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改革牵引 担当使命 走属地化特色的强垦之路

时间:2024-11-18 作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点击次数:24003

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审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到黑龙江考察时都强调“要深化农垦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农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多年来,福建省牢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要求,持续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截至目前,全省112家农垦农场中有61家完成公司化改造,占农场总数55%,已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公司2家,另有4个县(市、区)正研究审批区域性农垦集团组建方案,12个县(市、区)正着手制定完善方案。主要做法如下:

一、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

我省持续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探索形成了“示范推动→政府支持→改革重组→聚焦使命→做大做强”的福建农垦改革发展路径。

(一)领导重视带动。建立健全了全省深化农垦改革发展联席协调会议制度,构建了“省委省政府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市县督促推进、农场主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关注地方的区域性农垦集团化改革,农垦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福建农垦调研改革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每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和农垦工作会议,厅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农垦改革工作做法成效,将“持续深化农垦改革”纳入今年福建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形成全省上下推进改革的基本态势。

(二)深入指导推动。针对有的地方不够重视、自身不够努力等情况,我们采取分片挂钩指导、定向座谈交流等方式,厅领导、农垦负责同志“把脉问诊农场、协调属地领导、宣传推动改革”,向政府(含部门)和农场领导讲清总书记对农垦的重要指示、中央,省委以及福建有关农垦改革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坚定改革决心;分享一批农垦改革亮点突破、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树立改革信心;宣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重塑改革初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级领导实现对全省58个县(市、区)的112家国有农场全覆盖调研指导推进,属地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召开农场班子、职工等各类座谈会、宣讲活动共292场,走访职工326户,持续强化各级对农垦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有力有效激发农垦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三)属地全面推进。市、县(区)党委政府提高政治站位,认真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上级决策部署,审时度势推动农垦改革发展。把农垦定义为地方党委政府抓得好、用得上、应得急的重要力量;强化农垦使命任务和职能定位,坚持农垦姓“农”,重塑农垦农业“国家队”“示范区”形象,先立后破完善农垦体制机制,加紧推进所属农业企业组建整合成为区域性农垦集团,先后有福州农垦、漳州程溪农场、宁德福安、福鼎、柘荣农垦、南平光泽、泉州永春等地整合组建或正在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公司,组建后的农垦集团在落实好使命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担地方“三农”各项建设,成为属地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二、稳妥推进,坚决守住不能“改没了、改弱了、改小了”三条底线

我们始终坚守农垦改革的“三条底线”,针对属地农业经济特点和农场管理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农垦改革,决不脱离实际、跨越阶段、急躁冒进。

(一)对归属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的国有农场,们探索形成了农业农村部门管理下集团化企业化改革的“光泽模式”。一是造平台。推动属地农业农村部门整合国有农场和其他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的国有农业企业,如良种场、农资公司等,有条件的可吸纳属地其他国有农林水企业,组建成为农业农村部门主管的区域农垦集团。二是建队伍。充分贯彻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中有关“农垦管理机关人员经批准允许到农垦企业兼职”精神,从农业农村部门所属农技、经管人才队伍中抽调力量,到农垦集团任职。三是强担当。积极开展落实农垦“两大行动”、主动承接农业农村相关项目。

(二)对归属地方国资部门管理的国有农场,我们初步探索形成了国资部门管理下组建区域集团的“福安模式”和组建农场集团的“龙海模式”。一是明建制。制定下发《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垦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就规范完善农场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助发展。强化农业农村部门行业指导,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金融、资金等方面与各类经营主体享受同等待遇。

(三)对归属地方乡镇(街道)管理的国有农场,我们探索形成了融入属地乡村振兴的“闽清模式”。一是优服务。巩固提升属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农垦行业指导职能,主动靠前服务,确保各项农业政策覆盖到位。二是促融合。指导属地乡镇将国有农场与当地国有企业融合、将农垦产业发展与当地乡村振兴融合,推动共同发展。

三、发挥作用,推动农垦更好履行职能使命

履行好国家赋予农垦的使命任务是农垦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核心。改革后的农场进一步明确在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职责使命,立足福建乡村十大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发挥农垦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一)担起撂荒地复垦复种责任。发挥农垦优势,采取“农垦+乡镇+村委+N(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的经营机制,由乡镇、村委会负责从一家一户手中流转撂荒地经营权,再流转至农垦集团,农垦集团与N(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乡镇签订三方经营合作协议,开展撂荒地复垦复种,最终农产品由农垦集团保底收购。通过这一机制,全省农垦已配合属地政府在永春县、福鼎市、明溪县、建宁县等21个县(市、区)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园改耕、农田建设等项目,实现复垦复种达2万多亩。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全省抓实莆田秀屿、宁德福鼎等5个省级粮食单产提升示范片,打造福鼎农垦粮食服务中心和农垦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在太姥山国有农场建立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采取“稻-稻-豆”轮作种植模式,应用温控智能育秧、高密度种植等管理技术,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福鼎太姥山农场水稻测产562公斤,增幅达10%以上。加快建设省级10个社会化服务示范点,目前,光泽、永春、福鼎等地的区域粮食烘干加工中心已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服务,浦城、柘荣、三元等地一批社会化服务中心已经建成。

(三)构建农垦多元供给体系。福建农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践行大食物观,念好“山海经”,持续推进农垦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省农垦拥有高质量生态茶园面积达7万亩,我们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在福安建成全省首个“5G农业智慧茶园”,倾力打造福州“国际茶港城”,做大“农垦大茶商”,形成了闽东、闽南、闽北三个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对地处山区的农场,挖掘森林粮库,形成各类竹笋、菌种、药材等种植生产基地;对位于城郊的程溪农场,鼓励引进进口自动化蛋鸡饲养设备,实现年产鸡蛋500多万公斤。福州市农垦种禽公司是福建省唯一的高产蛋鸡良种繁育基地,获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称号。对沿河海而建的农场,积极建设“水上粮仓”,实现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其中诏安西山农场建成标准化渔池虾池2000余亩,农场已连续多年农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目前,全省农垦先后建成水果、蔬菜、禽蛋、水产等各类特色示范基地39个,示范面积2.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1.3万亩,助力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农垦体制机制,推动有2个以上农场的市县加快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稳妥整合农口资源,壮大农场实力,不断提升我省农垦区域性集团改革与发展水平,努力走好福建特色的属地化强垦之路。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