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场史馆巡礼”四十九:农八师一三六团团史馆(兵团)

时间:2023-09-0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3407

在第八师石河子一三六团有一座古老的苏式建筑军垦礼堂,可以容纳一千多人,别看它样子古老不起眼,比不上现代化新式礼堂的繁华,可它却是兵团最早的一座军垦礼堂,曾经是原兵团第七师的师部。大礼堂经历了72年风风雨雨的冲刷,仍然保持原有的历史面貌,它的存在,见证了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维护新疆稳定的发展历史。

这座兵团最早的军垦礼堂始建于1950年,该建筑由苏联专家统一规划设计。据136团史志记载,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千名官兵,响应毛主席号召,从内地步行不远万里,进驻小拐垦区屯垦戍边,开荒造田。第一代军垦战士面对辽阔的荒漠戈壁,提出了要把小拐建成“小上海”的口号,战士们住地窝子,吃不饱穿不暖,克服各种困难,起早贪黑开荒造田,平均每人日开荒在3-4亩,提前完成了开荒造田的任务。为表彰这批开荒造田的军垦战士,师领导萌发了要建一座大礼堂的想法,并聘请苏联专家设计了第一座兵团大礼堂。

据当时参加小拐大礼堂建设的136团第一代老军垦战士李金甲介绍,建设这座大礼堂,当时一无所有困难重重,没有砖厂、没有木料、没有建筑工人,只有苏联专家留下的一张大礼堂设计图纸。困难没有把军垦老战士们吓倒,师部成立了修建小拐大礼堂的指挥部,建设任务以特务连为主,又从各连队抽出人员组成施工队,师领导下定决心,想尽一切办法,要完成兵团第一座大礼堂的建设任务,要在年底在大礼堂召开第一次全师英模表彰大会。

兵团第一座大礼堂建成后,第一次全师英模表彰大会如期在这里隆重召开。之后,礼堂就成为原第七师师部师领导和各部门办公的地方,多年以后,随着兵团体制改革,原第七师师部搬迁至奎屯,这里成为136团历届党委办公和召开各类农业生产和先进模范表彰等大型会议的地方。

2014年,兵团成立60年的时候,团场党委为了保护兵团最早的一座军垦礼堂历史古迹,不忘兵团和136团的发展历史。确定保留军垦礼堂原有历史建筑原貌,利用这座礼堂,建设小拐红色军垦文化教育基地。

按照团场各阶段历史发展内容,把军垦礼堂改建为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展出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发展建设团场的历史文物,展出历届团场党委班子成员的历史照片和肖像,展出136团与小拐乡哈萨克民族60多年民族团结感人故事图片,展出历届为小拐作出特殊贡献的劳动英模和先进典型人物,展出团场农业生产、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

团史馆展厅面积1250平方米,陈展实物352件,年均接待1万人次。军垦礼堂是兵团发展、军垦历史和军垦文化的标志,它见证了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开荒造田的历史。见证了136团小拐发展历史的昨天和今天,见证了历届党委和小拐三代军垦战士为了小拐的发展建设付出的努力,它的存在在兵团具有重大历史教育意义,成为兵团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兵团军垦历史文化、团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的活动基地,成为全国文明城镇对外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