农场)组织发展个性鲜明的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市场多元化供给。

3月1日开始,二九一农场第二管理区晒场上响起了清选机的轰鸣声,成熟饱满的高粱种子装袋撂成了山。这个农场通过发展个性鲜明的特色农产品,已签订黏稻和长粒水稻种植面积3.3万亩、高粱和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1.58万亩,签订水稻育秧大棚种植南瓜、油豆角、蔬菜以及红芸豆等经济作物1450栋。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让农场实现了与市场有效的对接,与泸州老窖集团合作都3年了。别看我就种植了150亩地高粱,一亩地效益咋都能保证在400元往上。”种植户魏世军兴奋地说。

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不仅实现了与市场有效对接,也优化了生产关系,实现劳动生产力合理配置。友谊农场引进人才发展大棚二次利用种植木耳,撬开了市场大门,销量不断增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农场组建了“金地源”黑木耳栽植合作社,使1.86万亩水稻育秧大棚得以有效利用,每棚一年可增收近3000元。

正在做菌棒的张秀军介绍,在3年脱贫攻坚战中,他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承包了2栋大棚,交给合作社经营管理,他还被安排在合作社出劳务,一年劳务能挣1.6万元,加上两个棚的分红,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彻底脱贫了。

优势的释放让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虽遭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但红兴隆农业订单种植面积有望突破200万亩,占耕种总面积的26%以上。

抢抓有利时机劲头足

连日来,八五二农场购置稻田轨道运输设备57台,缓解田间运苗用工量大的压力。

“今年疫情带来的用工难问题不可回避,我们必须抓抢时机做好准备,保证农业生产获得全胜。”红兴隆农业发展部负责人陈月堂说。

在疫情带来用工难的情况下,红兴隆倡导创新组织方式、农艺措施,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优质高效地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

曙光农场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和雇工难的问题,创新了固车代工、固人代工、服务替工的方式,成立助农服务队15支,每队6到10人,对农事活动指导、帮助,帮助人力不足和未能及时返回复工的种植户清雪扣棚,同时还要开展监督疫情防控工作;成立16人组成的维修服务队,利用“小鱼易联”视频联线,以专家会商的方式解决备耕中的疑难杂症;成立农资运输服务队,2个作业站成立服务队,对种植户所需的农资进行线上统计,采取线下采购的方式逐一派送。组织形式的创新,保证水稻大棚3月2日前100%扣完、农用物资100%采购到位,解决农机检修和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23个问题。

在组织形式上创新的同时,积极实施农技措施创新,不同程度降低用工数量。百万亩旱田大场八五二采取定地块、定车辆、定播期的挂图作战的方式,全力推行大豆“三五”早播技术,同时将水稻平床机和喷药机安装在轨道上减少用工,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红兴隆备耕工作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与往年的进度基本持平,正紧张有序稳步推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红兴隆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不负好时光,描绘壮美的“丰”景图。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2020年第4期)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