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东南亚大农业的几个特点

时间:2006-06-1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332

      东盟各国中,除新加坡外,其他国家经济上原先都以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农业人口占东盟各国人口60%以上,农业状况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东盟国家普遍注意发展农业经济,并力求实现多样化。

      把粮食生产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

      泰国是东南亚著名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泰国一直注意发展稻米和玉米的生产。1981年以后,泰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的地位,其稻米出口约占全球稻米出口量的40%。

      马来西亚的粮食生产长期以来是薄弱环节。为了实现自给,马来西亚农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兴修水利、增加水稻灌溉面积等措施,使稻谷产量从1965年的68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76万吨,1989年粮食的自给率达到70.6%。

      粮食产值约占印尼全部农业产值的60%。1965年以来,印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政府颁布了“粮食价格支持计划”,包括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在生产上的投入给予补贴、发放粮食生产贷款等。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及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稻种、投资兴修水利等措施的落实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稻米产量从1967年的118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259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在1985年实现了粮食自给。

      菲律宾是传统农业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大米和玉米,约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5%。由于生产技术和耕作的落后以及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粮食的单位产量较低。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菲律宾政府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制定了“稻米99方案”(指每公顷平均收获稻谷99袋,每袋44公斤)和“玉米丰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稻谷和玉米产量的措施,诸如在农村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扩建水利设施、推广良种和杀虫剂等。由于措施比较实在,粮食单位产量从1965年每公顷1.3吨增至1986年的2.7吨,在1978年实现了粮食自给,1978年后的有些年份,还有少量的大米出口。

     越南的粮食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从粮食进口国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粮食生产也不断增长。

      经济作物走向多样化

      东盟多数国家不满足于发展传统的一两项经济作物,而是根据本国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发新的收益较大的经济作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东盟已是全球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

      马来西亚长期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和自胡椒生产国的地位,菲律宾在椰子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印尼的热带林木和橡胶出口在世界上仍占重要地位。橡胶是泰国主要的传统作物,1979年后泰国成为全球主要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约占全球的15%,1989年泰国生产橡胶1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了“四加一”的种植政策,把油棕、可可、椰子与橡胶并列为4项优先发展的经济作物,将他们与大米的种植比例作了规定。1989年油棕的出口收入超过橡胶,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单项生产国。此外,可可、椰子、胡椒的生产发展也很快,1989年马来西亚跃居全球第四大可可生产国。橡胶、咖啡和油棕是印尼的主要传统经济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橡胶、椰子、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8年间,橡胶、油棕、咖啡、甘蔗、烟叶和椰子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8%。在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中,椰子、甘蔗和马尼拉麻曾长期占压倒优势,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香蕉的生产异军突起,另外,芒果、咖啡、棉花和橡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泰国在经济作物多样化的目标下,发展了木薯、甘蔗、豆类和热带水果的种植,其中木薯的生产和出口特别令人瞩目。1979年起,木薯成为仅次于大米的第二大单项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均超过60万吨,1989年木薯的出口增加到950万吨。

      渔业畜牧业林业并行发展

       东盟国家有较长的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渔业占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的5%,1988年水产品的出口位居世界第六,金枪鱼和对虾是全球驰名的出口商品。泰国的渔业产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从事渔业的人口约有100万人。70年代起,印尼鼓励私人投资于捕鱼业和水产养殖业,渔业获得较快发展。泰国则从小规模、传统的沿海渔业发展为深海拖网捕鱼,并不断提高海产品的加工能力。1981年泰国的冷冻海产品产量为1.8万吨,罐头海产品产量为4.36万吨,到1989年分别增加到31.2万吨和33万吨。泰国人工养虾业兴旺,1989年虾产量为9.1万吨,其中7万吨制成冻虾出口,当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冻虾出口国。印尼、菲律宾等国森林覆盖面积大,是全球热带硬木主要产地之一。印尼的森林面积约为全国土地面积的2/3,1963年印尼的木材产量约为400万立方米,1976年达到2200万立方米,1988年增至2848万立方米。越南目前每天有近200吨的海鱼过境到广西东兴。

     东盟国家为实现经济多样化所作的努力对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粮食自给不仅节省了大量外汇,而且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出口经济作物品种的增加为国家赚取了更多的外汇。另外,多样化的农产品也为工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材料。当然,东盟各国在实现经济多样化方面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外资和私人企业投在农业方面的资金较少;水库、公路等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现代化集约型农业的需要;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较弱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进东盟各国政府的注意。(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