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形势分析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农垦定位

时间:2022-06-29 作者:李红梅、李升鹏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点击次数:16948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选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农垦定位,更好地发挥农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作用,对服务国家需要、深化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推进农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形势、优势与挑战

(一)面临的形势。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地缘政治形势甚为严峻,世界历史进程复杂演进。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我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认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安全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攀升。必须牢牢把握“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第四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必须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具备的优势。农垦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农垦土地属于国有土地,有利于资源资产的集约经营,体制上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和政治任务。二是农垦在农业技术、全程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能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农垦三产融合优势显著,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为建设农业领域航母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农垦生产的高标准、管理的严要求、产品的可追溯、物流的全域化,为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必要条件。五是农垦企业积极拓展海外生产和营销市场,在满足合作国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了农业国际合作的良好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为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垦区间发展不平衡,少数农场落后于周边农村,尤其是边境农场建设存在不少短板,推进垦区间共同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衔接、两覆盖”中还存在未衔接、未覆盖的情况,尤其是公益性建设力度需要加大。三是由于农垦管理体制的制度惯性,行政思维仍然存在,农业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农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岛”现象,制约企业化进程。四是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较低,数字化建设滞后,科技人才短缺,影响农业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推广。五是不同垦区间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差异,分类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二、地位和作用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垦作为国有农业企业,应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农垦的地位。农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一是突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大航母;二是突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作用,打造数字智慧农业的创新先导区;三是突出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领区;四是突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作用,打造垦地协同发展的共享增长极;五是突出农业国际合作的排头兵作用,打造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命运共同体;六是突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打造治国安邦的坚实顶梁柱。准确把握上述六大作用和六大地位,必须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的基本原则,特别注重作用与地位之间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性,坚持作用地位之间的系统集成和协同效应,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必须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国家战略需要和农垦自身发展、统筹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含垦区间合作和垦地合作)。

(一)突出农垦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大航母。发挥农垦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作用,把建设国家稳固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发展战略,建设粮食生产大基地、培育粮食生产大企业、形成粮食生产大产业,培育国际大粮商。尤其是粮食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的垦区要成为国家在粮食供给上抓得住、调得动、能应急的重要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坚持农场的国有属性,牢牢把握农场的国家所有、国家所控、国家所用的核心定位,统筹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发展,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导产业,夯实基础,高起点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技术集成,促进企业增效。对标ABCD四大国际粮商,建设农业领域的航母,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市场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突出农垦新型现代农业的示范区作用,打造数字智慧农业的创新先导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农垦、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战略,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农垦全部农场接入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全面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构建农垦“农业云”服务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起点建设农业物联网,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土壤墒情监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精量播种、精量施肥、设施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围绕主导产业,以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重大示范应用为抓手,推进农垦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系统建设,打造数字农业和智能产业先行区。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尖端工具,推动农垦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性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研究区块链和探索元宇宙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

(三)突出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领区。立足天然橡胶、糖料、油脂、乳制品、肉类、水果蔬菜、棉花、种子等主导产业以及各垦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生态农场,做强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引领区,应用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侧深施肥、精量播种、智能育秧、宽窄行插秧、绿色养殖等生态生产技术与装备,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部署,科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更好地发挥农垦节水联盟的作用,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农垦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农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打造别具特色的农旅融合增长极。加强农场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绿色发展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四)突出农垦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作用,打造垦地协同发展的共享增长极。在示范带动周边农村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坚持自愿平等有偿原则,加强与周边乡镇资源、产业等的合作,积极承接周边乡镇土地流转,以及通过代耕代种代收、提供农机和科技服务等方式,走出农场办农场,在农村创建一批新农场,开拓发展新空间,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效益,促进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持续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加强农垦企业与民营资本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民营企业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加强农场与场带村产业资源的互利共赢整合。积极建设都市中央厨房或绿色智慧大厨房,充分发挥农垦在联结农村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龙头作用。紧紧围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质量兴农战略,率先实现先进的良种技术、耕作技术、植保技术、仓储加工技术等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

(五)突出农垦农业国际合作的排头兵作用,打造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命运共同体。扎实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勇于承担援非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提升东道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帮助当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农垦企业的国际担当。充分考虑东道国公益性需求,全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要从建立持续的、共赢的、战略性的国际合作关系着眼,切实增强合作伙伴的获得感。应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把农垦集团化优势与东道国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跨国经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境外企业产权关系,优化资本结构、产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备境外企业法律手续,以多边和双边政府间农业合作协议为基础,争取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高效推进国际农业合作。

(六)突出农垦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打造治国安邦的坚实顶梁柱。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垦区的边境农场为主体,壮大屯田戍边实力,推动“兵地融合”和垦地协同发展,聚焦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各项屯垦戍边职能。在国家支持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挥优势,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增强边境农场的综合实力,为国家政治经济安全、边境地区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发挥边境农场在维护民族团结、反恐、禁毒、打击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等方面重要作用。要牢固树立“屯田兴则边疆治,屯田亡则边疆乱”的战略思维,加强国防教育投入,提高职工政治军事素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边境农场小城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群众到农场就业、创业和定居。

三、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区域性农垦企业集团。增强国有农场统一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创新农垦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加强垦地融合发展。创新完善大农场统筹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立足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垦区间合作、垦地合作和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垦区间联合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大集团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模式。

(二)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有影响力和明显区域优势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在巩固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热作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以联合联盟联营为主要模式,实施数字农业工程,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产业链的职业农工、高端农匠、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施补链强链工程,统筹布局农垦农产品仓储、物流、营销网络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高效的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强粮食晒场、烘干、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处理、仓储和供应能力。加强粮食、乳制品、天然橡胶、水果等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优质粮食产品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战略性保障能力。

(四)支持边境农场做大做强。编制边境农场建设专项规划。支持边境农场粮食、天然橡胶、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边境贸易、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农田、贸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边境经济强场和旅游名镇。支持边境农场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边境贸易市场和边境贸易园区建设。实施边境生态农场建设工程,实现绿色永续发展。大力发展边境农场旅游业,打造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综合效益好的知名旅游目的地。设立屯田戍边专项津贴,支持高等院校为边境农场定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各类专业人才到边境农场挂职锻炼。

(五)完善国际农业合作支持政策。编制农垦境外天然橡胶、粮食、乳业等重点投资领域的专项规划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农业资源合作开发规划。以境外粮食、乳制品、天然橡胶、棕榈油、畜牧、物流等产业为合作重点,以绿地投资和并购为主要方式,做强一批境外重大项目。支持农垦境外项目的田间道路、供电、排灌、设施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境外项目自产的农产品,增加进口配额,确保产品顺畅返销。国家财政积极为境外重大项目注入资本金。将国内种粮补贴、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发展等支持政策延伸到国际重大农业合作项目。加强优势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优势出口企业集群建设。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