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200亿元的产业沉甸甸
——芒果产业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时间:2021-08-09 作者:王紫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10980

田东芒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 周金鹏 摄

阅读提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产业振兴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环。芒果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南方水果产区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从农产品升级为日常消费品、将传统种植业升级为现代化农业产业,芒果产业让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的光“芒”大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跨地域、跨季节的水果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日常食用品,带动着中国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南方水果代表的芒果更是异军突起,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品种、品牌、品质不断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产业。

产业发展迅猛

芒果是世界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热带水果,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芒果。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芒果生产国,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区域广泛。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芒果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品种结构逐步调优,产量产值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全国芒果种植面积达524.1万亩,总产量330.6万吨,产值达205.2亿元,是2015年的2.41倍。种植区域扩大到广西、云南、海南、四川、广东、贵州及福建等7个省(区)的100多个市县,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芒果种植面积就达到154万亩,产量80万吨,成为商品化芒果示范省(区)。

种植、产量、产值的迅猛发展激发了科研攻关体系的内生动力。7月1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开幕的2021年首届中国芒果产业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李尚兰指出,“我国芒果科研水平世界领先,跨区域、跨学科、跨部门、覆盖全产业链的芒果科技联合协作攻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农业农村部芒果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超过400份,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芒果全基因组测序。”已经选育出金煌、贵妃、红玉、桂七以及热品热农系列等一批优良新品种,构建起了早、中、晚熟优势区域布局体系,实现了芒果鲜果的周年供应。

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芒果品牌,百色芒果、三亚芒果、华坪芒果、攀枝花芒果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百色芒果,不仅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成为首批35个获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农产品之一,是全国唯一入选的热带水果。

芒果不仅可以鲜食,其果皮、果仁、果树叶可入药,还可用作生产染料、制作工艺品、制造美容护肤品、医药产品等日常用品。近年来,全国依托芒果种植优势区域迅速形成丰富的产业链。以广西为例,建成了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圃、3个大型的芒果交易市场、6个自治区级芒果科研平台,形成了包括种苗繁育、种植生产、技术服务、市场流通、产品粗深加工、休闲旅游等各环节的产业链条。芒果加工业总产值达28.05亿元。

芒果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主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6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153家中小企业,带动了近40万户、160万人从事芒果及其相关产业。“十三五”期间,广西已有25.23万名农民通过种植销售芒果告别了贫困。2016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广西召开,广西芒果成为全国十大特色产业扶贫范例在全国推广。2020年,“广西田东:科技引领绿色驱动·芒果变身黄金”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100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形势不容乐观

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窗口,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在轰轰烈烈的产业背后,是中国农业人、芒果产业人的冷静与思考,正如李尚兰所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全国芒果产业仍存在品种结构优化缓慢、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效应整体不强等问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詹儒林预测,“十四五”末,我国芒果面积有望突破540万亩。产业增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区域性竞争和销售压力加剧,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天气灾害难以预测的时期,供应链渠道的效率能否跟得上芒果产量增长的速度,产量的增长是否能兑现到种植农民的收入增长,成为产业发展面临的头道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广西芒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国弟认为,“引进品种多、自育品种少也成为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我国芒果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种有台农1号芒、金煌芒、凯特芒、桂热芒82号、贵妃芒、桂热芒10号等,自育品种仅占全面种植面积的15%左右,导致同质性严重,差异化不大。

国际贸易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和压力直接影响着我国芒果的产销形势。2020年我国芒果进口量为8.4万吨,进口额为7628万美元;而同期芒果出口量4.4万吨,主要出口越南、俄罗斯、马里西来等国家,我国香港和澳门也是主要销售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芒果的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规范化、科学化种植也面临诸多难题,部分地区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使用农药、滥用膨大剂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果品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导致芒果树严重落叶、无胚果率增加等情况。芒果产业链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序低、科学化管理弱的现象,

未来前景可期

产业要发展,平台是关键。首届中国芒果产业大会搭建起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大舞台。全国芒果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我国芒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大计,共谋带动果农持续增产增收路径。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只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中国芒果产业必定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打好“科技牌”。聚集种业卡脖子问题,加大种质资源收集力度,建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技术体系,攻克育种关键技术,加快发掘一批优异种质,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提高我国自主品种的推广比例,提升芒果供种保障能力。推动芒果产业全流程、全产业链数据化建设,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推进芒果产业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不断创新贮藏、保鲜等加工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含金量。

打好“产业牌”。集聚土地、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打造芒果“生产+研发+加工+销售+观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果园、仓储、物流和精深加工设施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芒果产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打好“市场牌”。探索建设“互联网+芒果”平台,健全网络销售体系,积极打造芒果电商生态圈。拓展与国际采购商合作,培育芒果出口示范基地和出口企业。力争培育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打好“文化牌”。芒果产业人要充分发挥创意想法,探索芒果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红色传统”等的融合途径,探索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芒果文化。

盛夏时节果意浓,枝头十里已闻香,一粒粒成熟的芒果正从地头运往全国、走向世界。一树树金色的希望正从枝头飘向天空,飘向远方。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