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以镇域为载体 探索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模式

时间:2022-09-08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点击次数:7609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按照“强镇引领、以镇带村、连村成线、村兴民富”工作思路,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创新性以镇域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拔高主体,工作抓手更有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泉州市充分发挥乡镇产业空间适宜、资源要素丰富、主体能力较强的优势,深挖镇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潜力,有效破解过去以村推进存在的主体不强、工作难抓、推进困难等难题。一是坚持镇域统筹。发挥乡镇党委书记“施工队长”作用,集聚全镇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边远山区乡镇永春县苏坑镇统筹镇域资源与力量建设陶瓷工业园,2020年产值达24.72亿元,纳税1200多万元。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把乡镇作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优化镇域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比如惠安县崇武镇聘请高校专家团队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行动规划,整合优化建设空间存量,强化现代城镇功能与农村社区化建设,推动实施居民小区、体育公园、幼儿园、敬老院等项目建设。三是坚持重点突破。综合考虑经济、文化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将全市133个乡镇分为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农业生态型三类,指导各镇因地制宜选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洛江区虹山乡充分利用瀑布、茶园、樱梅园等资源,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了石龙谷、彩虹瀑布等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收入超5000万元。

二、拓宽空间,资源配置更均衡,构建全方位发展新格局

泉州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当前和长远、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从三个维度保障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一是防范“一蹴而就”速战思想。从2019年在全市遴选145个试点村和13个特色乡镇开展乡村建设,到2020年推进170个试点村建设和46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创建,再到2021年对21个乡镇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泉州始终立足市情实际,做到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二是破解“镇域内卷”内耗行为。从试点村向整镇域拓展,压实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责任,倒逼其从整镇域的角度去系统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加强政策统筹、机制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促进各种资源在镇域内各村间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均衡。三是杜绝“拈轻怕重”工作倾向。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制定128项创建指标,围绕“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五方面任务,分别设置共性指标和差异化指标,配套实施“五个一”工程,让基层工作有了遵循。

三、深挖潜力,政策措施更精准,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泉州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镇域集聚,为提升镇域综合能力、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创新驱动。以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为契机,加快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广应用乡村绿色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如安溪县尚卿乡邀请清华美院、彩虹网等来乡设立工作室,启动972源工坊建设工程,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传统藤铁产业融合,滕铁制品年销售额超70亿元。二是深化改革赋能。赋予基层乡镇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系统推动新阶段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动力源泉。比如永春县一都镇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整合红粬产业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红粬规模化生产枢纽平台,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三是汇聚推进合力。乡贤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与人才源泉,泉州市立足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积极引导乡贤回乡,推动家乡乡村产业、公益事业、乡村治理建设。比如南安市罗东镇乡贤侯昌财回乡投资48亿元,助力家乡建设集商务、行政办公、教育、医疗、文化于一体的城镇发展新中心,使罗东镇成为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乡镇。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